热管及其毛细组织的组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12718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7 17:1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热管及其毛细组织的组成结构,热管包含热管本体、毛细组织及工作流体,热管本体具有内壁面,毛细组织结合在内壁面上,毛细组织包含30重量百分比的第一毛细粉末及70重量百分比的第二毛细粉末,第一毛细粉末的粒径小于第二毛细粉末的粒径,工作流体填注在热管本体内,其中,第一毛细粉末及第二毛细粉末均匀混合,并烧结在热管内壁面,据此可令热管达到最大的工作效能,以快速移除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与热管结构有关,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热管的毛细组织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热管(Heat pipe)是由铜管、毛细结构(capillary wick)、及密封于管内的工作流体(working fluid)所组成。其使用方式是将热管的受热端贴附于发热电子元件的表面,当受热端内部的工作流体吸收热量而汽化时会使汽压逐渐增加,并朝压力低的冷却端流动以形成蒸汽流;另一方面,当蒸汽在冷却端释放热量后会重新凝结成液体形式,再经由毛细组织而回流至受热端,通过热管内部的工作流体周而复始的动作,以迅速地将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能快速移除。然而,由于现今电子装置要求日益轻薄以利携带,故用于散热的热管亦需随其轻薄及轻量化,因此,如何利用轻薄的热管,使其达到最大的工作效能,即为本案专利技术人的研究动机。承上,由于热管的工作性能会受毛细压力差和回流阻力二因素的影响,此二因素随着毛细结构的孔隙大小而变化,当孔隙较小时,其毛细压力差较大,可驱使凝结液体进入毛细结构内并向蒸发端回流,然而,毛细孔隙较小时,其工作液体回流的摩擦力和粘滞力增大,即工作液体回流阻力增大,导致工作液体回流速度慢,易使热管在蒸发端发生干烧现象;同理,当毛细孔隙较大时,工作液体虽然受到较小回流阻力,却使凝结液体吸入毛细结构内的毛细压力差减小,减少工作液体回流量,亦会使热管在蒸发端发生干烧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毛细组织的组成结构,可使热管达到最大的工作效能,以快速移除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能。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热管毛细组织的组成结构,包括一第一毛细粉末及一第二毛细粉末,第一毛细粉末粒径在100筛目以下,第一毛细粉末约占毛细组织的30重量百分比,第二毛细粉末粒径在80筛目至100筛目之间,第二毛细粉末约占毛细组织的70重量百分比,其中,第一毛细粉末及第二毛细粉末均匀混合,并烧结在热管的内壁面。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热管毛细组织的组成结构,包含30重量百分比的第一毛细粉末及70重量百分比的第二毛细粉末,该第一毛细粉末的粒径小于第二毛细粉末的粒径,该第一毛细粉末及该第二毛细粉末均匀混合,并烧结在热管的内壁面。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热管,包括热管本体、毛细组织及工作流体,热管本体具有一内壁面,毛细组织结合在内壁面上,毛细组织包含30重量百分比的第一毛细粉末及70重量百分比的第二毛细粉末,第一毛细粉末的粒径小于第二毛细粉末的粒径,且第一毛细粉末及第二毛细粉末均匀混合,并烧结在热管的内壁面,工作流体填注在热管本体内,并渗入毛细组织之间。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毛细组织的组成结构,其第一毛细粉末约占毛细组织的30重量百分比,第二毛细粉末粒径则约为70重量百分比,依此比例,可在最经济的成本考量下,令热管达到最佳的工作效能。相较于已知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毛细组织包含第一毛细粉末(细粉)及第二毛细粉末(粗粉),依照一定的粒径大小与重量百分比(30重量百分比的第一毛细粉末与70重量百分比的第二毛细粉末)均匀混合而成,在此比例下,第一毛细粉末及第二毛细粉末之间可形成适当的孔隙大小,以在毛细压力及回流阻力的二种因素下取得较佳的平衡,使工作流体(热管)达到最佳的工作效能;再者,由于热管的工作效能并不随着第二毛细粉末的重量百分比成正比,当第二毛细粉末的重量百分比高于70重量百分比时,热管的工作效能并不随着第二毛细粉末的重量百分比的提高而提高,却反而增加热管的成本,因此,本专利技术可在最经济的成本考量下,令热管达到最佳的工作效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热管的剖视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毛细组织的放大示意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热管与其他热管的散热效果的比较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I 热管 10 热管本体 11 内壁面 20 毛细组织 21 第一毛细粉末 22 第二毛细粉末30工作流体。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请参照图1及图2,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热管的剖视图、及毛细组织的放大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热管I包含一热管本体10、毛细组织20、及工作流体30。该毛细组织20结合在该热管本体10的内壁面11上,该工作流体30填注在该热管本体10内。该热管本体10由导热性良好的材质所制成,如铝、铜等,且该热管本体10的内壁面贴附有毛细组织20,该工作流体30则是注入该热管本体10内,并渗入毛细组织20之间。本实施例中,该毛细组织20的单位为“筛目”(mesh, sieve mesh, screenmesh),即筛子单位面积所具有的筛孔的数目,亦可简称“目”,业界多用标准筛的筛目表示通过标准筛子的粉末的粒径大小,筛目越小,表示粒径越大。该毛细组织20包括一第一毛细粉末21及一第二毛细粉末22。该第一毛细粉末21的粒径小于第二毛细粉末22的粒径。该第一毛细粉末21及该第二毛细粉末22均匀混合,并烧结在该热管本体10的内壁面11。较佳地,该毛细组织20包含30重量百分比的第一毛细粉末21及70重量百分比的第二毛细粉末22。更详细地说明该毛细组织20的组成结构。该第一毛细粉末10的粒径在100筛目以下(细粉),且该第一毛细粉末21约占该毛细组织20的30重量百分比,另外,该第二毛细粉末22的粒径在80筛目至100筛目之间(粗粉),该第二毛细粉末22约占该毛细组织20的70重量百分比。该第一毛细粉末21及该第二毛细粉末22为相同的材质,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毛细粉末21及第二毛细粉末22皆为铜粉。请继续参照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热管与其他热管的散热效果的比较图;图中,直线A、B、C分别代表热管A、热管B及热管C对于不同瓦数灯具进行散热后所测量到的温度数值,其中,热管A、热管B及热管C为由不同重量百分比的第一毛细粉末21及第二毛细粉末22所构成的热管。直线A为本专利技术的热管A,该热管A包含30重量百分比的第一毛细粉末21及70重量百分比的第二毛细粉末22 ;再者,该热管B包含45重量百分比的第一毛细粉末21及55重量百分比的第二毛细粉末22 ;该热管C则包含55重量百分比的第一毛细粉末21及45重量百分比的第二毛细粉末22。从图3中可看出,直线A在不同瓦数的灯具下所测量到较低的灯具温度,显示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热管A可明显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亦即,其他热管在相同的条件下,热管A的毛细组织20的组成结构可达到最大的工作效能。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专利技术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热管毛细组织的组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毛细粉末,其粒径在100筛目以下,该第一毛细粉末约占所述毛细组织的30重量百分比;以及 一第二毛细粉末,其粒径在80筛目至100筛目之间,该第二毛细粉末约占所述毛细组织的70重量百分比; 其中,该第一毛细粉末及该第二毛细粉末均匀混合,并烧结在所述热管的内壁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毛细组织的组成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毛细粉末及该第二毛细粉末为相同的材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毛细组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管毛细组织的组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毛细粉末,其粒径在100筛目以下,该第一毛细粉末约占所述毛细组织的30重量百分比;以及一第二毛细粉末,其粒径在80筛目至100筛目之间,该第二毛细粉末约占所述毛细组织的70重量百分比;其中,该第一毛细粉末及该第二毛细粉末均匀混合,并烧结在所述热管的内壁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治麦尔孙建宏陈介平谢明魁
申请(专利权)人:索士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