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5782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3:19
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叠合梁,所述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由主体梁段钢筋骨架、混凝土和两个独立的型钢梁端头组成,所述型钢梁端头为楔形,其位于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的两端,楔形的两个斜面相对设置,所述主体梁段钢筋骨架架在两个型钢梁端头并与其通过焊接连接形成劲性骨架,所述劲性骨架整体被混凝土浇筑形成钢筋混凝土叠合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与钢柱或组合柱便于连接,防火性能好,整体好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多层、高层或超高层框架结构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构件,特别是一种梁构件。
技术介绍
在多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框架柱通常采用钢结构柱和组合结构柱(如钢管混凝土柱和型钢混凝土柱),框架梁通常采用钢-混凝土组合梁和普通钢筋混凝土梁。钢-混凝土组合梁具有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承载力高、跨越能力强等优点,但也存在用钢量大、结构造价高及需要采用适当防火保护措施等缺点;采用现浇混凝土梁虽具有抗火性能好、结构造价低等优点,但存在着自重大、现场湿作业量大、施工速度慢且混凝土梁与钢结构柱和组合结构柱连接节点存在构造复杂,施工难度大等缺点。鉴于此,寻求一种建造和施工成本低,且与钢柱或组合结构柱连接简便的梁形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叠合梁,要解决现有的钢一混凝土组合梁用钢量大,建造和后期维护成本高,而普通的钢筋混凝土梁在施工中与钢柱或组合柱连接节点复杂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新型钢筋混凝土叠合梁,所述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由主体梁段钢筋骨架、混凝土和两个独立的型钢梁端头组成,所述型钢梁端头为楔形,其位于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的两端,楔形的两个斜面相对设置,所述主体梁段钢筋骨架架在两个型钢梁端头并与其通过焊接连接形成劲性骨架,所述劲性骨架整体被混凝土浇筑形成钢筋混凝土叠合梁。所述型钢梁端头由上翼缘、下翼缘和腹板焊接而成,其与主体梁段钢筋骨架交接处切削为斜面。所述主体梁段钢筋骨架由受拉区纵筋、受压区钢筋、箍筋和腰筋组成,其中,所述受拉区纵筋的两端焊接在型钢梁端头的下翼缘上,所述受压区钢筋的两端伸入型钢梁端头内,端部的腰筋焊接在型钢梁端头的上翼缘的下表面,端部的箍筋与型钢梁端头的下翼缘焊接连接。所述主体梁段的截面为U型。所述腹板和上翼缘及下翼缘夹角处焊接有加劲板。所述腹板、上翼缘和下翼缘上均焊接有抗剪栓钉。所述抗剪栓钉为圆柱头栓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梁端设置型钢梁端头,将钢筋混凝土梁与钢柱之间复杂的连接形式转化为简单的钢结构的连接形式,提高节点连接的可靠性,简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本技术的叠合梁通过将型钢梁端头设置成楔形,加强了型钢梁端头和主体梁段的咬合力,相对于矩形的型钢梁端头来说,本技术形成的叠合梁整体性更好。本技术将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的主体段预制为U型截面,便于吊装的同时,可加强叠合梁与叠合板的连接。本技术与普通的钢一混凝土组合梁相比,减少了用钢量,降低的建造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同时由于与空气接触的表面大部分为混凝土,可大大提高了结构本身的防腐和防火能力。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多层、高层和超高层框架结构中。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中的B-B剖视图。图4是图1中的C-C剖视图。图5是图1中的D-D剖视图。图6是叠合梁与叠合板组合结构截面图。图7是叠合梁与现浇板组合结构截面图。图8是叠合梁、板和钢柱形成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9是叠合梁、板和钢一混凝土柱形成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10是叠合梁、板和钢管混凝土柱形成的组合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 一型钢梁端头、1.1 一上翼缘、1.2 一腹板、1.3 一下翼缘、2 —抗剪栓钉、3 —受:拉区纵筋、4 一箍筋、5 —腰筋、6 —受:压区钢筋、7 —加劲板、8 —混凝土、9 一叠合板、11 一钢柱、12 —型钢混凝土柱、13 —钢管混凝土柱、14 一现浇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5所示,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叠合梁,所述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由主体梁段钢筋骨架、混凝土 8和两个独立的型钢梁端头组成,所述型钢梁端头为楔形,其位于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的两端,楔形的两个斜面相对设置,所述主体梁段钢筋骨架架在两个型钢梁端头并与其通过焊接连接形成劲性骨架,所述劲性骨架整体被混凝土 8浇筑形成钢筋混凝土叠合梁。所述型钢梁端头由上翼缘1.1、下翼缘1.3和腹板1.2焊接而成,其与主体梁段钢筋骨架交接处切削为斜面。所述主体梁段钢筋骨架由受拉区纵筋3、受压区钢筋6、箍筋4和腰筋5组成,其中,所述受拉区纵筋3的两端焊接在型钢梁端头I的下翼缘1.3上,所述受压区钢筋6的两端伸入型钢梁端头内,端部的腰筋5焊接在型钢梁端头的上翼缘1.1的下表面,端部的箍筋4与型钢梁端头的下翼缘1.3焊接连接。所述主体梁段的截面为U型。所述腹板1.2和上翼缘1.1及下翼缘1.3夹角处焊接有加劲板7。所述腹板1.2、上翼缘1.1和下翼缘1.3上均焊接有抗剪栓钉2。所述抗剪栓钉2为圆柱头栓钉。本技术的第一种应用参见图6,为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和叠合板9形成的梁板结构。本技术的第二种应用参见图7,为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和现浇板14形成的梁板结构。本技术的第三种应用参见图8,为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现浇板14和钢柱11形成的框架结构。本技术的第四种应用参见图9,为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现浇板14和型钢混凝土柱12形成的框架结构。本技术的第五种应用参见图10,为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现浇板14和钢管混凝土柱13形成的框架结构。以上仅为简单列举的本技术的几种典型应用并非穷举,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凡在本技术描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和变通,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的实施方法:步骤一,将上翼缘1.1、腹板1.2和下翼缘1.3以及加劲板7焊接成型钢梁接头;步骤二,在型钢梁接头的上翼缘1.1、腹板1.2和下翼缘1.3上焊接抗剪栓钉2,在工字钢上翼缘1.1下表面焊接腰筋5,在工字钢下翼缘1.3上焊接受拉区钢筋3,在工字钢下翼缘上焊接端部箍筋4,在跨中绑扎中部的箍筋4,从而完成钢-混凝土组合梁劲性骨架的制作;步骤三,在此基础上进行工厂支模、浇注混凝土 8,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即完成了该新型钢-混凝土梁预制部分的制作;步骤四,将预制钢-混凝土组合梁骨架运抵施工现场,布置受压区钢筋6,与钢牛腿进行焊接连接或螺栓连接或者栓焊混合连接,此后便可在梁上安装钢筋混凝土叠合板,进行叠合板现浇层混凝土的浇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由主体梁段钢筋骨架、混凝土(8)和两个独立的型钢梁端头组成,所述型钢梁端头为楔形,其位于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的两端,楔形的两个斜面相对设置,所述主体梁段钢筋骨架架在两个型钢梁端头并与其通过焊接连接形成劲性骨架,所述劲性骨架整体被混凝土(8)浇筑形成钢筋混凝土叠合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由主体梁段钢筋骨架、混凝土(8)和两个独立的型钢梁端头组成,所述型钢梁端头为楔形,其位于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的两端,楔形的两个斜面相对设置,所述主体梁段钢筋骨架架在两个型钢梁端头并与其通过焊接连接形成劲性骨架,所述劲性骨架整体被混凝土(8)浇筑形成钢筋混凝土叠合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梁端头由上翼缘(1.1)、下翼缘(1.3)和腹板(1.2)焊接而成,其与主体梁段钢筋骨架交接处切削为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梁段钢筋骨架由受拉区纵筋(3)、受压区钢筋(6)、箍筋(4)和腰筋(5)组成,其中,所述受拉区纵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金晓飞王玉银王庆贺范峰杨晓杰孙建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