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式矫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1853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辊式矫直机。对切板状的金属板(P)进行矫正的辊式矫直机(100)具备以锯齿状配置于应当矫正的金属板(P)的轧制线的上下,以一边夹持金属板(P)进行矫正一边使金属板通行的方式旋转的多个矫平辊(6、8)、经由矫平辊(6、8)按压金属板(P)的液压式的按压油缸(4)、在多个矫平辊的上下外侧设置为与各个矫平辊(6、8)接触的直径比矫平辊(6、8)大的多个中间辊(13、14)、使中间辊(13、14)旋转的驱动装置(15),一边利用按压油缸(4)经由矫平辊(6)按压金属板(P),一边利用驱动装置(15)使中间辊旋转驱动,将其驱动力传递于矫平辊(6、8)来使金属板(P)通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用于矫正切板状的金属板的辊式矫直机
技术介绍
在制造钢板等金属板的过程中,虽然实施辊轧、冷却等,但在上述工序中,在金属板产生翘曲、波形状的变形。因此,为了矫正此类翘曲、波形状的变形以实现金属板的平坦化,使用将多个矫平辊上下配置为锯齿状的辊式矫直机(例如专利文献I)。辊式矫直机以相对于下辊压入上辊的状态、或者相对于上辊压入下辊的状态使应当矫正的金属板通行,并且向金属板反复施加弯曲,来使金属板的翘曲、波形状平坦化。此时,辊式矫直机的各个辊的压入量适当地设定为优选以0.7以上的屈服率使金属板弯曲。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55148号公报在利用现有的辊式矫直机对切板状的金属板进行矫正的情况下,虽然金属板通行时的驱动力依赖于矫平辊的转矩,但在对薄而且屈服应力大的材料的金属板进行矫正时,需要减小辊径,而如果想要确保矫正所需的压入量时,则发生工作辊的转矩不足而无法使板通行的情况。原因是,为了赋予充分的压入量,需要在辊子连接比所驱动的矫平辊的直径小的驱动轴,当为了对薄且屈服应力大的材料的金属板进行矫正而使用小径的矫平辊时,转矩必然变小,而确保了矫正金属板所需要的屈服率的情况下,转矩又变得小于用于通行金属板所需的值。因此,一直以来,在进行板厚薄、且屈服应力大的金属板的矫正的情况下,即使是矫平辊的转矩,也必须将矫平辊的按压量限制为能够使板通行的值,因而产生无法充分矫正金属板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此类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是薄且屈服应力大的金属板,也能够充分地进行校正的辊式矫直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技术的第一观点中提供了一种辊式矫直机,该辊式矫直机对切板状的金属板进行校正,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矫平辊,这些多个矫平辊以锯齿状配置在应当矫正的金属板的轧制线的上下,以一边夹持金属板进行校正一边使金属板通行的方式旋转;液压式的按压油缸,该液压式的按压油缸经由上述矫平辊而按压金属板;直径比上述矫平辊大的多个中间辊,这些多个中间辊在上述多个矫平辊的上下外侧设置为与各个矫平辊接触;以及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使上述中间辊旋转,该辊式矫直机一边利用上述按压油缸经由上述矫平辊而按压金属板,一边利用上述驱动装置使上述中间辊旋转驱动,将其驱动力传递于上述矫平辊,来使上述金属板通行。在本技术的第二观点中提供一种辊式矫直机,该辊式矫直机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矫平辊,这些多个矫平辊以锯齿状配置在应当矫正的金属板的轧制线的上下,以一边夹持金属板进行校正一边使金属板通行的方式旋转;直径比上述矫平辊大的多个中间辊,这些多个中间辊在上述多个矫平辊的上下外侧设置为与各个矫平辊接触;一对辊子框架,这一对辊子框架在上述矫平辊以及上述中间辊的上下支承该矫平辊以及该中间辊;一对框架,这一对框架在上下支承上述一对辊子框架;液压式的按压油缸,该液压式的按压油缸按压上述一对框架的一方,经由上述辊子框架的一方、上述中间辊以及上述矫平辊而按压金属板;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使上述中间辊旋转;以及液压式鼓凸油缸,该液压式鼓凸油缸在被上述按压油缸按压的一方的框架和与其对应的辊子框架之间,沿着与上述金属板的通行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安装有多个;以及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对金属板的矫正进行控制,上述控制装置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一边利用上述按压油缸经由上述矫平辊对在上下矫平辊之间通行的金属板进行按压,一边利用上述驱动装置使上述中间辊旋转驱动,将其驱动力传递于上述矫平辊,并且,上述控制装置求得上述一对框架的横向弯曲量,计算出消除该横向弯曲量所需的上述各个液压式鼓凸油缸的所需节流量,并基于上述所需节流量对各个液压式油缸进行节流控制。 在上述第二观点中,上述控制装置基于上述按压油缸、上述液压式鼓凸油缸、上述一对辊子框架、上述支承辊、上述中间辊、上述矫平辊的压缩变形信息,计算出消除该压缩变形所需的各个液压式鼓凸油缸的所需节流量,并基于该所需节流量和消除上述一对框架的横向弯曲量所需的所需节流量的合计值,对各个液压式鼓凸油缸进行节流控制。在上述第一观点以及上述第二观点中,优选为,上述中间辊的直径为上述矫平辊的直径的1.2 2倍,上述上下矫平辊的间距均为上述矫平辊的直径的1.2 2倍。并且,优选为上述中间辊被单独地驱动。在上述第I 第2观点中,优选为,在金属板的前端通行矫平辊配置区域之前,减少上述金属板的按压量,在上述金属板的前端通行上述矫平辊配置区域之后,以矫正金属板所需的按压量进行按压。在本技术中,优选为,被矫正的金属板是厚度为2.0 25.4mm、屈服应力为400 1800MPa的钢板。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辊式矫直机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辊式矫直机的主视图。图3是用于对本技术的原理进行说明的图。图4是示出将横轴设为板厚,将纵轴设为屈服应力,对于只利用矫平辊的情况和附加利用中间辊进行的拉制的情况下,屈服率为70% (0.7)时的可矫正区域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2:上框架;3:下框架;4:下压(按压)油缸;5:上辊子框架;6:上部矫平辊;7:上支承辊;8:下部矫平辊;9:下支承辊;10:下辊子框架;12:液压式鼓凸油缸;13:上部中间辊;14:下部中间辊;15:驱动装置;21、22:弯曲检测传感器;50:控制装置;100:棍式矫直机;P:金属板(被矫正材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辊式矫直机的侧视图,图2是其主视图。本实施方式的辊式矫直机100进行切板状的金属板的矫正,如图所示,具有外壳1、设置于外壳I的内侧的上框架2、以支承外壳I的方式设置的下框架3。在外壳I与上框架2之间,配置有液压式的下压油缸(也称作按压油缸)4,在上框架2的下方,利用上辊夹持油缸(未图示)悬吊上辊框架5。在上辊框架5的下方,以被支承于上辊框架5的方式配置有多个上部中间辊13和上部矫平辊6。上部中间辊13和上部矫平辊6均形成沿着轴向延伸的长条状,上部中间辊13设置为与上部矫平辊6的上部接触。在各个上部中间辊13与上辊框架5之间配置有多个支承上部中间辊13的短尺寸的上支承辊7,这些上支承辊7沿着上部中间辊13的轴向被支承于上辊框架5。因此,下压油缸4下压上辊框架5、上支承辊7、上部中间辊13以及上部矫平辊6。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下压”一词不仅表示如图1所示那样向下施加压力的情况,还包含如后续中作为变更例所说明那样向上施加压力的情况。换而言之,在本说明书中,“下压” 一词能够与“按压” 一词互换。在隔着金属板P的轧制线与上部矫平辊6相反的一侧,配置有多个下部矫平辊8,在该下部矫平辊8的下方,配置有多个下部中间辊14。上述下部矫平辊8以及下部中间辊14被支承于其下方的下辊框架10。下部矫平辊8和下部中间辊14中均形成沿着轴向延伸的长条状,下部中间辊14设置为与下部矫平辊8的下部接触。在各个下部中间辊14与下辊框架10之间配置有多个支承下部中间辊14的短尺寸的下支承辊9,这些下支承辊9沿着下部中间辊14的轴向被支承于下辊框架10。下辊框架10设置在下框架3上。另外,代替下压上部矫平辊6的下压油缸4,也可以设置下压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辊式矫直机,?该辊式矫直机对切板状的金属板进行矫正,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矫平辊,这些多个矫平辊以锯齿状配置在应当矫正的金属板的轧制线的上下,以一边夹持金属板进行校正一边使金属板通行的方式旋转;?液压式的按压油缸,该液压式的按压油缸经由所述矫平辊而按压金属板;?直径比所述矫平辊大的多个中间辊,这些多个中间辊在所述多个矫平辊的上下外侧设置为与各个矫平辊接触;以及?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使所述中间辊旋转,?该辊式矫直机一边利用按压油缸经由所述矫平辊而按压所述金属板,一边利用所述驱动装置使所述中间辊旋转驱动,将其驱动力传递于所述矫平辊,来使所述金属板通行。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2.24 JP 2011-0380461.一种棍式矫直机, 该辊式矫直机对切板状的金属板进行矫正,其特征在于, 具备: 多个矫平辊,这些多个矫平辊以锯齿状配置在应当矫正的金属板的轧制线的上下,以一边夹持金属板进行校正一边使金属板通行的方式旋转; 液压式的按压油缸,该液压式的按压油缸经由所述矫平辊而按压金属板; 直径比所述矫平辊大的多个中间辊,这些多个中间辊在所述多个矫平辊的上下外侧设置为与各个矫平辊接触;以及 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使所述中间辊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部敬三
申请(专利权)人:钢铁普蓝特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