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态防爆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28197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6 01:40
一种固态防爆开关,涉及到一种电子防爆开关,主要由光控组件、按钮和线路板组成,光控组件上有红外线发射孔、红外线接收孔和方孔滑槽,方孔滑槽在红外线发射孔和红外线接收孔的之间垂直穿过,在红外线发射孔内安装红外线发射管,在红外线接收孔内安装红外线接收管;按钮和滑杆连为一体,滑杆伸入到光控组件的方孔滑槽内,滑杆的前部有透光孔,透光孔与红外线发射孔和红外线接收孔之间错位设置,利用光控组件和按钮滑杆操作光控信号来触发开关导通和关断,在控制回路和负载回路都实现无触点接通或断开,采用环氧树脂封装,使开关具有防爆防水多重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固态防爆开关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适合在防火、防爆、防水等特殊环境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电子开关,特别涉及到一种电子防爆开关。
技术介绍
当前,电子开关得到广泛应用,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电子无触点开 关的主要特点是没有可运动的触头部件,导通和关断时不出现电弧或火花,动作迅速,寿命 长,可靠性高,适合防火、防爆、防潮等特殊环境使用。中国专利公告号2107736U公开了一种“无触点防爆开关”,由干簧管通过限流电 阻联接在交流可控硅的控制极G和阳极A之间,由旋转钮通过穿棒带动永久磁铁变换位置, 用以控制干簧管的接触和分离,达到控制双向可控硅的导通或截止,使开关回路接通或打 开,开关在分合时无火花产生。该技术虽然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的特点,但其应用的干 簧管为触点开关,干簧管的玻璃壳体容易破裂,当干簧管的玻璃壳体破裂时,将使开关损坏 或不能作防爆开关使用,并且干簧管还存在可靠性差的缺点。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565202Y公开了一种“零电压无触点防爆开关”的实用 新型专利,由半导体器件压力传感器、限幅电路、电压跟随器、比较器、触发器、耦合器、过零 检测电路和电力电子元件组成,通过按压电陶瓷使它输出一个电压信号,经限幅电路将其 信号电压限定到O. 7V以内用来触发开关开启和关闭,实现了控制回路和负载回路无触点 控制。该技术采用压力信号触发,解决了在控制电路中依然有机械触点的弊端,但存在 的缺点是电路容易产生误触发,因为压电陶瓷具有非常敏感的特性,可以将声波和微弱的 机械振动转换成电信号,雷声、车辆噪声及地面振动所产生的信号幅度将使电路的比较器 难辨真伪,因此,该开关容易受到干扰而造成误开启或误关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要提供一种安全可靠、不易损坏、不会产生误开启或误关闭的无触点防 爆开关,适合防火、防爆、防水等特殊环境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固态防爆开关,主要由开关面板(11)、光控组件(12)、按钮(15)、滑 杆(17)、螺旋弹簧(14)、线路板(I)、电子元件和后罩(10)组成,其中,光控组件(12)和电子 元件安装在线路板(I)上,线路板(I)安装在后罩(10)内,后罩(10)安装在开关面板(11) 上;开关面板(11)的中心有圆孔,开关面板(11)的内侧有用于安装后罩(10)的螺孔;光控 组件(12)呈长方体结构,光控组件(12)上有红外线发射孔(6)、红外线接收孔(8)和方孔 滑槽(7),红外线发射孔(6)和红外线接收孔(8)呈直线对应设置,方孔滑槽(7)在红外线 发射孔(6)和红外线接收孔(8)的之间垂直穿过,在红外线发射孔(6)内安装红外线发射管 (VD4),红外线发射管(VD4)指向红外线接收孔(8),在红外线接收孔(8)内安装红外线接收 管(VD5 ),红外线接收管(VD5 )朝向红外线发射孔(6 );按钮(15 )和滑杆(17 )连为一体,按 钮(15)为圆体结构,按钮(15)从开关面板(11)的中心圆孔伸出,滑杆(17)为方体结构,滑 杆(17)伸入到光控组件(12)的方孔滑槽(7)内,使滑杆(17)的前部插入到红外线发射孔[6]与红外线接收孔(8)之间,滑杆(17)的前部有透光孔(13),透光孔(13)与红外线发射孔(6)和红外线接收孔(8)之间错位设置,当按下按钮(15)时,透光孔(13)与红外线发射孔(6)和红外线接收孔(8)呈直线同位,使光线通过,当按钮(15)恢复原位时,滑杆(17)的不透光杆体隔在外线发射孔(6)与红外线接收孔(8)之间,阻挡光线通过;螺旋弹簧(14)为按钮(15)的复位弹簧,螺旋弹簧(14)安装在滑杆(17)的后部,螺旋弹簧(14)的压缩行程在滑杆(17)的尾端至光控组件(12)的端面之间;安装在线路板(I)的电子元件包括整流二极管a (VD1)、整流二极管b (VD2)、稳压管 (VD3)、降压电阻(R1)、限流电阻(R2)、释放电阻(R3)、傍路电阻a (R4)、傍路电阻b (R5)、 驱动电阻(R6)、降压电容器(Cl)、滤波电容器(C2)、脉冲电容器(C3)、抗干扰电容器(C4)、D 触发器(1C)、三极管(VT)和双向可控硅(VS),红外线发射管(VD4)和红外线接收管(VD5)的管脚引线连接到线路板(I)上,电路的连接方式为_整流二极管a (VDl)的阳极连接到地端,整流二极管a (VDl)的阴极连接到整流二极管b (VD2)的阳极,整流二极管b (VD2)的阴极分别连接到D触发器(IC)的VDD端、抗干扰电容器(C4)的正极、三极管(VT)的集电极、红外线接收管(VD5)的阴极、红外线发射管 (VD4)的阳极、稳压管(VD3)的阴极和滤波电容器(C2)的正极;滤波电容器(C2)的负极和稳压管(VD3)的阳极连接到地端;红外线发射管(VD4)的阴极连接到限流电阻(R2)的一端, 限流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到地端;红外线接收管(VD5)的阳极分别连接到释放电阻(R3) 的一端和脉冲电容器(C3)的一端,释放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到地端,脉冲电容器(C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三极管(VT)的基极和傍路电阻a (R4)的一端,傍路电阻a (R4)的另一端连接到地端;三极管(VT)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到抗干扰电容器(C4)的负极、D触发器(IC) 的CP端和傍路电阻b (R5)的一端,傍路电阻b (R5)的另一端连接到地端;D触发器(IC)的S端、R端和VSS端连接到地端,D触发器(IC)的D端连接到D触发器(IC)的§端;D触发器(IC)的Q端连接到驱动电阻(R6)的一端,驱动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到双向可控硅 (VS)的控制极,双向可控娃(VS)的阴极连接到地端;电路通过接线端头a (LI)、接线端头b (L2)和接线端头c (NI)连接到外线路上,双向可控硅(VS)的阳极连接到接线端头b (L2) 上;整流二极管a (VDl)的阴极与整流二极管b (VD2)的阳极连接到降压电阻(Rl)的一端, 降压电阻(Rl)的另一端连接到降压电容器(Cl)的一端,降压电容器(Cl)的另一端连接到接线端头c (NI)上;地端连接到接线端头a (LI)上。本专利技术中,按钮(15)上有凸环(16),凸环(16)使按钮(15)限位在开关面板上;滑杆(17)的宽度大于红外线发射孔(6)和红外线接收孔(8)的直径。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环氧树脂把线路板(I)及电子元件封装在后罩(10)内,可以保证在万一开关本身损坏时,不会使电子元件冒烟、炸裂,从而不会引发易燃易爆场所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上述电路中,降压 电阻(Rl)和降压电容器(Cl)构成降压电路,整流二极管a (VDl) 和整流二极管b (VD2)构成半桥整流电路,滤波电容器(C2)和稳压管(VD3)构成稳压滤波电路, 220V电源经降压、整流和稳压滤波后,作为工作电源提供给开关内的电路使用,电路中,降压电阻(Rl)和降压电容器(Cl)进行串联使用,可以避免降压电容器(Cl)受到电流冲击而损坏;使用红外线发射管(VD4)和红外线接收管(VD5)实现光控操作,电路中设置脉冲电容器(C3),使光控操作信号成为脉冲信号,同时,脉冲电容器(C3)还具有防抖作用,因为当脉冲电容器(C3)产生一个脉冲后,电容器(C3)必须通过释放电阻(R3)把电荷释放 掉才可再次产生脉冲,在此时间内,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态防爆开关,其特征是开关主要由开关面板(11)、光控组件(12)、按钮(15)、滑杆(17)、螺旋弹簧(14)、线路板(1)、电子元件和后罩(10)组成,其中,光控组件(12)和电子元件安装在线路板(1)上,线路板(1)安装在后罩(10)内,后罩(10)安装在开关面板(11)上;开关面板(11)的中心有圆孔,开关面板(11)的内侧有用于安装后罩(10)的螺孔;光控组件(12)呈长方体结构,光控组件(12)上有红外线发射孔(6)、红外线接收孔(8)和方孔滑槽(7),红外线发射孔(6)和红外线接收孔(8)呈直线对应设置,方孔滑槽(7)在红外线发射孔(6)和红外线接收孔(8)的之间垂直穿过,在红外线发射孔(6)内安装红外线发射管(VD4),红外线发射管(VD4)指向红外线接收孔(8),在红外线接收孔(8)内安装红外线接收管(VD5),红外线接收管(VD5)朝向红外线发射孔(6);按钮(15)和滑杆(17)连为一体,按钮(15)为圆体结构,按钮(15)从开关面板(11)的中心圆孔伸出,滑杆(17)为方体结构,滑杆(17)伸入到光控组件(12)的方孔滑槽(7)内,使滑杆(17)的前部插入到红外线发射孔(6)与红外线接收孔(8)之间,滑杆(17)的前部有透光孔(13),透光孔(13)与红外线发射孔(6)和红外线接收孔(8)之间错位设置,当按下按钮(15)时,透光孔(13)与红外线发射孔(6)和红外线接收孔(8)呈直线同位,使光线通过,当按钮(15)恢复原位时,滑杆(17)的不透光杆体隔在外线发射孔(6)与红外线接收孔(8)之间,阻挡光线通过;螺旋弹簧(14)为按钮(15)的复位弹簧,螺旋弹簧(14)安装在滑杆(17)的后部,螺旋弹簧(14)的压缩行程在滑杆(17)的尾端至光控组件(12)的端面之间;?安装在线路板(1)的电子元件包括:整流二极管a(VD1)、整流二极管b(VD2)、稳压管(VD3)、降压电阻(R1)、限流电阻(R2)、释放电阻(R3)、傍路电阻a(R4)、傍路电阻b(R5)、驱动电阻(R6)、降压电容器(C1)、滤波电容器(C2)、脉冲电容器(C3)、抗干扰电容器(C4)、D触发器(IC)、三极管(VT)和双向可控硅(VS),红外线发射管(VD4)和红外线接收管(VD5)的管脚引线连接到线路板(1)上,电路的连接方式为:整流二极管a(VD1)的阳极连接到地端,整流二极管a(VD1)的阴极连接到整流二极管b(VD2)的阳极,整流二极管b(VD2)的阴极分别连接到D触发器(IC)的VDD端、抗干扰电容器(C4)的正极、三极管(VT)的集电极、红外线接收管(VD5)的阴极、红外线发射管(VD4)的阳极、稳压管(VD3)的阴极和滤波电容器(C2)的正极;滤波电容器(C2)的负极和稳压管(VD3)的阳极连接到地端;红外线发射管(VD4)的阴极连接到限流电阻(R2)的一端,限流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到地端;红外线接收管(VD5)的阳极分别连接到释放电阻(R3)的一端和脉冲电容器(C3)的一端,释放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到地端,脉冲电容器(C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三极管(VT)的基极和傍路电阻a(R4)的一端,傍路电阻a(R4)的另一端连接到地端;三极管(VT)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到抗干扰电容器(C4)的负极、D触发器(IC)的CP端和傍路电阻b(R5)的一端,傍路电阻b(R5)的另一端连接到地端;D触发器(IC)的S端、R端和VSS端连接到地端,D触发器(IC)的D端连接到D触发器(IC)的端;D触发器(IC)的Q端连接到驱动电阻(R6)的一端,驱动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到双向可控硅(VS)的控制极,双向可控硅(VS)的阴极连接到地端;电路通过接线端头a(L1)、接线端头b(L2)和接线端头c(N1)连接到外线路上,双向可控硅(VS)的阳极连接到接线端头b(L2)上;整流二极管a(VD1)的阴极与整流二极管b(VD2)的阳极连接到降压电阻(R1)的一端,降压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到降压电容器(C1)的一端,降压电容器(C1)的另一端连接到接线端头c(N1)上;地端连接到接线端头a(L1)上。2013100107714100001dest_path_image002.jpg,2013100107714100001dest_path_image004.jpg...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固态防爆开关,其特征是开关主要由开关面板(11)、光控组件(12)、按钮(15)、 滑杆(17)、螺旋弹簧(14)、线路板(I)、电子元件和后罩(10)组成,其中,光控组件(12)和电子元件安装在线路板(I)上,线路板(I)安装在后罩(10)内,后罩(10)安装在开关面板(11)上;开关面板(11)的中心有圆孔,开关面板(11)的内侧有用于安装后罩(10)的螺孔; 光控组件(12)呈长方体结构,光控组件(12)上有红外线发射孔(6)、红外线接收孔(8)和方孔滑槽(7),红外线发射孔(6)和红外线接收孔(8)呈直线对应设置,方孔滑槽(7)在红外线发射孔(6)和红外线接收孔(8)的之间垂直穿过,在红外线发射孔(6)内安装红外线发射管(VD4),红外线发射管(VD4)指向红外线接收孔(8),在红外线接收孔(8)内安装红外线接收管(VD5),红外线接收管(VD5)朝向红外线发射孔(6);按钮(15)和滑杆(17)连为一体, 按钮(15)为圆体结构,按钮(15)从开关面板(11)的中心圆孔伸出,滑杆(17)为方体结构, 滑杆(17)伸入到光控组件(12)的方孔滑槽(7)内,使滑杆(17)的前部插入到红外线发射孔(6)与红外线接收孔(8)之间,滑杆(17)的前部有透光孔(13),透光孔(13)与红外线发射孔(6)和红外线接收孔(8)之间错位设置,当按下按钮(15)时,透光孔(13)与红外线发射孔(6)和红外线接收孔(8)呈直线同位,使光线通过,当按钮(15)恢复原位时,滑杆(17) 的不透光杆体隔在外线发射孔(6)与红外线接收孔(8)之间,阻挡光线通过;螺旋弹簧(14) 为按钮(15)的复位弹簧,螺旋弹簧(14)安装在滑杆(17)的后部,螺旋弹簧(14)的压缩行程在滑杆(17)的尾端至光控组件(12)的端面之间;安装在线路板(I)的电子元件包括整流二极管a (VD1)、整流二极管b (VD2)、稳压管 (VD3)、降压电阻(R1)、限流电阻(R2)、释放电阻(R3)、傍路电阻a (R4)、傍路电阻b (R5)、 驱动电阻(R6)、降压电容器(Cl)、滤波电容器(C2)、脉冲电容器(C3)、抗干扰电容器(C4)、D 触发器(1C)、三极管(VT)和双向可控硅(VS),红外线发射管(VD4)和红外线接收管(VD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昀煜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昀睿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