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35555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1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设备,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第一天线部件,具有第一供电点;第二天线部件,具有第二供电点;第一导电板,在所述第一天线部件和所述第二天线部件之间延伸;第二导电板,基本与所述第一导电板平行地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一天线部件和所述第二天线部件之间延伸;以及短路构件,使所述第一导电板和所述第二导电板彼此电短路,使得由所述第一导电板的外围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导电板的外围的一部分形成缝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线装置,并且具体地讲,涉及(但不限干)采用MMO (多输入多输出)天线装置的无线通信设备
技术介绍
称为“LTE”(长期演进)的业务是已知的用于移动电话的高速数据通信的规范之一。当从天线的技术方面来看,LTE具有以下特征。也就是说,LTE是针对称为“MM0”的通信系统设计的,在MMO通信系统中,使用多个天线进行发送和接收,以实现高速数据通信。诸如采用MIMO的便携式终端的无线通信设备通常使用两个天线。期望的是,这两个天线应该理想地具有相同的天线特性。称为天线之间的“相关性”的指标用作MMO的天线特性的关键点。已知的是,如果天线之间的相关性的值(系数)大(也就是说,相关度高),则通信速度降低。各个国家当前或计划用于LTE业务的频带存在于宽的范围上,并且期望的是,应该扩宽现有蜂窝系统的较低波带和较高波带。例如,在美国的700-MHz波带的业务中,降低天线之间的相关性是相当困难的。这是因为,较低的频率致使高频电流流经便携式终端的整个基板,从而致使天线进入类似于偶极天线的工作方式,使得天线的方向性更少地依赖于天线的设计。因此,如果尝试通过改变天线之一的设计而改变方向性来改善相关性,则得到所需结果是相当困难的。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 2008-17047提出了ー种多天线,可以将所述多天线应用于受相互偶合影响较小的移动通信系统。多天线包括分别连接至电路基板上的多个供电点的多个供电元件,以及单个或多个在任意供电点附近连接至电路基板的寄生元件。
技术实现思路
在如上讨论的诸如采用MMO的便携式终端的无线通信设备中,期望的是,数量通常为两个的天线应该理想地具有相同的天线特性。然而,如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的将寄生元件连接至供电元件附近可能导致天线效率的差异。因此,上述现有技术不适用于MIM0,对于MIMO而言天线具有相同的天线特性是理想上优选的。以此为背景,专利技术者认识到对于包括一种天线装置的无线通信设备的需求,在这种天线装置中多个天线具有低相关度和平衡的天线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设备,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第一天线部件,具有第一供电点;第二天线部件,具有第二供电点;第一导电板,在所述第一天线部件和所述第二天线部件之间延伸;第二导电板,基本与所述第一导电板平行地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一天线部件和所述第二天线部件之间延伸;以及短路构件,使所述第一导电板和所述第二导电板彼此电短路,使得由所述第一导电板的外围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导电板的外围的一部分形成缝隙。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在其间形成预定缝隙,以提供与缝隙天线等效的功能。通过在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之间插入这种缝隙天线,降低了第一天线部件和第二天线部件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有效地利用如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的在无线通信设备中设置的现有组件,可以以低成本提供具有所需天线特性的无线通信设备。附图说明图1 (a)和图1 (b)分别示出用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实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外观。 图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天线装置的简化构造。图3(a)和图3(b)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的构造。图4(a)和图4(b)示出已知的缝隙天线(或槽缝天线)。图5示出图3(a)和图3(b)中示出的构造的修改形式。图6(a)至图6(d)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形成缝隙的元件组合的4个主要方面。图7(a)是示出根据图6示出的第一方面的便携式终端的示意外观的透视图,并且图7(b)示出抽取出的便携式终端的缝隙。图8(a)至图8(e)示出图7(a)示出的便携式终端的特定构造的实例。图9示出通过图8(c)中示出的缝隙12形成的缝隙天线的天线特性。图10是示出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元件的值和短路构件的数量的特定实例的图示。图11是示出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元件的值和短路构件的数量的特定实例的另ー图示。图12是示出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各种模式的包络相关系数(Envelop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ECC)的曲线图。图13(a)和图13(b)是分别示出主天线部件(底部)的效率和次天线部件(顶部)的效率的频率特性的曲线图。图14 (al)至图14 (a4)以及图14 (bI)至图14 (b4)分别示出在不使用缝隙的情况下和在使用缝隙的情况下,当向主天线供电吋,主天线、次天线和两个天线共用的GND板中的电流分布。图15 (a)、图15(bl)、图15(b2)、图15 (cl)和图15 (c2)示出具有缝隙的便携式终端,以及在向次天线供电的情况下,分别从便携式终端的前表面和侧表面观察时的辐射图案。图16(a)和图16(b)是示出图10中示出的便携式终端的天线装置的S-參数的频率特性的曲线图。图17(a)至图17(e)示出第二方面的特定构造的实例。图18(a)是当从左侧表面观察时,根据第二方面的便携式终端的必要部分的透视图,图18(b)是当从终端的上端侧观察时,去除次天线23的便携式终端的必要部分的透视图。图19(a)至图19(e)示出第四方面的特定构造的实例。图20是从左侧表面观察时,根据第四方面的便携式终端的必要部分的透视图。图21 (a)至图21 (C)是示出在不利用缝隙的情况下、在利用外壳面板和PCB之间的缝隙的情况下以及在使用PCB和SUS板之间的缝隙的情况下,ECC的频率特性、主天线部件(底部)的天线效率以及次天线部件(顶部)的天线效率的曲线图。图22(a)至图22(c)是示出天线特性的曲线图,所述天线特性表示在利用外壳面板和SUS板之间的缝隙的情况下、在利用PCB和SUS板之间的缝隙的情况下以及不利用缝隙的情况下的S-參数的值。 图23(a)和图23(b)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示意性构造。图24(a)和24(b)是示出图23(a)和图23(b)中示出的便携式终端的天线装置的S-參数的频率特性的曲线图。图25(a)和图25(b)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修改形式。图26 (a)和图26 (b)是示出图25 (a)和图25 (b)中示出的便携式终端的天线装置的S-參数的频率特性的曲线图。图27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各种模式的主天线的效率的频率特性的曲线图。图28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各种模式的次天线的效率的频率特性的曲线图。图29是示出以上讨论的天线装置的各种模式的包络相关系数(ECC)的频率特性的曲线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參照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 (a)和图1 (b)分别示出用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实例的诸如称为“智能手机”的便携式终端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外观。便携式终端具有外壳101,该外壳101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外形。在图1(a)中示出的便携式终端的前表面侧设置诸如LCD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屏104。在显示屏104的上侧设置扬声器部件102。在显示屏104的下侧设置包括操作键105a至105c的操作部件105。如图1(b)中清楚地示出的,便携式终端包括位于便携式終端下端用作第一天线部件的主天线部件108,以及位于便携式終端上端与主天线部件108分开设置的用作第二天线部件的次天线部件109。外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第一天线部件,具有第一供电点;第二天线部件,具有第二供电点;第一导电板,在所述第一天线部件和所述第二天线部件之间延伸;第二导电板,基本与所述第一导电板平行地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一天线部件和所述第二天线部件之间延伸;以及短路构件,使所述第一导电板和所述第二导电板彼此电短路,使得由所述第一导电板的外围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导电板的外围的一部分形成缝隙。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9.21 US 61/537,1091.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第一天线部件,具有第一供电点;第二天线部件,具有第二供电点;第一导电板,在所述第一天线部件和所述第二天线部件之间延伸;第二导电板,基本与所述第一导电板平行地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一天线部件和所述第二天线部件之间延伸;以及短路构件,使所述第一导电板和所述第二导电板彼此电短路,使得由所述第一导电板的外围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导电板的外围的一部分形成缝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天线部件和所述第二天线部件以预定距离彼此隔开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矩形的外壳,其中,所述第一天线部件设置于所述外壳的第一纵向端,并且所述第二天线部件设置于所述外壳的第二纵向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缝隙在所述第一天线部件和所述第二天线部件之间形成,并沿着所述外壳的纵向侧的外围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供电点和所述第二供电点设置于所述缝隙的附近。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短路构件包括多个导电构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多个导电构件为多个导电引脚。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多个导电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丰后明裕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移动通信日本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