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加热式膜贴合轮及其加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502090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加热式膜贴合轮,包括轮筒和支承转轴,所述轮筒同轴套设在支承转轴的外面;此外,所述轮筒的内部设置有水道结构,所述水道结构经过轮筒的内壁;所述轮筒的端部设置有与水道结构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此外还公开了上述膜贴合轮加热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热均匀、温度控制稳定,有效改善了贴合效果,提高了产品质量及合格率,并实现了热水的循环利用以及对膜贴合轮的持续加热,从而很好地满足了生产的实际需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阻干膜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涂布送膜机辊轮贴合装置上的贴合轮及其加热系统。
技术介绍
光阻干膜生产过程中,需要在干膜表面贴附PE膜以使干膜与外界隔离而起到保护作用。目前,现有技术涂布送膜机上普遍采用滚压式双辊轮贴合装置来实现两层膜的贴合,其贴合效果一方面取决于贴合轮的性能,另一方面还受到膜面温度、湿度、软硬性质的影响。目前现有技术所采用的贴合装置大多为无加热设计,当膜面干燥、环境湿度低时,容易出现贴合不良、形成气泡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及合格率。为此,也有采用电加热的方式以提高贴合轮的温度,但电加热方式温度控制不稳定,轮面温度差异大,加热不均匀,难以获得良好的贴合效果,在操作中仍然无法满足生产的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加热式膜贴合轮,以提高加热的均匀性,改善贴合效果,提高产品质量及合格率。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膜贴合轮加热系统,以实现热水的循环利用以及对膜贴合轮的持续加热。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加热式膜贴合轮,包括轮筒和支承转轴,所述轮筒同轴套设在支承转轴的外面;此外,所述轮筒的内部设置有水道结构,所述水道结构经过轮筒的内壁;所述轮筒的端部设置有与水道结构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本技术通过进水口向轮筒内提供热水,热水依水道且经轮筒内壁流动,从而实现对轮筒的加热,使轮面的温度得以提高,然后从出水口流出。如此循环流动供应热水,从而保证对轮筒的持续加热。为便于安装且使加热更为均匀,本技术所述水道结构由内层水道以及径向截面呈套环形的外层水道构成,所述外层水道位于轮筒的内壁处、且在轮筒内的一端与内层水道连通;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同位于轮筒的另一端,所述内层水道与进水口 /出水口连接,所述外层水道与出水口 /进水口连接。本技术将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在轮筒的同一端,以方便与热水供应装置的连接,同时也便于轮筒和支承转轴的转动。水流的路径可以是进水口 一内层水道一外层水道一出水口,也可以是进水口 一外层水道一内层水道一出水□。上述方案中,本技术所述支承转轴由分别位于轮筒两端的驱动段和安装段构成;所述内层水道位于轮筒内的中部且连接在驱动段和安装段之间;所述安装段的中部设有呈轴向的通道,且通道内呈间隙套设有管道;所述管道与内层水道的一端连接,所述通道与管道之间的间隙与外层水道连通;所述管道构成进水口 /出水口,所述间隙构成出水口 /进水口。本技术支承转轴的驱动段与驱动电机连接而带动轮筒转动;将进水口和出水口以同轴的方式设置在支承转轴位于轮筒另一端的安装段内,结构紧凑且安装方便。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内层水道和外层水道分别由呈同轴设置在轮筒内的套管和套筒形成,使得内层水道和外层水道间隔设置,可减小水流在轮筒内所占的空间;所述驱动段和安装段的内端均通过挡块连接到套筒上,不仅实现内层水道和外层水道的连通,以及外层水道与出水口 /进水口的连通,而且有助于加强支承转轴其驱动段及安装段与轮筒之间连接的稳固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加热式膜贴合轮加热系统,包括上述膜贴合轮、以及热水循环供应装置;所述热水循环供应装置包括热水器、储水槽及连接管路;所述热水器、进水口、轮筒、出水口、储水槽、热水器依次连接构成热水循环回路。本技术由储水槽向热水器提供所需用水,水经热水器加热后,从进水口进入轮筒内、流经轮筒内壁而加热提高了轮面的温度,然后从出水口流出重新回到储水槽中,从而实现热水的循环供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通过水加热的方式,膜贴合轮加热均匀,温度控制稳定,具有良好的贴合效果,提闻了广品质量及合格率。(2)结构合理紧凑,轮筒内水流所占空间小且加热更为均匀,安装操作方便,热水循环使用并对膜贴合轮持续加热,能够很好地满足生产的实际需求。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膜贴合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处放大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加热系统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中轮筒1,支承转轴2,驱动段2a,安装段2b,套管3,套筒4,内层水道5,外层水道6,通孔7、8、13、14,挡块9,通道10,管道11,间隙12,进水口 15,出水口 16,热水器17,储水槽18,浮球阀19,溢水盘20具体实施方式图1 图4所示为本技术一种水加热式膜贴合轮及其加热系统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水加热式膜贴合轮包括轮筒I和支承转轴2。轮筒I同轴套设在支承转轴2的外面,支承转轴2由分别位于轮筒I两端的驱动段2a和安装段2b构成。轮筒I的内部设置有水道结构,如图1所示,由呈同轴间隔设置在轮筒I内的套管3和套筒4所分别形成的内层水道5和外层水道6构成。套管3 (内层水道5)位于轮筒I内的中部且连接在驱动段2a和安装段2b之间;外层水道6位于轮筒I的内壁处,其径向截面呈套环形且在驱动段2a内经通孔7、8与内层水道5连通(见图2)。支承转轴2其驱动段2a和安装段2b的内端均通过挡块9连接到套筒4上。如图1和图3所示,支承转轴2其安装段2b的中部设有呈轴向的通道10,且通道10内呈间隙套设有管道11。管道11与内层水道5的一端连接,通道10与管道11之间的间隙12经通孔13、14与外层水道6连通。本实施例以管道11作为进水口 15,通道10与管道11之间的间隙12作为出水口 16 (也可将管道11作为出水口,间隙12作为进水口)。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加热系统包括上述水加热式膜贴合轮、以及热水循环供应装置。热水循环供应装置包括热水器17、储水槽18及连接管路。膜贴合轮通过旋转接头经进水口 15、出水口 16分别与热水器17、储水槽18连接,这样依次连接的热水器17—膜贴合轮一储水槽18—热水器17则构成热水循环回路。储水槽18内设置有浮球阀19以检测控制储水槽18的水位,储水槽18的下面设置有溢水盘20,溢出水及排水可排放出去到排水沟。本实施例由储水槽18向热水器17提供所需用水,水经热水器17加热后由进水口15进入膜贴合轮。如图1所示,膜贴合轮的轮筒I内,热水从进水口 15经管道11、内层水道5、通孔7、8进入位于轮筒I内壁的外层水道6,从而加热轮筒I提高轮面的温度,然后从通孔13、14流入间隙12,最后从出水口 16流出而回到储水槽18,使得热水循环使用并持续供应给膜贴合轮进行加热。权利要求1.一种水加热式膜贴合轮,包括轮筒(I)和支承转轴(2),所述轮筒(I)同轴套设在支承转轴(2)的外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筒(I)的内部设置有水道结构,所述水道结构经过轮筒(I)的内壁;所述轮筒(I)的端部设置有与水道结构连通的进水口(15)和出水口 (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加热式膜贴合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道结构由内层水道 (5)以及径向截面呈套环形的外层水道(6)构成,所述外层水道(6)位于轮筒(I)的内壁处、且在轮筒(I)内的一端与内层水道(5)连通;所述进水口(15)和出水口(16)同位于轮筒(I)的另一端,所述内层水道(5)与进水口(15)/出水口(16)连接,所述外层水道与出水口(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加热式膜贴合轮,包括轮筒(1)和支承转轴(2),所述轮筒(1)同轴套设在支承转轴(2)的外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筒(1)的内部设置有水道结构,所述水道结构经过轮筒(1)的内壁;所述轮筒(1)的端部设置有与水道结构连通的进水口(15)和出水口(1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沃明许伟荣张红亚夏盈
申请(专利权)人:长兴广州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