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式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55853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2 0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循环式散热器,其包括一腔体、一输送管、一汲水管以及一流体。腔体包含一储水槽及一蒸发室,输送管及汲水管依序连接于蒸发室及储水槽之间,并且储水槽和汲水管内分别填充有毛细结构,流体分布于腔体、输送管和汲水管内,并且吸附于毛细结构中。当流体受热后产生蒸气,此蒸气经由蒸发室流通至输送管,并且于输送管内冷凝为液体。液体再通过毛细结构的吸附,回流至储水槽内而完成散热循环。同时,可确保储水槽内始终维持适量的液体,从而避免腔体内因液体回流量不足而产生干烧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循环式散热器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散热器,特别是有关一种循环式散热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业的高度发展,使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及图形处理器(graphicprocessingunit,GPU)等电子组件的指令周期日益提升。在这种情况下,造成上述电子组件承载的运算量越来越大,相对地导致其功耗的增加。以三维(three-dimension,3D)显卡为例,目前3D显卡的功耗已经突破200W(瓦),并且逐步向300W甚至更高功耗迈进。鉴于中央处理器及图形处理器等电子组件在单位面积上所承载的功耗大幅提升,依靠传统铜铝底板作为导热介质的散热方式,在中高阶电子产品中已经出现逐步被淘汰的现象,更多取而代之的是使用热管或均热板(vaporchamber)为代表的高级相变传导介质的散热器。然而,由于热管及均热板皆为利用流体于气态及液态之间的相变化来进行热量传递,因此若流体所产生的蒸气由受热端流通至冷凝端时,蒸气与冷凝后的液体将处于同一密闭空间内,并且是呈相互逆向流动的状态,进而在彼此的流速上产生干扰,而降低热管及均温板的散热效能。并且,容易造成回流的液体量不足,而导致热管及均温板内部产生干烧的现象,使电子组件存在有急速升温的风险。此外,热管及均热板等相变传导介质,因本身构成的特性各有限制,如热管单根带载功耗在20~40W之间,当其应用于图形处理器时,由于图形处理器的单位面积的容纳极限在6根左右,造成单独热管对芯片模块传热的解热功耗超过300W时出现瓶颈。均热板虽然单块可以做到300W的解热功耗,但是在将热传导至散热鳍片的效率还亟待加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循环式散热器,从而解决习知使用热管或均热板的散热器,其流体所产生的蒸气及液体于流动时容易产生相互干扰,容易造成热管或均热板内回流的液体量不足,而产生干烧现象,并导致热管式散热器的解热功耗低以及使用均热板的散热器的传热效率差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循环式散热器,其包括一腔体、一输送管、一汲水管以及一流体。腔体包含一储水槽及一蒸发室,储水槽形成有一入水口,并且储水槽内填充有一第一毛细结构。蒸发室连通于储水槽,并且形成有一出水口。输送管连接于出水口,汲水管连接于输送管与入水口之间,并且汲水管内填充有一第二毛细结构。流体常态的分布于腔体、输送管及/或汲水管内。其中,当流体受热形成一蒸气,此蒸气经由蒸发室流通至输送管内,并且于输送管内冷凝为一液体,液体通过第二毛细结构吸附,而流通于汲水管内,并且液体于入水口接触第一毛细结构,并通过第一毛细结构吸附于储水槽内。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循环式散热器,其中蒸发室包含一导流面,导流面自出水口朝向入水口倾斜设置,蒸气是通过导流面导引至输送管内。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循环式散热器,其中出水口及入水口分别设置于腔体的相对二侧面。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循环式散热器,其中第一毛细结构填满储水槽。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循环式散热器,其中第一毛细结构在入水口常态地接触液体。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循环式散热器,其中第二毛细结构填满汲水管。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循环式散热器,其中汲水管包括一管体以及一结合件,管体连接于入水口,结合件连接于管体及输送管之间,第二毛细结构的一端填充于管体内,第二毛细结构的另一端伸入结合件内。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循环式散热器,其中第二毛细结构的一端填满管体。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循环式散热器,其中蒸发室设置于储水槽上方,并且覆盖住部分第一毛细结构。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循环式散热器,其中输送管包含一导热段及一冷却段,冷却段连接于导热段及汲水管之间,蒸气是从出水口流通至导热段,并且于冷却段凝结为液体,液体经由汲水管流通至储水槽。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循环式散热器,其中冷却段是从冷却段连接导热段的一端朝向冷却段连接汲水管的另一端倾斜设置。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循环式散热器,其中第一毛细结构及第二毛细结构为金属粉末烧结结构、金属编织网或陶瓷粉末烧结结构。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循环式散热器,其中流体的材料选自冷媒、水、乙醇、甲醇、丙酮、氨水及其混合物其中之一。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循环式散热器,其中第一毛细结构及/或第二毛细结构内的液体呈饱和状态。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循环式散热器,通过将汲水管连接于输送管与储水槽的入水口之间,并且于腔体内填充第一毛细结构以及汲水管内填充第二毛细结构的技术手段,让蒸气在输送管内冷凝后所形成的液体可受到第二毛细结构的吸附,而从输送管与汲水管相连接的一端,被导引至汲水管与储水槽相连接的一端。之后,再通过储水槽内的第一毛细结构的毛细作用,使液体再次的回填于储水槽内,如此可确保储水槽内始终维持适量的液体。因此,可避免腔体内因液体回流量不足而产生干烧现象。有关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实作与功效,兹配合图式作最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1B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1C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图1D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循环式散热器1311第一管路110腔体1312第二管路111储水槽1313第三管路1111入水口132管体112蒸发室133第二毛细结构1121出水口140流体1122导流面20电子组件113第一毛细结构120输送管121导热段122冷却段130汲水管131结合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A至图1C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循环式散热器10,其包括一腔体110、一输送管120、一汲水管130以及一流体140,腔体110可以是但并不局限于以金属材料所制成的中空盒体,腔体110内具有相连通的一储水槽111及一蒸发室112,储水槽111设置于蒸发室112下方,并且储水槽111的体积大于蒸发室112的体积。储水槽111的一侧面形成有一入水口1111,并且于储水槽111内填充有一第一毛细结构113,第一毛细结构113可以是金属粉末烧结结构、金属编织网或陶瓷粉末烧结结构等具有多孔隙的结构体。此外,第一毛细结构113可以是但并不局限于完全填满储水槽111,其中第一毛细结构113的一端包覆于储水槽111内,并且遮蔽住入水口1111,第一毛细结构113的另一端则曝露于蒸发室112下方,也就是说,蒸发室112覆盖住部分第一毛细结构113。蒸发室112的一侧面上形成有一出水口1121,出水口1121与储水槽111的入水口1111分别设置于腔体110的相对二侧面。由于蒸发室112位于储水槽111上方,因此使出水口1121及入水口1111以错位方式设置于腔体110上。此外,蒸发室112相对出水口1121的另一侧可选择性的设置一导流面1122,且导流面1122是从出水口1121朝向入水口1111的方向倾斜设置。输送管120和汲水管130为具有高热传导率的金属材料所组成的中空输送管,其较佳材质为铜或铜合金,但并不以此为限。输送管120具有弯折连接的一导热段121及一冷却段122,且导热段121连接于蒸发室112的出水口1121与冷却段122之间。汲水管130连接于输送管120的冷却段122与储水槽111的入水口1111之间,使输送管120与汲水管130环绕设置于腔体110上而形成一回路式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循环式散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循环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式散热器包括:一腔体,其包含:一储水槽,形成有一入水口,并且所述储水槽内填充有一第一毛细结构;以及一蒸发室,连通于所述储水槽,并且形成有一出水口;一输送管,连接于所述出水口;一汲水管,连接于所述输送管与所述入水口之间,并且所述汲水管内填充有一第二毛细结构;以及一流体,常态的分布于所述腔体、所述输送管及/或所述汲水管内;其中,当所述流体受热形成一蒸气,所述蒸气经由所述蒸发室流通至所述输送管内,并且在所述输送管内冷凝为一液体,所述液体通过所述第二毛细结构吸附,而流通于所述汲水管内,从而在所述入水口接触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并且通过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吸附于所述储水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式散热器包括:一腔体,其包含:一储水槽,形成有一入水口,并且所述储水槽内填充有一第一毛细结构;以及一蒸发室,连通于所述储水槽,并且形成有一出水口;一输送管,连接于所述出水口;一汲水管,连接于所述输送管与所述入水口之间,并且所述汲水管内填满有一第二毛细结构;以及一流体,所述流体的体积大于或等于所述储水槽的体积,使所述流体常态地分布于所述腔体、所述输送管及/或所述汲水管内;其中,当所述流体受热形成一蒸气,所述蒸气经由所述蒸发室流通至所述输送管内,并且在所述输送管内冷凝为一液体,所述液体通过所述第二毛细结构吸附,而流通于所述汲水管内,从而在所述入水口接触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并且通过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吸附于所述储水槽内,确保所述储水槽内始终存在有液体;其中,所述蒸发室的相对所述出水口的另一端设置一导流面,所述导流面自所述出水口朝向所述入水口倾斜设置,所述蒸气是通过所述导流面导引至所述输送管内;其中,所述输送管包含一导热段及一冷却段,所述冷却段连接于所述导热段及所述汲水管之间,所述蒸气是从所述出水口流通至所述导热段,并且于所述冷却段凝结为所述液体,所述液体经由所述汲水管流通至所述储水槽,并且,所述冷却段是从所述冷却段连接所述导热段的一端朝向所述冷却段连接所述汲水管的另一端倾斜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顺治毛黛娟
申请(专利权)人: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