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子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摄像机及其红外调光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红外摄像机及其红外调光电路,克服了现有红外摄像机的红外灯一开启后就保持最大亮度的不足,能够实现根据环境光线的强弱智能调节摄像机红外灯的亮度,以达到降低红外灯的工作强度,延长红外灯使用寿命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子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摄像机及其红外调光电路。
技术介绍
红外摄像机在监控摄像机中具有夜视距离远、隐蔽性强、性能稳定等突出优势,因而在夜视监控中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目前市场上的红外摄像机,当其工作环境下的光线不足时,会自动开启红外灯作补光作用,但一般红外灯开启后会一直保持在最大的设计亮度上。而红外灯本身的使用寿命与设计的亮度有关,即红外灯越亮、工作强度越大,使用寿命就越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摄像机的红外调光电路,旨在解决现有红外摄像机的红外灯一开启后就保持最大亮度的不足,实现根据环境光线的强弱来调节红外灯的亮度,以达到降低红外灯的工作强度,延长红外灯使用寿命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红外摄像机的红外调光电路,包括续流二极管D1、电感LI、光敏电阻R1、限流电阻R2、限流电阻R3、限流电阻R4、限流电阻R5、电容Cl、红外灯D2、电流控制ICl和开关管;所述电流控制ICl的输入端和所述续流二极管Dl的阴极同时接直流电源,所述电流控制ICl的的输出端同时接所述续流二极管Dl的阳极和电感LI的第一端,所述电感LI的第二端接所述红外灯D2的负极,所述红外灯D2的正极接所述电流控制ICl的电流调节端,所述电容Cl并接在所述红外灯D2的正负极之间,所述电流控制ICl的电流调节端通过所述限流电阻R2接所述直流电源,所述电流控制ICl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电流控制ICl的控制端接所述开关管的低电位端,所述限流电阻R5接在所述开关管的低电位端与地之间,所述开关管的高电位端通过所述限流电阻R3接所述直流电源,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通过所述限流电阻R4接所述直流电源,所述光敏电阻Rl接在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与地之间。具体地,所述开关管采用NPN型三极管Q1,所述NPN型三极管Ql的基极为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NPN型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为所述开关管的高电位端,所述NPN型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为所述开关管的低电位端。具体地,所述开关管采用NMOS管Q2,所述NMOS管Q2的栅极为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NMOS管Q2的漏极为所述开关管的高电位端,所述NMOS管Q2的源极为所述开关管的低电位端。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摄像机,所述红外摄像机包括上述任一种形式的红外调光电路。本技术提供的红外摄像机及其红外调光电路,能够实现根据环境光线的强弱自动调节红外灯的亮度,以达到降低红外灯的工作强度,延长红外灯使用寿命的目的。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红外摄像机的红外调光电路的示例电子元器件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红外摄像机的红外调光电路的示例电子元器件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的红外摄像机的红外调光电路,能够实现根据环境光线的强弱自动调节红外灯的亮度,以达到降低红外灯的工作强度,延长红外灯使用寿命的目的。图I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红外调光电路的示例电子元器件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有关的内容,如图所示所述调光电路包括续流二极管D1、电感LI、光敏电阻R1、限流电阻R2、限流电阻R3、限流电阻R4、限流电阻R5、电容Cl、红外灯D2、电流控制ICl和开关管;电流控制ICl的输入端VIN和续流二极管Dl的阴极同时接12V直流电源,电流控制ICl的的输出端SW同时接续流二极管Dl的阳极和电感LI的第一端,电感LI的第二端接红外灯D2的负极,红外灯D2的正极接电流控制ICl的电流调节端SET,电容Cl并接在红外灯D2的正负极之间,电流控制ICl的电流调节端SET通过限流电阻R2接12V直流电源,电流控制ICl的接地端GND接地,电流控制ICl的控制端CTRL接开关管的低电位端,限流电阻R5接在开关管的低电位端与地之间,开关管的高电位端通过限流电阻R3接12V直流电源,开关管的控制端通过限流电阻R4接12V直流电源,光敏电阻Rl接在开关管的控制端与地之间。作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开关管采用NPN型三极管Ql,NPN型三极管Ql的基极为开关管的控制端,NPN型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为开关管的高电位端,NPN型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为开关管的低电位端。图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红外调光电路的示例电子元器件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有关的内容,由图可知此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红外调光电路与上述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路相比,只有开关管的选用不同,作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开关管采用NMOS管Q2,NM0S管Q2的栅极为开关管的控制端,NMOS管Q2的漏极为开关管的高电位端,NMOS管Q2的源极为开关管的低电位端。其他电路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在此赘述。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红外调光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简要说明光敏电阻Rl在感应到不同光线强度时,自身电阻发生变化,通过该电阻的电压也有一定的变化范围。此电压能够控制开关管的通断,当开关管控制端的电压达到饱和导通时,输出的电压会在0.5 — 2. 5V之间变化。而此0.5 — 2. 5V的电压控制电流控制ICl时,电流控制ICl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就在60MA — 300MA之间变化。而红外灯D2的亮度是由流经的电流大小决定的,电流越大,亮度越高,从而实现根据环境光线的强弱来调节红外灯D2的亮度。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红外摄像机,所述红外摄像机包括了上面任一种形式的红外调光电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红外摄像机及其红外调光电路,克服了现有红外摄像机的红外灯一开启后就保持最大亮度的不足,能够实现根据环境光线的强弱智能调节摄像机红外灯的亮度,以达到降低红外灯的工作强度,延长红外灯使用寿命的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较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红外摄像机的红外调光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电路包括续流二极管D1、电感LI、光敏电阻R1、限流电阻R2、限流电阻R3、限流电阻R4、限流电阻R5、电容Cl、红外灯D2、电流控制ICl和开关管;所述电流控制ICl的输入端和所述续流二极管Dl的阴极同时接直流电源,所述电流控制ICl的的输出端同时接所述续流二极管Dl的阳极和电感LI的第一端,所述电感LI的第二端接所述红外灯D2的负极,所述红外灯D2的正极接所述电流控制ICl的电流调节端,所述电容Cl并接在所述红外灯D2的正负极之间,所述电流控制ICl的电流调节端通过所述限流电阻R2接所述直流电源,所述电流控制ICl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电流控制ICl的控制端接所述开关管的低电位端,所述限流电阻R5接在所述开关管的低电位端与地之间,所述开关管的高电位端通过所述限流电阻R3接所述直流电源,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外摄像机的红外调光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电路包括:续流二极管D1、电感L1、光敏电阻R1、限流电阻R2、限流电阻R3、限流电阻R4、限流电阻R5、电容C1、红外灯D2、电流控制IC1和开关管;所述电流控制IC1的输入端和所述续流二极管D1的阴极同时接直流电源,所述电流控制IC1的的输出端同时接所述续流二极管D1的阳极和电感L1的第一端,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接所述红外灯D2的负极,所述红外灯D2的正极接所述电流控制IC1的电流调节端,所述电容C1并接在所述红外灯D2的正负极之间,所述电流控制IC1的电流调节端通过所述限流电阻R2接所述直流电源,所述电流控制IC1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电流控制IC1的控制端接所述开关管的低电位端,所述限流电阻R5接在所述开关管的低电位端与地之间,所述开关管的高电位端通过所述限流电阻R3接所述直流电源,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通过所述限流电阻R4接所述直流电源,所述光敏电阻R1接在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与地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志杰,苏国忠,
申请(专利权)人:安防智能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