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8286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池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接地脚和若干个组装于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该绝缘本体包括顶板以及自顶板的三个周缘向下延伸出的左侧壁、右侧壁以及后侧壁,该左侧壁、右侧壁以及后侧壁的底面形成能够贴在PCB板上的贴合面,该顶板的上表面形成吸取上板操作时的吸取面,该左、右侧壁上下贯通地设有插脚孔,前述接地脚由上而下穿过插脚孔,且接地脚的尾端向下伸出贴合面与PCB板焊接。籍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反向上板安装效果,且在无需连接器盖(CAP)及迈拉(MYLAR)等辅助件的情况下进行吸取上板,大大节省了产品的成本及降低产品组装的报废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电池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如手机、随身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携带式摄像机等许多可随身携带的电子产品已普遍使用,由于可携式电子产品具有方便随时使用的优点,使之受到人们的喜爱而频繁出现在生活中。因电子产品使用时皆须有电源,便于在内部装设电池以供应电力,而电池则需通过电池连接器才可将电力导通至电子产品。目前的电池连接器如图I所示,其包括绝缘本体10'以及组装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这种产品需要增加连接器盖50' (CAP)及迈拉(MYLAR)等辅助件才可以供客户吸件正常上板,然而增加上板辅助件不但会使产品成本增加,而且还会造成成品报废率高、合格率低的问题,不利于节省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其实现了反向上板,且在无需连接器盖(CAP)及迈拉(MYLAR)等辅助件的情况下进行吸取上板,大大节省了产品的成本及降低产品组装的报废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接地脚和若干个组装于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该绝缘本体包括顶板以及自顶板的三个周缘向下延伸出的左侧壁、右侧壁以及后侧壁,该左侧壁、右侧壁以及后侧壁的底面形成能够贴在PCB板上的贴合面,该顶板的上表面形成吸取上板操作时的吸取面,该左、右侧壁上下贯通地设有插脚孔,前述接地脚由上而下穿过插脚孔,且接地脚的尾端向下伸出贴合面与PCB板焊接。优选的,所述绝缘本体的贴合面贴于PCB板上围合形成插接空间,该绝缘本体的后侧壁前后贯通形成若干个端子槽,各端子槽均连通插接空间,所述导电端子呈片状体,各导电端子对应嵌装于各自的端子槽中、并行排布于插接空间的后端,并抵于顶板的内壁面。优选的,各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固持部和焊接部,该接触部通过绝缘本体对应的端子槽伸入前述插接空间中,该固持部上设有干涉凸块,干涉凸块咬紧于端子槽的内壁面,该焊接部伸出绝缘本体的后侧壁外。优选的,所述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为贴片式结构,该焊接部与绝缘本体的贴合面齐平。优选的,所述顶板为呈矩形平板状结构。优选的,所述左、右侧壁均内外贯通形成有扣孔。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将绝缘本体设计成顶板、左侧壁、右侧壁、后侧壁结合的方式,该顶板的上表面可以作为吸取件的吸取面,左侧壁、右侧壁和后侧壁的底面形成贴在PCB板上的贴合面,从而可以实现反向上板,且无需连接器盖(CAP)及迈拉(MYLAR)等辅助件的情况下便可直接进行吸取上板,大大节省了产品的成本及降低产品组装的报废率。还有,于绝缘本体之后侧壁上设置若干个端子槽,各导电端子嵌装在端子槽内,并且导电端子的顶部可以抵于绝缘本体的顶板内壁面,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可以与绝缘本体的贴合面齐平,保证了导电端子的正常安装以及焊接部SMT焊接的顺利进行。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组装结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6是图4的反向示意图;图7是图6的分解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绝缘本体50'、连接器盖(CAP)10、绝缘本体11、顶板111、吸取面12、左侧壁13、右侧壁14、后侧壁15、插接空间16、扣孔17、端子槽18、插脚孔19、贴合面20、导电端子21、接触部22、固持部221、干涉凸块23、焊接部30、PCB 板40、接地脚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2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绝缘本体10和若干个导电端子20,各导电端子20安装在绝缘本体10中。其中,如图2至图6所示,该绝缘本体10包括顶板11以及自顶板11的三个周缘向下延伸出的左侧壁12、右侧壁13以及后侧壁14。该顶板11呈矩形平板状结构,其上表面形成客户吸取上板安装时的吸取面111,该左侧壁12、右侧壁13以及后侧壁14的底面形成能够贴在PCB板30 (见图2)上的贴合面19 (见图6)。本实施例中,该电池连接器采用反向上板的方式进行安装,从而贴合面19贴在PCB板30上,与顶板11围合形成插接空间15。所述左、右侧壁12、13均内外贯通形成有扣孔16,该后侧壁14前后贯通形成若干个端子槽17(见图7),各端子槽17均连通插接空间15。并且该左、右侧壁12、13的前端还上下贯通形成有插脚孔18。结合图6和图7来看,所述导电端子20呈片状体,该导电端子20包括接触部21、固持部22和焊接部23,该接触部21通过绝缘本体10对应的端子槽17伸入前述插接空间15中。如图6所示,多个接触部21并行排布于插接空间15的后端,并抵于顶板11的内壁面,所述固持部22上设有干涉凸块221,该干涉凸块221咬紧于端子槽17的内壁面(见图3),以防止导电端子20前移或后退;该焊接部23伸出绝缘本体10的后侧壁14外,本实施例中,各焊接部23为贴片式结构,其与绝缘本体10的贴合面19齐平,并通过表面粘贴(SMT)的方式焊接在PCB板30 上。以及,进一步包括有两接地脚40,该两接地脚40分别设置于绝缘本体10之左、右侧壁12、13前端,组装时,两接地脚40由上而下插入到左、右侧壁12、13的插脚孔18中,并且两接地脚40的尾端均向下伸出绝缘本体10的贴合面19下方,用于与PCB板30固定焊接。本技术的组装及使用过程如下首先,将各导电端子20插入到绝缘本体10各自对应的端子槽17中,使各接触部21伸入插接空间15中、各固持部22嵌置于后侧壁14的端子槽17内,各焊接部23伸出绝缘本体10后端。然后,使安装有导电端子20的绝缘本体10反向上板,在无需连接器盖(CAP)以及迈拉(Mylar)的情况下吸取上板,使绝缘本体10之左、右侧壁12、13及后侧壁14的底面形成和贴合面19贴紧PCB板30 ;接着将两接地脚40对应插入插脚孔18中,使两接地脚40的尾端伸出绝缘本体10下方与PCB板30固定焊接;最后,使导电端子20的焊接部23通过表面粘贴(SMT)的方式焊接在PCB板30上,即完成组装。使用时,匹配插头(图未示)的前端插入到本技术之插接空间15内,当匹配插头插入到位时,匹配插头两侧的弹性扣臂(图未示)对应扣入绝缘本体10之左、右侧壁12、13的扣孔16中,使匹配插头固定在本技术的电连接器上而不可脱离,并且匹配插头的对接端子与本技术之导电端子20接触,实现电传输。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其其主要是通过将绝缘本体10设计成顶板11、左侧壁12、右侧壁13、后侧壁14结合的方式,通过反向上板的方式,使该左侧壁12、右侧壁13、后侧壁14底部的贴合面19能够贴在PCB板30表面,并且于由顶板11的上表面可以作为吸取件的吸取面111,从而无需连接器盖(CAP)及迈拉(MYLAR)等辅助件的情况下便可直接进行吸取上板,大大节省了产品的成本及降低产品组装的报废率。还有,于绝缘本体10之后侧壁14上设置若干个端子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接地脚和若干个组装于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包括顶板以及自顶板的三个周缘向下延伸出的左侧壁、右侧壁以及后侧壁,该左侧壁、右侧壁以及后侧壁的底面形成能够贴在PCB板上的贴合面,该顶板的上表面形成吸取上板操作时的吸取面,该左、右侧壁上下贯通地设有插脚孔,前述接地脚由上而下穿过插脚孔,且接地脚的尾端向下伸出贴合面与PCB板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杰程梦丽杨军
申请(专利权)人: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