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向光源的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30787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1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侧向光源的背光模块,所述侧向光源的背光模块包括有一导光板、一设于该导光板背面的反射片、一设于该导光板前面的扩散片、至少一设于该扩散片前面的增亮膜、多个相对于该导光板侧面设置且其光源以直接射入该导光板侧面的发光二极管,以及一遮蔽该发光二极管的遮光片,其中,位于该反射片与该导光板之间的该反射片上,设有多个沿该反射片直线排列且可将该发光二极管光线反射回该导光板的光线导正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增加该发光二极管数量与不提高该发光二极管亮度的前提下,可将该导光板所透出的光线有效地正向导入该导光板以提高光源的利用率,进而提升该侧向光源的背光模块的正面亮度,以达降低能源消耗的节能功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涉及一种背光模块,特别涉及一种将发光二极管为光源摆在单一侧边来入射导光板的侧向光源的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近年来,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即俗称的CRT显示器)已渐渐地被液晶显示器所取代,主要原因在于液晶显示器所释放出的辐射量远远小于CRT显示器;此外,液晶显示器在这几年的制造成本已有显着地降低,这也是液晶显示器逐渐成为电子产品市场的主流原因之一。然而,液晶显示器基本上又可区分为液晶面板及背光模块两个部分,而背光模块通常会按照屏幕的大小尺寸而分别使用直下式背光模块或侧向光源的背光模块。而所谓 的侧向光源的背光模块,即是一种将光源摆设在单一侧边入射导光板的背光模块的结构设计,拥有轻量、薄型、窄框化、低耗电的特色,该侧向光源的背光模块为手机、个人數位助理(PDA)或笔记型计算机较常使用的光源结构设计。首先,请参阅图I与图2,为现有技术的剖视与放大示意图。图中所示为一侧向光源的背光模块10,包括有一导光板50 (Light Guide Plate)、一设于该导光板50背面的反射片40 (Reflector)、一设于该导光板50前面的扩散片60 (Diffuser Plate)、至少一设于该扩散片60前面的增亮膜70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多个相对于该导光板50侧面设置且其光源以直接射入该导光板50侧面的发光二极管30 (Light Emitting Diode,LED),以及一遮蔽该发光二极管30边光与灯位光的遮光片20 (Curtain Tape);其中,该反射片40如图2所示,在目前的现有技术中,一般均会在该反射片40上设有一平面的反射层41,但由于其反射率偏低,且自该导光板50透出的大部分光线,均仅会在该导光板50与平面的该反射层41之间行进折射与游走而造成损耗,并无法确实地进入该导光板中被有效地再利用。为此,业者为了解决该现有技术的问题,提出了以下二个方法一、增加该发光二极管30的数量;二、提高该发光二极管30的亮度。但由于以增加该发光二极管30的数量来实施时,必将提高生产成本,同时也会增加产品的耗电量与降低产品使用寿命,实不符节能的需求;而若为了满足显示器亮度需求而以提高该发光二极管30的亮度来实施时,同样也会造成上述生产成本提高、耗电量增加与降低产品使用寿命的问题,也不符当前节能需求。另一现有技术如TW专利公告第1360689号的「导光板及背光模块」;由该现有技术的专利说明书及其所附的附图可知,该现有技术在实施上仍具有下述两大缺陷,那就是一、由于该现有技术的光线自离开光源至入射导光板后,几乎所有的光线都会立即通过其所设罝的反射面(V型微结构)而直接将光线正向导出,因此位于该光源另一端的导光板末端光线将难以到达而有亮度变低的问题发生,故必须提高该光源的整体亮度,此将造成产品耗电量增加的问题,也将造成该光源使用寿命减短的问题;二、此外,我们可由该现有技术的各实施例附图中可清楚看出,由于该现有技术所述导光板的形状设计相当复杂,故当其在实际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产品的不良率将会因此大幅提高,因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的严重问题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所述侧向光源的背光模块在不增加发光二极管数量与不提高该发光二极管亮度的前提下,可将导光板所透出的光线有效地正向导入该导光板以提高光源的利用率,进而提升该侧向光源的背光模块的正面亮度,以达降低能源消耗的节能功效。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侧向光源的背光模块,所述侧向光源的背光模块包括有一导光板50、一设于该导光板50背面的反射片40、一设于该导光板50前面的扩散片60、至少一设于该扩散片60前面的增亮膜70、多个相对于该导光板50侧面设置且其光源以直接射入该导光板50侧面的发光二极管30,以及一遮蔽该发光二极管30的遮光片20,其特征在于, 位于该反射片40与该导光板50之间的该反射片40上,设有多个沿该反射片40直线排列且将该发光二极管30光线反射回该导光板50的光线导正结构400。进一步地,本技术的侧向光源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光线导正结构400为透光且介于该反射片40与该光线导正结构400之间具有一反射层41。进一步地,本技术的侧向光源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反射层41为可反射光线的镀膜层或金属层。进一步地,本技术的侧向光源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光线导正结构400表面具有一反射层401。进一步地,本技术的侧向光源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反射层401为可反射光线的镀膜层或金属层。进一步地,本技术的侧向光源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光线导正结构400的截面外轮廓为几何形状或不规则形状。进一步地,本技术的侧向光源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光线导正结构400的截面外轮廓为多边形、半弧形或多边形与弧形结合。由上述本技术所提出的侧向光源的背光模块的技术方案,相较于现有技术可知,由于本技术所述侧向光源的背光模块在不增加发光二极管数量与不提高该发光二极管亮度的前提下,该发光二极管的光线入射该导光板后所透出的光线,可经由该光线导正结构的反射而将光线正向导入该导光板以提高光源的利用率,确实可提升该侧向光源的背光模块的正面亮度,达成降低能源消耗的节能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图I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现就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烦请参阅图3,为本技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如图所示可清楚地看出,本技术提出一种侧向光源的背光模块10,所述侧向光源的背光模块10(Edge-typeLED Backlight Module)包括有一导光板 50 (Light Guide Plate)、一设于该导光板 50 背面的反射片40 (Reflector)、一设于该导光板50前面的扩散片60 (Diffuser Plate)、至少一设于该扩散片60前面的增亮膜70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多个相对于该导光 板50侧面设置且其光源以直接射入该导光板50侧面的发光二极管30 (Light EmittingDiode, LED),以及一遮蔽该发光二极管30的遮光片20 (Curtain Tape),其特征在于位于该反射片40与该导光板50之间的该反射片40上,设有多个沿该反射片40直线排列且可将该发光二极管30光线反射回该导光板50的光线导正结构400 ;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导正结构400为透光且介于该反射片40与该光线导正结构400之间具有一反射层41,该反射层41为可反射光线的镀膜层或金属层。另外,图中该光线导正结构400的截面外轮廓为三角形的几何形状;当然该光线导正结构400的截面外轮廓也可为不规则形状;或该光线导正结构400的截面外轮廓为半弧形或多边形与弧形结合。再请参阅图4,为本技术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如图所示可清楚地看出,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向光源的背光模块,所述侧向光源的背光模块包括有一导光板(50)、一设于该导光板(50)背面的反射片(40)、一设于该导光板(50)前面的扩散片(60)、至少一设于该扩散片(60)前面的增亮膜(70)、多个相对于该导光板(50)侧面设置且其光源以直接射入该导光板(50)侧面的发光二极管(30),以及一遮蔽该发光二极管(30)的遮光片(20),其特征在于,位于该反射片(40)与该导光板(50)之间的该反射片(40)上,设有多个沿该反射片(40)直线排列且将该发光二极管(30)光线反射回该导光板(50)的光线导正结构(40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智能
申请(专利权)人:威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