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锋华专利>正文

一种上下出水水龙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8066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下出水水龙头,包括龙头本体和连接在该龙头本体之上并向前延伸的分水体,在所述分水体上分别设置有可向上出水的上出水嘴以及可向下出水的下出水嘴,在所述分水体前端的端面方向上设置有用于同时切换出水方向和调节出水量大小的换向调节阀。由于采用了在分水体前端端面方向上设置换向调节阀的技术手段,将调节流量的功能与混水的功能相分离,同时将调节流量的功能与切换出水方向的功能相结合,由此避免了在内部设置两条水道,进而简化了内部结构,降低了翻砂工艺难度,节省了生产成本,同时在操作上也更加符合人们操作理解习惯,更不会给后续使用者造成不知那一个出水嘴先出水的困扰。(*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带有上喷头的水龙头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可同时切换出水方向和调节出水量的上下出水水龙头
技术介绍
生活中,人们所使用的水 龙头通常都只有一个向下的出水口,而当需要洗脸时,就需要借助双手捧水来洗脸,但其中总有一部分水会流失掉,由此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若使用水盆来洗脸,则可能会有二次传染。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可以直接上喷水的水龙头,通过向上喷水直接冲洗面部,不仅卫生而且也省水,还具有漱口等多种用途,给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但是,传统的上下出水水龙头,由于内部采用了两条水道,加大了翻砂工艺难度,使得成本居高不下;而且,传统的上下出水水龙头结构复杂,阀门数量多,功能单一,操作太过繁琐,并且阀门的操控方向也与人们操作理解的习惯不一致;此外,用于公共场合的上下出水水龙头还会给后续的使用者造成不知哪一个出水嘴先出水的困扰。因此,现有技术尚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上下出水水龙头,可简化内部结构,降低翻砂工艺难度,节省生产成本,同时在操作上更符合人们操作理解习惯,也不会给后续使用者造成不知那一个出水嘴先出水的困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上下出水水龙头,包括龙头本体和连接在该龙头本体之上并向前延伸的分水体,在所述分水体上分别设置有可向上出水的上出水嘴以及可向下出水的下出水嘴,其中,在所述分水体前端的端面方向上设置有用于同时切换出水方向和调节出水量大小的换向调节阀。所述的上下出水水龙头,其中所述分水体的内部设置有一条与所述龙头本体相通的主水道,所述分水体前端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上进水孔、中出水孔和下进水孔,所述中出水孔位于所述主水道的前端,所述分水体前端的内部设置有连通所述上出水嘴和所述上进水孔的上分水室以及设置有连通所述下出水嘴和所述下进水孔的下分水室,所述上分水室位于所述主水道的上方,所述下分水室位于所述主水道的下方。所述的上下出水水龙头,其中所述换向调节阀包括阀座、静阀片、动阀片、控制杆和阀盖,所述阀座的底面与所述分水体的前端面相贴合,所述阀座上分别设置有对应所述上进水孔的阀座上通孔、对应所述中出水孔的阀座中通孔、以及对应所述下进水孔的阀座下通孔,所述静阀片与所述阀座卡合连接,所述静阀片上分别设置有对应所述阀座上通孔的静阀片上通孔、对应所述阀座中通孔的静阀片中通孔、以及对应阀座下通孔的静阀片下通孔,所述动阀片与所述控制杆卡合连接,所述动阀片上设置有对应所述静阀片中通孔的动阀片中盲孔、以及所述动阀片转动的过程中可接通所述静阀片上通孔或所述静阀片下通孔的动阀片偏盲孔,所述动阀片偏盲孔与所述动阀片中盲孔相连通,所述阀盖扣合在所述阀座上,所述控制杆的头部从所述阀盖中伸出。所述的上下出水水龙头,其中所述换向调节阀上扣合有换向调节手柄盖,在所述换向调节手柄盖周边的端面上设置有一盲孔,所述盲孔内安装有一滚珠和用于支撑该滚珠凸出所述换向调节手柄盖端面的弹簧,所述分水体前端向前延伸出用于容纳所述换向调节阀的一圈侧壁,在该侧壁的端面上设置有四个适配定位所述滚珠的球形凹坑。所述的上下出水水龙头,其中所述换向调节阀包括阀座、静阀片、动阀片、控制杆和阀盖,所述阀座的底面与所述分水体的前端面相贴合,所述阀座上分别设置有对应所述上进水孔的阀座上通孔、对应所述中出水孔的阀座中通孔、以及对应所述下进水孔的阀座下通孔,所述静阀片与所述阀座卡合连接,所述静阀片上 分别设置有对应所述阀座上通孔的静阀片上通孔、对应所述阀座中通孔的静阀片中通孔、以及对应阀座下通孔的静阀片下通孔,所述动阀片与所述控制杆卡合连接,所述动阀片上设置有对应所述静阀片中通孔、并在所述动阀片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可部分接通所述静阀片上通孔或所述静阀片下通孔的动阀片中盲孔,所述阀盖扣合在所述阀座上,所述控制杆的头部从所述阀盖中伸出。所述的上下出水水龙头,其中在所述分水体与所述阀座之间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用于密封的第一橡胶垫圈,所述第一橡胶垫圈上包括对应所述阀座上通孔的上进水孔密封区、对应所述阀座中通孔的中出水孔密封区、以及对应所述阀座下通孔的下进水孔密封区。所述的上下出水水龙头,其中在所述静阀片与所述阀座之间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用于密封的第二橡胶垫片,所述第二橡胶垫圈上包括对应所述静阀片上通孔的上通孔密封区、对应所述静阀片中通孔的中通孔密封区、以及对应所述静阀片下通孔的下通孔密封区。所述的上下出水水龙头,其中所述静阀片上通孔和静阀片下通孔呈扇形,所述静阀片中通孔呈圆形,所述动阀片中盲孔呈圆形。所述的上下出水水龙头,其中在所述上出水嘴上设置有用于在出水时形成水花的喷水莲蓬。所述的上下出水水龙头,其中在所述龙头本体的上还设置有用于混合冷水和热水的混水阀。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上下出水水龙头,由于采用了在分水体前端端面方向上设置换向调节阀的技术手段,将调节流量的功能与混水的功能相分离,同时将调节流量的功能与切换出水方向的功能相结合,由此避免了在内部设置两条水道,进而简化了内部结构,降低了翻砂工艺难度,节省了生产成本,同时在操作上也更加符合人们操作理解习惯,更不会给后续使用者造成不知那一个出水嘴先出水的困扰。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上下出水水龙头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上下出水水龙头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上下出水水龙头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上下出水水龙头所用换向调节阀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上下出水水龙头所用换向调节阀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上下出水水龙头所用换向调节阀实施例一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上下出水水龙头实施例一所用换向调节手柄盖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上下出水水龙头实施例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上下出水水龙头所用换向调节阀实施例二的剖视结构放大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上下出水水龙头所用换向调节阀实施例二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所描述 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具有混水功能的水龙头为例,如图I所示,图I是本技术上下出水水龙头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该水龙头包括一体连接的龙头本体110和分水体120,所述分水体120设置在所述龙头本体110之上并向前延伸,所述龙头本体110的顶端设置有用于混合冷水和热水的混水阀300,所述混水阀300上扣合有混水阀手柄盖380,在所述分水体120上分别设置有上出水嘴121和下出水嘴122,所述上出水嘴121位于所述分水体120前端的顶部,用于向上出水,较好的是,在所述上出水嘴121上还可设置有用于在出水时形成水花的喷水莲蓬121a,所述下出水嘴122位于所述分水体120前端的底部,用于向下出水;本技术水龙头的改进点是在所述分水体120前端的端面方向上设置有换向调节阀200,用于切换上下出水方向的同时调节出水量的大小,在所述换向调节阀200上扣合有换向调节手柄盖280。本技术的水龙头将所述换向调节阀200前置到所述分水体120前端的端面方向上,前所未有地解决了现有上下出水水龙头在分水体部分通常需要采用两条平行水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下出水水龙头,包括龙头本体和连接在该龙头本体之上并向前延伸的分水体,在所述分水体上分别设置有可向上出水的上出水嘴以及可向下出水的下出水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水体前端的端面方向上设置有用于同时切换出水方向和调节出水量大小的换向调节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锋华
申请(专利权)人:李锋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