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召祥专利>正文

一种模铸锭隐形帽口及温度梯度的模铸锭铸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0554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铸锭隐形帽口及温度梯度的模铸锭铸模;这种镶嵌铸膜内壁的隐性帽口并配有电加热保温盖,代替传统的专门帽口和保温材料的方法,实现了实质性的无帽口浇铸。本方法的装置由与铸模一体的永久耐高温隔热层(1)、耐高温、耐冲刷、不粘钢(或其他金属)保护层(2)和电加热保温盖(3)组成。本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铸锭成材率高、铸锭质量好、环境好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铸锭隐形帽口,尤其涉及适用于各种高温金属液态大、小模铸锭的模铸锭隐形帽口及上部保温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大小模铸锭帽口,大多采用一次性保温帽和液面覆盖保温材料的保温方法。其缺点是 I)帽口保温效果差,铸锭内部收缩不好质量差。2)帽口一次性使用,消耗高,操作麻烦,成本高。3)帽口大,成材率低。4)现场环境差,对操作工人身体健康有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模铸锭帽口及其保温方法。所述模铸锭帽口是一种粘附在铸膜内壁的隔热层和保护层并可反复使用的梯度保温帽口,电加热保温盖是代替液面保温材料的可控电加热装置。具有操作简单、铸锭成材率高、铸锭质量好、生产成本低、环境好等优点。一种模铸锭帽口,包括隔热层(I)和保护层(2),其特征是,隔热层(I)直接涂刷或喷涂在铸膜内壁,涂刷到厚度12 25mm,隔热层(I)的外面涂刷有保护层(2)。隔热层起保温且耐高温作用,保护层起耐高温、不粘、耐冲刷作用。优选的,隔热层分为等厚段LI和过渡段L2,等厚段LI在过渡段L2的上方;等厚段LI的厚度相同,其剖面为矩形;过渡段L2从上至下厚度变小,又称变厚段,其剖面为三角形,过渡段L2的最大厚度与等厚段LI的厚度相同,最小厚度为O ;过渡段使冷却速度形成梯度。根据锭的大小设定隔热等厚段高度LI和隔热过渡段的高度L2。 优选的,隔热等厚段高度LI为200 IOOOmm ;隔热过渡段高度L2为100 500mm。优选的,隔热层(I)分多遍涂刷,第一层施工厚度0.3mm,以后每层厚度在O. 5-lmm,每遍之间都要待干燥后再刷。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涂刷时的温度和湿度选择涂刷厚度,再根据隔热层(I)的厚度选择涂刷的遍数。保护层(2)分2遍涂刷,每遍之间都要待干燥后再刷。优选的,所述模铸锭帽口还包括加热盖(3)。加热盖(3)位于铸膜上沿,起加热、保温和隔离空气作用。优选的,加热盖(3)为可控加热盖,根据浇铸金属种类和铸锭大小,设定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长短。优选的,所述加热盖(3)为电加热保护盖,保持上部金属液的温度。优选的,所述的隔热层(I)的厚度为12 20mm ;优选的,所述的保护层(2)的厚度为O. I O. 2mm。优选的,隔热层和防护层粘附在铸膜内壁且保持铸膜内腔原有几何形状,实现实质性的无帽口浇铸。一种温度梯度的模铸锭铸模,包括模铸锭帽口、铸模(5)和底盘(7),其特征是,铸模(5 )和底盘(7 )围成铸模腔,模铸锭帽口位于铸模(5 )上部预留空间内。优选的,模铸锭帽口,包括隔热层(I)和保护层(2),其特征是,隔热层(I)直接涂刷或喷涂在铸膜内壁,涂刷到厚度12 20mm,隔热层(I)的外面涂刷有保护层(2);所述的隔热层(I)厚度为12 20mm ;所述的保护层(2)厚度为O. I O. 2mm。所述模铸锭隐形帽口的加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I)将铸铁模或水冷模的上部加工或预留出隔热层和防护层的厚度空间(如附图I)。2)将铸模内壁结合部清洗干净,将隔热层I涂刷到厚度12 20mm,分多遍涂刷,第一层施工厚度O. 3mm左右,以后每层厚度在O. 5-lmm之间,每遍之间都要待干燥后再刷。待干后,最后涂刷保护层2,分2遍涂刷,达到使用强度后便可使用。模铸锭帽口、铸模(5)和底盘(7)共同组成温度梯度的模铸锭铸模,铸模内注入高温金属液并达到要求高度后,停止浇铸,然后将加热盖3盖上,加热盖底部与液面要保持80 120mm距离,根据锭的大小设定温度的高低和时间的长短。本技术的优点及实施效果I)保温效果好,并可人为形成温度梯度,上部加盖可控加热盖,可按要求保持上部液面温度,保证铸锭的最佳收缩,提高铸锭质量。2)隔热层和保护层耐温1800度以上,热振性能好,可重复使用50次以上,可大大降低保温材料消耗和人工劳动消耗,降低生产成本。3)隐形帽口,实现了实质性的无帽口铸锭,可大大提高成材率,成材率比常规帽口铸锭提高10%以上。4)隔热层和防护层的材料对铸锭和人身无任何危害。5)大大降低现场的尘埃浓度。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 :隔热层,最厚12 — 15mm ;2 :防护层,厚O. 1-0. 2mm ;3 :加热盖;4 :凝固线;5 :铸模;6 :凝固方向;7 :底盘;L1 :隔热等厚段高度;L2隔热过渡段高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此。实施例I一种模铸锭帽口,包括隔热层I和保护层2,隔热层I直接涂刷或喷涂在铸膜内壁,涂刷到厚度12mm,隔热层I的外面涂刷有保护层2。隔热层起保温且耐高温作用,保护层起耐高温、不粘、耐冲刷作用。所述的隔热层I厚度为16mm ;所述的保护层2厚度为O. 1mm。隔热层和防护层粘附在铸膜内壁且保持铸膜内腔原有几何形状,实现实质性的无帽口浇铸。隔热层分为等厚段LI和过渡段L2,等厚段LI在过渡段L2的上方;等厚段LI的厚度相同,其剖面为矩形;过渡段L2从上至下厚度变小,又称变厚段,其剖面为三角形,过渡段L2的最大厚度与等厚段LI的厚度相同,最小厚度为O ;过渡段使冷却速度形成梯度。隔热等厚段高度LI为600mm ;隔热过渡段高度L2为300mm。隔热层I分45遍涂刷,第一层施工厚度O. 3mm左右,以后每层厚度在O. 5_lmm之间,每遍之间都要待干燥后再刷。保护层2分2遍涂刷,每遍之间都要待干燥后再刷。所述模铸锭隐形帽口的加工方法和使用方法如下I)将铸模的上部加工或预留出隔热层和防护层的厚度空间(看附图)。2)将铸模内壁结合部清洗干净,按要求将隔热层分几遍涂刷到设计厚度,第一层施工厚度O. 3mm左右,以后每层厚度在O. 5_lmm之间,每遍涂刷都要待上次涂刷层干燥后再刷,最后涂刷保护层,达到使用强度后便可使用。隔热层I的厚度为12-20mm,Ll和L2的高度视铸锭大小而定。保护层的厚度为O. Imm以上。 3)铸膜注入高温金属液并达到要求高度后,停止浇铸,然后将可控加热盖盖到铸膜上沿,加热盖底部与液面要保持IOOmm左右距离,根据金属种类和锭的大小设定温度的高低和时间的长短。实施例2其他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一种模铸锭帽口,包括隔热层I和保护层2,隔热层I直接涂刷或喷涂在铸膜内壁,涂刷到厚度20mm,隔热层I的外面涂刷有保护层2。隔热层起保温且耐高温作用,保护层起耐高温、不粘、耐冲刷作用。所述的隔热层I厚度为12mm ;所述的保护层2厚度为O. 15mm。隔热层和防护层粘附在铸膜内壁且保持铸膜内腔原有几何形状,实现实质性的无帽口浇铸。隔热层分为等厚段LI和过渡段L2,等厚段LI在过渡段L2的上方;等厚段LI的厚度相同,其剖面为矩形;过渡段L2从上至下厚度变小,又称变厚段,其剖面为三角形,过渡段L2的最大厚度与等厚段LI的厚度相同,最小厚度为O ;过渡段使冷却速度形成梯度。隔热等厚段高度LI为200mm ;隔热过渡段高度L2为100mm。隔热层I分25遍涂刷,每遍之间都要待干燥后再刷。保护层2分2遍涂刷,每遍之间都要待干燥后再刷。所述模铸锭帽口还包括加热盖3 ;加热盖3位于铸膜上沿,起加热、保温和隔离空气作用。加热盖3为可控加热盖,根据浇铸金属种类和铸锭大小,设定加热温度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铸锭帽口,包括隔热层(1)和保护层(2),其特征是,隔热层(1)直接涂刷或喷涂在铸膜内壁,涂刷到厚度10~25mm,隔热层(1)的外面涂刷有保护层(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召祥
申请(专利权)人:王召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