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埋层N型阱的异质结1T-DRAM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62649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7 2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埋层N型阱的异质结1T-DRAM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有效增大了体区与埋层N型阱之间、体区与源区之间的孔穴势垒,从而有效增大1T-DRAM单元的体电势的变化范围,进而有效增大其阈值电压的变化范围,使得读出的信号电流变大,即增大了信号裕度(margin)。同时,由于增大了体区与埋层N型阱之间、体区与源区之间的孔穴势垒,有效减小了体区与埋层N型阱之间、体区与源区之间的漏电流,增大了1T-DRAM的保留时间。另外,由于采用窄禁带的SiGe作为体区层和漏区,有效增大碰撞电离效应,以增大体区孔穴产生速率,增大1T-DRAM单元的读写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IT-DRAM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埋层N型阱的异质结IT-DRAM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传统1T/1C嵌入式DRAM单元为了获得足够的存储电容量(一般要求30fF/cell),其电容制备工艺(stack capacitor或者deep-trench capacitor)将越来越复杂,并且与逻辑器件工艺兼容性越来越差。因此,与逻辑器件兼容性良好的无电容DRAM (Capacitorless DRAM)将在VLSI中高性能嵌入式DRAM领域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其中 lT_DRAM(one transistor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因其cell尺寸只有4F2而成为目前无电容DRAM的研究热点。 IT-DRAM 一般为一个SOI浮体(floating body) NM0SFET晶体管或者带埋层N型阱的NM0SFET晶体管,当对其体区充电,即体区孔穴的积累来完成写“1”,这时由于体区孔穴积累而造成衬底偏置效应,导致晶体管的阈值电压降低。当对其体区放电,即通过体漏PN结正偏将其体区积累的孔穴放掉来完成写“0”,这时衬底效应消失,阈值电压恢复正常。而读操作是读取该晶体管开启状态时的源漏电流,由于“I”和“0”状态的阈值电压不同,两者源漏电流也不一样,当较大时即表示读出的是“1”,而较小时即表示读出的是“O”。IT-DRAM的工作特性在以下论文中有详细描述Ohsawa, T. ; et al. Memorydesign using a one~transistor gain cell on SOI,Solid-State Circuits, IEEEJournal, Nov 2002,Volume: 37 Issue: 11 , page: 1510 - 1522。根据写“I”操作方法的不同,IT-DRAM可以分为两类,一类采用晶体管工作于饱和区时通过碰撞电离(impact-ionization)在体区积累孔穴,一类采用GIDL效应使体区积累孔穴。采用碰撞电离效应的IT-DRAM是目前IT-DRAM的研究热点。但是,目前常规的带埋层N型阱的NM0SFET晶体管IT-DRAM结构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做进一步改善以提高性能 1、体区电势受体区与埋层N型阱的孔穴势垒、体区与源的孔穴势垒限制,由于常规硅半导体禁带宽度有限,体电势的变化受到限制,阈值电压的变化较小(一般只有0. 3V左右),这使得读出的信号电流较小; 2、在该IT-DRAM工作时,埋层N型阱需要接正电压,以使P型体区和埋层N型阱所形成的PN结反偏,但其必然具有一个PN结反偏电流,从而造成体区积累的孔穴流失,因此,需尽量减小该反偏电流。同理,也需尽量减小体区与源的漏电流,以提高IT-DRAM的保留时间(retention time)。3、增大碰撞电离效应,以增大体区孔穴产生速率,增大IT-DRAM单元的读写速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面描述的目前常规的带埋层N型阱的NM0SFET晶体管IT-DRAM结构所需要进一步改善的三个方面,从能带工程出发,提出一种埋层N型阱和源区采用宽禁带的半导体材料,而体区和漏区采用窄禁带的半导体材料,即采用异质结的方法来改善常规IT-DRAM的性能,并提出其制备方法 其中,体区和漏区采用比Si的禁带宽度窄的锗硅(SiGe),以增大碰撞电离效应,从而增大体区孔穴产生速率,增大IT-DRAM单元的读写速率。对于体阱、体源PN结,为了增大孔穴势垒,从理论上讲,如果用比SiGe的禁带更宽的能带工程材料就可以实现。同时,为了不影响NMOS的阈值电压,该宽禁带材料的导带需要和硅的相同或相近,即只需要价带比SiGe更低,碳化硅(SiC)就具有这个特性。·本专利技术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埋层N型阱的异质结IT-DRAM结构,包括底层硅、位于所述底层硅上方的埋层N型阱层、和位于所述埋层N型阱层上方的顶层硅;还包括有栅极和位于栅极两侧的浅沟槽,所述栅极位于所述顶层硅的上表面,所述浅沟槽上表面与所述顶层硅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浅沟槽下底面位于所述埋层N型阱中;所述栅极与浅沟槽之间的体区层中分别为源区和漏区。其中,所述顶层硅包括P型SiGe层,所述源区材质为N+型SiC,所述漏区材质为N+型SiGe,所述埋层N型阱层材质为N型SiC。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异质结IT-DRAM结构,所述埋层N型阱层和/或源区中,碳的摩尔含量优选为0. 01% 10%。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异质结IT-DRAM结构,所述埋层N型阱层厚度优选为> IOnm0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异质结IT-DRAM结构,所述顶层硅上方还可以包括位于所述栅极下方的P型硅薄层,或还包括位于所述栅极和所述P形硅薄层之间的栅氧化层。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异质结IT-DRAM结构,所述P型SiGe层和所述漏区中,Ge的摩尔含量优选为0. I 100%。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异质结IT-DRAM结构,所述P型SiGe层厚度彡30nm。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异质结IT-DRAM结构,所述源区厚度为所述P型SiGe层厚度的1/5 4/5。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异质结IT-DRAM结构,所述栅极两侧还包括侧墙,所述源区可以从所述浅沟槽延伸至侧墙下方,或延伸至侧墙外边缘。所述外指的是以栅极中心轴为中心,指向浅沟槽的方向。所述漏区可以由浅掺杂区和重掺杂区组成,但也可以不包括浅掺杂区。同样地,所述源区与栅极之间也可以存在浅掺杂区,该浅掺杂区材质也可以是N+型 SiGe。本专利技术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如上述基于埋层N型阱的异质结IT-DRAM结构的方法,步骤包括 步骤1,提供底层硅;在所述底层硅上生成N型SiC层;在所述N型SiC层上方生成P型SiGe层;还可以在所述P型SiGe层上方再生成一薄层P型硅; 步骤2,制备浅沟槽,并使所述浅沟槽下底面位于所述N型SiC层中; 步骤3,在相邻两个浅沟槽之间制备栅极; 步骤4,光刻胶覆盖栅极、浅沟槽和所述P型SiGe层(或薄层P型硅),在栅极一侧形成第一开口,使栅极与所述栅极一侧的浅沟槽之间的P型SiGe层((或薄层P型硅))暴露出来,通过第一开口对暴露出的P型SiGe层(和(或薄层P型硅))进行刻蚀,但不刻蚀至所述N型SiC层,形成源区槽,去除剩余光刻胶;在形成的源区槽内选择性生长N+型SiC至填满所述源区槽,形成源区; 光刻胶覆盖栅极、浅沟槽和所述P型SiGe层,在栅极另一侧形成第二开口,使栅极与所述栅极另一侧的浅沟槽之间的P型SiGe层暴露出来,通过第二开口对暴露出的P型SiGe层进行N+型离子注入,形成漏区;去除剩余光刻胶。步骤5,退火,激活注入的杂质离子。本专利技术上述方法中,优选地,所述N型SiC层厚度> IOnm, C的摩尔含量为0. 01% 10% ;所述P型SiGe层厚度彡30nm, Ge的摩尔含量为0. 1% 100%。本专利技术上述的方法,还包括制备栅极侧墙的工艺,所述侧墙的制备可以是在制备 漏区和源区之前进行,或者在制备源区之后、或漏区之前进行。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漏区可以是先后通过轻掺杂(并注入低能Ge离子)和重掺杂(并注入高能Ge离子)进行制备,此时,侧墙应在重掺杂之前进行制备。本专利技术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埋层N型阱的异质结1T?DRAM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硅、位于所述硅基底上方的埋层N型阱层、和位于所述埋层N型阱层上方的顶层硅;还包括有栅极和位于栅极两侧的浅沟槽,所述栅极位于所述顶层硅的上表面,所述浅沟槽上表面与所述顶层硅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浅沟槽下底面位于所述埋层N型阱中;所述栅极与浅沟槽之间的体区层中分别为源区和漏区;其中,所述顶层硅材质为P型锗硅(SiGe),所述源区材质为N+型碳化硅(SiC),所述漏区材质为N+型SiGe,所述埋层N型阱层材质为N型SiC。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橹陈玉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