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率小型激光器封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79932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3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功率小型激光器封装,该高功率激光器的结构包括LD泵浦光源、由激光晶体和光学倍频晶体构成的激光模块(如mGreen模组)、反射镜、PD反馈器、输出滤波片、半导体制冷器(TEC),以及散热片。其特点是,上述元件以金属管壳作为承载平台并固定在其上,且所述组件封装在激光器保护管壳内,带PD反馈器的LD泵浦光源阵列排布在金属管壳侧壁上,激光模块安装在金属管壳上,与光传播方向平行,分别与阵列型LD泵浦光源的各发光点对齐;反射镜与金属管壳呈45°放置,PD反馈器置于反射镜下方,输出滤波片垂直于金属管壳放置于另一端,形成高功率激光器阵列结构。该高功率激光器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成本低、体积小、结构简单、调节和维修方便,稳定性好等特点。利用该高功率激光器结构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因此适合大批量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激光
,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并行输出的高功率小型激光器。
技术介绍
目前,产生可见光和紫外光的激光器已经可以实现小型化、低损耗、高功率。因此在激光显示、光学存储、光谱分析等领域可以有广泛的应用。在可见光区域内,较短波长(如400nm-445nm)范围内,已经出现商用价值的激光器,然而获得波长大于470nm(绿光)的高功率激光的技术却仍在探索中。产生绿光的现有技术,是泵浦光(如波长为808nm的激光)通过掺钕的激光晶体(如Nd:YAG, Nd:YV04)、非线性晶体(如K TP、LB0)或周期性极化非线性晶体(PPMgOLN、PPZnOLT, PPLN)的倍频作用,产生倍频光(如波长为532nm)。基于上述原理,可以将结构进行简化,制作小型化激光器,如在申请号为W02010138116、W02011028207,以及US7724797的专利申请中介绍的那样,它的基本结构包含LD泵浦光源,自聚焦耦合镜,非掺杂/掺杂的激光晶体与非线性倍频晶体共同构成的微型芯片,输出镜。若将周期性极化非线性晶体(如PPMgOLN)作为非线性倍频晶体,可以实现高功率绿光激光的输出,如专利号为US7724797所述,绿光的转化效率可以达到20-30%,远远高于使用KTP作为倍频晶体所达到的转化效率。上述方案,虽然具有小型化、高功率、结构紧凑等特点,但所使用的元器件数量众多,各元器件相互独立,激光器内部结构复杂,导致调节不方便,不利于大规模生产;并且由于LD泵浦光源的最大输出功率制约着绿光转化效率,因此,此类型高功率小型激光器存在输出功率的极限,无法满足客户的定制要求。上述专利仅仅描述的是单一性激光器,LD泵浦光源的最大输出功率制约着激光器的最大转化效率。为了实现更高功率激光的输出,满足客户的定制要求,可以使用激光阵列并行输出的技术。现有的技术,有一种扩展腔表面发射的激光技术(VECSELs),如在申请号为W02006105258的专利申请中介绍的那样,它是包含表面发射的激光阵列、非线性晶体、腔内倍频的半导体激光器技术。而固体激光器现有技术主要是针对一束固体激光的输出或者是多束固体激光束通过耦合镜阵列耦合成高功率固体激光器的应用,如申请号200710121829. 7的专利申请中介绍的那样。上述技术方案,LD阵列泵浦光源基于同一衬底,因此热量高度集中,不易散热。另外,虽然LD激光器面阵内的多个LD激光器之间为串联、并联、或者串联并联相结合、或者各自独立,但光路中未加入ro反馈,因此无法获知各个LD泵浦光源输出的泵浦光是否满足要求,进而导致上述连接方式使得LD泵浦光源无法达到最佳效果。并且激光晶体和非线性晶体对温度较为敏感,使用同一晶体,可能导致晶体内部各点温度不均,不利于激光的高功率输出。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调节和维修方便,稳定性好的高功率固体激光器。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功率小型激光器封装,包括LD泵浦光源、激光模块(如mGreen模组)、PD反馈器、反射镜,以及输出滤波片,其特点是,上述元件均以金属管壳作为承载并固定在其上,且所有组件均封装在激光器保护管壳内,LD泵浦光源固定在竖直的金属管壳上;所述激光模块,由激光晶体和光学倍频晶体构成,固定在金属管壳的内壁上,其中激光晶体和光学倍频晶体上镀有特殊镀膜,激光晶体和光学倍频晶体以及晶体上的镀膜共同形成光学谐振腔;所述LD泵浦光源发出的泵浦光照射在所述激光模块上;输出滤波片垂直于金属管壳放置于另一端,形成单一平台高功率小型激光器结构。上述方案中,LD泵浦光源出射光束偏振态为分为TM模式和TE模式,当调节LD的放置方向,偏振方向垂直于底部金属管壳时,将所述激光模块平行于底部金属管壳放置;当调节LD的放置方向,偏振方向平行于底部金属管壳时,将所述激光模块垂直于底部金属管壳放置。所述激光模块与光传播方向平行。上述方案中,所述绿光激光器的金属管壳上有I处刻有定位线;所述定位线定位所述激光模块到LD泵浦光源的最佳距离。上述方案中,所述ro反馈器放置在LD泵浦光源的发光点后端的热沉上;泵浦光源的散射光,由ro反馈器接收。上述方案中,所述ro反馈器放置在LD泵浦光源的发光点后面;泵浦光源的散射光,由ro反馈器接收。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高功率小型激光器的反射镜与金属管壳呈45°放置,PD反馈器置于反射镜正下方;绿光经过反射镜,有极少数绿光被反射,由ro反馈器接收。上述方案中,LD泵浦光源为阵列型,所述激光模块放置于底部金属管壳,与光传播方向平行,分别与阵列型LD泵浦光源的各发光点对齐,构成单一平台激光器阵列结构。上述方案中,所述绿光激光器的金属管壳上多处刻有定位线;所述定位线定位所述LD泵浦光源之间的最佳距离。我们还提供一种高功率小型激光器封装,包括LD泵浦光源、激光模块、反射镜、PD反馈器、输出滤波片、半导体制冷器(TEC)、散热片以及支撑架,其特点是,将上述方案中的激光器阵列结构置于TEC上,TEC的另一端放置在散热片上。将上述结构两两相对放置。以支撑架作为承载并固定在其上,形成高功率小型激光器双阵列结构。我们还提供一种高功率小型激光器封装,包括LD泵浦光源、激光模块、反射镜、PD反馈器、输出滤波片、半导体制冷器(TEC)、散热片以及支撑架,其特点是,将上述方案中的激光器阵列结构置于TEC上,TEC的另一端放置在散热片上。将上述结构两两相向放置,以支撑架作为承载并固定在其四个侧面上,形成高功率小型激光器环绕阵列结构。我们还提供一种驱动反馈系统,应用于高功率小型激光器驱动系统中的驱动电路。包括LD泵浦光源、H)反馈器、TEC,以及温度传感器。驱动系统给TEC供电,温度传感器感应TEC的温度,将信号反馈给TEC,进而控制温度为恒定值。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驱动反馈系统,其中驱动系统给LD泵浦光源供电,PD反馈器将感应到的LD发射出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反馈给驱动系统,进而驱动系统调节输出的电流大小,来控制LD发射的泵浦光的强弱。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驱动反馈系统,LD泵浦光源采用串联方式连接,各LD泵浦光源间的电流相同,易于布线。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驱动反馈系统,LD泵浦光源采用并联方式连接,各LD泵浦光源间的电压相同,各LD泵浦光源相对独立,易于更换。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I、本专利技术将LD泵浦的高功率小型激光器的所有组件都封装在一个金属管壳内,结构简单,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适合于大批量生产。2、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LD泵浦光源为阵列式,各模块之间相互独立,易于更换损坏的模块。3、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激光模块(如mGreen模块),该模块将激光晶体、倍频晶体在同一衬底上,分别通过焊接或粘接的方式组装成为一个整体,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巧、易于封装、成本低廉等特点。 4、本专利技术使用阵列式激光模块,各个激光模块相对独立,更换方便,相互不受影 响,可以对激光模块进行更方便的调节,使得各激光光束达到的最佳性能。5、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高功率激光的输出,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增减LD泵浦光源和对应的激光模块的数量,从而满足客户的定制要求。6、本专利技术考虑到LD泵浦光源分为TE和TM两种模式,通过上述方案,将LD的放置方式与激光模块的放置方式进行了优化总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功率小型激光器封装,包括LD泵浦光源、反射镜、PD反馈器、输出滤波片、以及激光模块(如mGreen模组),其特点是,上述元件均以金属管壳作为承载并固定在其上,且所有组件均封装在激光器保护管壳内,LD泵浦光源固定在竖直的金属管壳上;所述激光模块,由激光晶体和光学倍频晶体构成,固定在金属管壳的内壁上,其中激光晶体和光学倍频晶体上镀有特殊镀膜,激光晶体和光学倍频晶体以及晶体的镀膜共同形成光学谐振腔;所述LD泵浦光源发出的泵浦光照射在所述激光模块上;输出滤波片垂直于金属管壳放置于另一端,形成单一平台高功率小型激光器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长青苏红平路洋林绍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长青激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