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形件外轮廓同时铲弯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55014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7 0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盒形件外轮廓同时铲弯成型模具,其包括上模板及设置在上模板上的导柱导套组件、第一弹性件与第一压料板;下模板及设置在下模板上的下模定位板组件;模座;所述下模板设置在模座上;还包括分布在成型产品相应待加工位置的四个斜楔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时成形盒形件外轮廓的四角圆弧边和四直边,材料在弯曲变形过程中的流动稳定性大幅提高,不会产生像传统工艺方案中分两次成形使材料变形的内在特性而变薄变长,防止工件在接缝处出现各种缺陷。与此同时,同一套模具同时成形各内弯边,从而减少产品开发成本和批量生产成本且降低费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盒形件成型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盒形件外轮廓同时铲弯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盒形件铲弯成型模具是一套经济高效的成型模,尤其是对不锈钢的盒形件成形过程来说,对工件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烤炉面板为例,材质为不锈钢SUS304或SUS430、料厚O. 5-0. 8mm是烤炉的正面 外观件,其成形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最终装配产品的外观,影响产品的市场卖点。因此,客户对面板的外观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外形尺寸除要满足装配要求外,还要保证工件外表面无压痕、压伤、凹陷、起鼓、塌角、刮擦等外观的缺陷。而对前述的不锈钢而言,要完全解决这些瑕疵不是件容易的事。目前,传统的工艺方案是采用两套模具分别铲弯成形盒形件的内弯边,即先弯盒形件的四条直边,再弯曲与四条直边相连接的角部圆弧边。这种工艺方案有先天的不足之处先内弯四条直边之后,再弯圆弧边,就会造成圆弧面与四条直边连接处侧面相交的地方起鼓,局部棱边圆角不一致,或者有塌角,而且侧面会产生小皱折。产生上述缺陷的原因如下一、客观原因根据弯曲过程的变形特点可以知道,塑性变形过程中金属的体积不变;在已经把四条直边内弯边成形之后,再弯曲板材时,以弯曲中性层为界,板材的内层金属切向受压而产生压缩变形,产生径向应变增量,切此增量总是大于零,因此材料必然要从径向板内朝着径向板外移动,相对于整块板材而言,则中性层产生内移。中性层内移的结果则导致外层金属的变薄量大于内层金属的增厚量,从而使弯曲变形区域板厚总体变薄。由体积不变原则,则变形区域的板材切向增长;新增加的长度就会通过起皱、起鼓、圆弧塌陷等形式表现出来,而产生外观缺陷。而采用两套模具分别铲弯成形,变形区域的平衡能力大幅减小,缺陷更加明显。二、主观原因采用两套模具分别成形时,由于加工和装配过程中人员操作会产生各种误差,而各种误差累积也会加剧缺陷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是针对现有盒形件成型模具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减小产品变形的盒形件外轮廓同时铲弯成型模具。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盒形件外轮廓同时铲弯成型模具,包括上模板及设置在上模板上的导柱导套组件、第一弹性件与第一压料板;下模板及设置在下模板上的下模定位板组件;模座;所述下模板设置在模座上;还包括分布在成型产品相应待加工位置的四个斜楔机构,所述斜楔机构包括凸模及凸模镶件、凹模、斜楔及斜楔固定板、第一挡块、滑板及滑板镶件、压料板、第二弹性件、第三弹性件、第四弹性件、滑板挡块与第二挡块;其中,所述斜楔通过斜楔固定板设置在上模板上且随着上模板上下移动;所述滑板通过滑板镶件设置在下模板上且可沿着下模板来回滑行;所述滑板挡块与第二挡块均设置在下模板上,所述滑板挡块与第二挡块分别用于限制滑板两侧的滑行距离,且所述滑板通过第二弹性件与滑板挡块相连接;所述凸模通过凸模镶件设置在滑板上且可沿着滑板来回滑动,所述凸模通过第三弹性件与模座相连接;所述压料板通过第四弹性件与凸模连接且可沿着凸模来回滑动;所述凹模与第一挡块固定连接且两者固定安装在滑板上;所述第一挡块上设有与斜楔接触的第一斜楔面,从而驱动滑板的滑行,直至斜楔竖直边与第一挡块平行且斜楔的斜边与凸模接触;所述凸模上设有用于与斜楔的斜边配合的第二斜楔面,从而驱动凸模的滑行,直至凸模与凹模配合成一体。优选地,为了防止滑板在下模板上滑动时产生磨损,所述滑板与下模板之间设有摩擦片。优选地,为了方便装卸,所述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第三弹性件、第四弹性件均为矩形弹簧,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第三弹性件、第四弹性件与相应元件均为螺纹连接。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盒形件外轮廓同时铲弯成型模具同时成形盒形件外轮廓的四角圆弧边和四直边,材料在弯曲变形过程中的流动稳定性大幅提高,不会产生像传统工艺方案中分两次成形使材料变形的内在特性而变薄变长,防止工件在接缝处出现各种缺陷。与此同时,同一套模具同时成形各内弯边,从而减少产品开发成本和批量生产成本且降低费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盒形件外轮廓同时铲弯成型模具的闭模主视图;图2为图I的A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盒形件外轮廓同时铲弯成型模具的开模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盒形件外轮廓同时铲弯成型模具的开模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目的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实施例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例。除非特别说明,本技术采用的材料和加工方法为本
常规材料和加工方法。如图1、2、3和4所示盒形件外轮廓同时铲弯成型模具,包括上模板I及设置在上模板I上的导柱导套组件11、第一弹性件12与第一压料板13 ;下模板2及设置在下模板2上的下模定位板组件21 ;模座3。下模板2设置在模座3上。该模具还包括分布在成型产品相应待加工位置的四个斜楔机构4,斜楔机构包括凸模41及凸模镶件凹模42、斜楔43及斜楔固定板51、第一挡块44、滑板45及滑板镶件、压料板46、第二弹性件47、第三弹性件48、第四弹性件49、滑板挡块40与第二挡块50。其中,斜楔43通过斜楔固定板50设置在上模板I上且随着上模板I上下移动。滑板45通过滑板镶件设置在下模板2上且可沿着下模板2来回滑行。滑板挡块40与第二挡块50均设置在下模板2上,滑板挡块40与第二挡块50分别用于限制滑板45两侧的滑行距离,且滑板45通过第二弹性件47与滑板挡块40相连接。凸模41通过凸模镶件设置在滑板45上且可沿着滑板45来回滑动,凸模41通过第三弹性件48与模座3相连接。压料板46通过第四弹性件49与凸模41连接且可沿着凸模41来回滑动。凹模42与第一挡块44固定连接且两者固定安装在滑板45上。第一挡块44上设有与斜楔43接触的第一斜楔面441,从而驱动滑板45的滑行,直至斜楔43竖直边431与第一挡块44平行且斜楔43的斜边432与凸模41接触。凸模41上设有用于与斜楔43的斜边432配合的第二斜楔面411,从而驱动凸模41的滑行,直至凸模41与凹模42配合成一体。斜楔43下行时首先碰到第一挡块44,促使第一挡块44带动滑板45和凹模42向左移动,使得成形零部件贴紧工件,而后第一挡块44处于静止状态,斜楔43继续下行直至与凸模41第二斜楔面411吻合,凸模41向右运动,进行成形动作。另外,为了防止滑板在下模板上滑动时产生磨损,滑板45与下模板2之间设有摩擦片5。 为了方便装卸,第一弹性件12、第二弹性件47、第三弹性件48、第四弹性件49均为矩形弹簧,且第一弹性件12、第二弹性件47、第三弹性件48、第四弹性件49与相应元件均为螺纹连接。工作中,首先将模具安装在冲床上,打开上、下模板,放入工件,冲床带动上模板I下行,第一弹性件12被压缩,第一压料板13压紧工件并逐渐回缩,上模板I继续下行,斜楔43首先碰触第一挡块44,整个斜楔机构带动凹模42向左移动,并使得凹模42贴紧工件,直至斜楔竖直边431与第一挡块44平行,此时凹模42和斜楔机构停止运动;上模板I继续下行,斜楔43的斜边432碰到凸模41后,由于斜楔43的作用,凸模41向着凹模42方向运动,通过卸料螺钉固定在凸模41上的压料板46开始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盒形件外轮廓同时铲弯成型模具,包括上模板(1)及设置在上模板(1)上的导柱导套组件(11)、第一弹性件(12)与第一压料板(13);下模板(2)及设置在下模板(2)上的下模定位板组件(21);模座(3);所述下模板(2)设置在模座(3)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布在成型产品相应待加工位置的四个斜楔机构(4),所述斜楔机构包括凸模(41)及凸模镶件、凹模(42)、斜楔(43)及斜楔固定板(51)、第一挡块(44)、滑板(45)及滑板镶件、压料板(46)、第二弹性件(47)、第三弹性件(48)、第四弹性件(49)、滑板挡块(40)与第二挡块(50);其中,所述斜楔(43)通过斜楔固定板(50)设置在上模板(1)上且随着上模板(1)上下移动;所述滑板(45)通过滑板镶件设置在下模板(2)上且可沿着下模板(2)来回滑行;所述滑板挡块(40)与第二挡块(50)均设置在下模板(2)上,所述滑板挡块(40)与第二挡块(50)分别用于限制滑板(45)两侧的滑行距离,且所述滑板(45)通过第二弹性件(47)与滑板挡块(40)相连接;所述凸模(41)通过凸模镶件设置在滑板(45)上且可沿着滑板(45)来回滑动,所述凸模(41)通过第三弹性件(48)与模座(3)相连接;所述压料板(46)通过第四弹性件(49)与凸模(41)连接且可沿着凸模(41)来回滑动;所述凹模(42)与第一挡块(44)固定连接且两者固定安装在滑板(45)上;所述第一挡块(44)上设有与斜楔(43)接触的第一斜楔面(441),从而驱动滑板(45)的滑行,直至斜楔(43)竖直边(431)与第一挡块(44)平行且斜楔(43)的斜边(432)与凸模(41)接触;所述凸模(41)上设有用于与斜楔(43)的斜边(432)配合的第二斜楔面(411),从而驱动凸模(41)的滑行,直至凸模(41)与凹模(42)配合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新年上官雄辉田辉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龙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