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墨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043663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5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喷墨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墨盒上形成用于注墨的第一连接通道以及用于减压的第二连接通道,注入墨水时无需考虑注入孔的位置,不会对墨盒性能造成损害,而且填充步骤简单,充分保证大气连通通道的进气性能,并且可以容纳尽可能多的墨水,充分保证填充后的墨盒的打印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嗔墨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喷墨打印机的普遍使用,墨盒的消耗量也逐渐增长,但是,由于墨盒作为一种消耗品,用完之后大部分都是被丢弃,而这些被丢弃的墨盒包括塑料、薄膜、芯片等组成部分,当中大部分都不能自然降解,这样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会给环境带来负担。明显地,如果不对空旧墨盒进行回收,则对环境的污染会越来越严重。为此,优选的方案是对墨盒进行回收处理,再注墨,使其获得二次使用价值等。常见的注墨方式是负压注墨方式,大多是从墨盒的出墨口抽吸墨盒内部负压,并经由进气口或在墨盒上形成的注入孔而进行注墨。但是,为了长期地维持所储存的墨水的质量,防止墨水蒸发而致使其粘度增加,墨盒上的进气通道往往设置得迂回曲折以及较细 的直径,故当从进气口向墨盒内部注入墨水时,容易残留部分墨水在进气通道中,且残留墨水变得干涸时会对进气通道的性能造成影响。此外,为了保证打印过程中的稳定供墨,并且能够及时监控墨尽情况,现有的墨盒上往往设有较为复杂的负压控制机构和墨量检测机构,如设置在墨水通道的差压阀、压电传感器等,为此,形成注入孔的位置必须谨慎选择,否贝U,若注入孔的位置选择不当,则有可能会损害墨盒内部部件的性能,从而影响墨盒的打印质量,导致墨盒再生不良。另外,对于多腔体的墨盒而言,注入孔的位置选择不当,有可能会导致注墨时会有部分空气困在腔体中,而容易造成打印断线或者影响其中的墨量检测机构的检测性能。并且,若为了注入墨水而对墨盒进行较为复杂的加工,使得加工成本较高,甚至于高于制造新墨盒的成本,则再生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只需对多腔体墨盒进行少量加工、并在不损害墨盒的各种功能的情况下注入墨水、简单操作、再生成本低的注墨方法。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嗔墨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所述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嗔墨打印机上,所述墨盒包括墨水容纳部,容纳供应至所述喷墨打印机的墨水,所述墨水容纳部至少包括第一墨水腔、第二墨水腔;墨水供应部,用于将所述墨水容纳部中所容纳的墨水供应至所述喷墨打印机;墨水引导通道,用于将所述墨水容纳部中的墨水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墨水腔、第二墨水腔而引导至所述墨水供应部;大气连通通道,使所述墨水容纳部与外部大气连通,且其上设有一大气连通孔;设置于所述墨水容纳部与墨水供应部之间的差压阀,所述差压阀在其两侧的压差达到一定值时处于开启状态,否则处于关闭状态;设置于所述大气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一墨水腔之间的缓冲通道;与所述墨水容纳部及缓冲通道相隔绝的减压室;所述墨水注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所述差压阀的两侧形成第一连接通道而使所述第二墨水腔与墨水供应部直接连通,在所述缓冲通道与所述减压室之间形成第二连接通道而使两者相互连通;B、密封墨盒,使其处于密闭状态,并经由所述第二连接通道对所述墨盒内部进行减压;C、从所述墨水供应部向墨盒内部进打注墨; D、密封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与第二连接通道。所述步骤B中,经由设置在所述减压室上并与外部大气连通的减压孔、所述第二连接通道而对所述墨盒内部进行减压操作。所述步骤C中,注入的墨水经由所述第一连接通道而依次流动至所述第二墨水腔以及第一墨水腔。所述墨盒的墨水容纳部由墨盒壳体、分隔壁以及粘附在所述墨盒壳体上的薄膜限定,其中,所述步骤A中,通过使所述薄膜与所述分隔壁之间分离而形成间隙以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与所述第二连接通道。所述步骤D中,通过热熔焊使所述薄膜粘附在所述分隔壁上而密封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与所述第二连接通道。所述步骤B具体为密封所述大气连通孔以使墨盒处于密闭状态。在所述步骤D之后还包括以下操作密封所述墨水供应部以及所述大气连通孔。所述步骤C中,墨盒以墨水供应部竖直向下的姿态放置。所述第二墨水腔中还设有一棱镜,用于与设置在所述打印机中的光学传感器配合以检测墨盒中的剩余墨水量,其在有墨/无墨时反射的光量不同。所述第一墨水腔设置成沿着墨水流动方向而位于第二墨水腔的上游处,且所述第一墨水腔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墨水腔的上方经由墨水引导通道而连通。所述减压室设置成与所述缓冲通道相邻。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注入墨水时只需在所述差压阀的两侧形成连通墨水容纳部与墨水供应部的第一连接通道,以及在所述缓冲通道与所述减压室之间形成使两者彼此连通的第二连接通道即可,无需考虑注入孔的位置,不会对墨盒性能造成损害,而且填充步骤简单,充分保证大气连通通道的进气性能,并且可以容纳尽可能多的墨水,充分保证填充后的墨盒的打印效果。附图说明图la、l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墨盒的正面结构示意图以及背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棱镜的检测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墨水注入方法的墨水再注入装置的结构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墨水注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符号说明1墨盒,10盒体,101第一墨水腔,1011墨水引导通道,1012墨水出口,102第二墨水腔,1021墨水出口,1022墨水入口,103墨水捕存室,1031切口部,1032通孔,104缓冲通道,105减压室,1051减压孔,106阀容纳室,1061墨水容纳部侧入口,107墨水供应部,108大气连通孔,109蛇形通道,1091空气入口,110气液分离室,1101,1102通孔,111L型通道,1111上游端口,1112下游端口,112弯曲通道,1121、1122通孔,113、114、115、117墨水引导通道,1171墨水供应部出口,116棱镜,116a顶缘,116b、116c两反射面,118,119分隔壁,2真空吸引单元,21真空泵,22连通流路,23阀,3墨水注入单元,31泵,32流路,33阀,34墨罐,4光传感器,41光发射部,42光接受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多腔体以及结构复杂的墨盒的墨水注入孔位置难以确定、从进气口注墨容易影响进气通道性能等问题,现提出通过在墨盒上设置两连接通道以分别使出墨口与储墨腔之间可以绕过负压控制部件而直接连接以及使原形成在墨盒上的、与外部大气连通而与墨水腔相隔离的通孔可以绕过大气连通通道而直接与墨盒内部连通,从而无需在墨盒上形成注入孔或降低在墨盒上形成注入孔的难度,并避免进气通道的进气性能受到影响,充分保证注墨后的墨盒的打印性能。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图Ia是从正面侧观察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墨盒的盒主体时的简要示意图,图Ib则为从背面侧观察墨盒的盒主体时的简要示意图。如图Ia所示,墨盒I具有近似长方体的形状,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墨打印机上,用于向喷墨打印机的喷墨头供应墨水。墨盒I包括作为容器主体的盒体10,覆盖在盒体上方的第一薄膜(图中未示出)、覆盖在盒体背面侧以形成各种通道的第二薄膜等部件(图中未示出)。如图Ia所示,盒体10内部形成用于储存、容纳墨水的墨水容纳部,且盒体10内部形成有各种形状的分隔壁,即利用所述分隔壁将墨水容纳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墨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所述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墨打印机上,所述墨盒包括:墨水容纳部,容纳供应至所述喷墨打印机的墨水,所述墨水容纳部至少包括第一墨水腔、第二墨水腔;墨水供应部,用于将所述墨水容纳部中所容纳的墨水供应至所述喷墨打印机;墨水引导通道,用于将所述墨水容纳部中的墨水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墨水腔、第二墨水腔而引导至所述墨水供应部;大气连通通道,使所述墨水容纳部与外部大气连通,且其上设有一大气连通孔;设置于所述墨水容纳部与墨水供应部之间的差压阀,所述差压阀在其两侧的压差达到一定值时处于开启状态,否则处于关闭状态;设置于所述大气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一墨水腔之间的缓冲通道;与所述墨水容纳部及缓冲通道相隔绝的减压室;所述墨水注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所述差压阀的两侧形成第一连接通道而使所述第二墨水腔与墨水供应部直接连通,在所述缓冲通道与所述减压室之间形成第二连接通道而使两者相互连通;B、密封墨盒,使其处于密闭状态,并经由所述第二连接通道对所述墨盒内部进行减压;C、从所述墨水供应部向墨盒内部进行注墨;D、密封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与第二连接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月丹贾志铮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