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片机的真空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15512 阅读:3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7 0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贴片机的真空切换装置,连接有真空气动装置和真空发生器,所述贴片机的真空切换装置包括真空圆环、真空圆盘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真空圆盘转动的电机;所述真空圆环固定设置且下表面与所述真空圆盘的上表面贴合,所述真空圆环包括设置在下表面的第一真空槽与第二真空槽以及两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分别与一个所述真空发生器接通;所述真空圆盘底面上均匀设置有与所述工作头数量相同的气孔;一个所述气孔与所述第一真空槽相通,其余的所述气孔与所述第二真空槽相通;所述工作头固定安装在所述真空圆盘下方,每个所述气孔分别与一个所述进气口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贴片机的真空切换装置结构简单,并且使用寿命较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贴片机,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贴片机的真空切换装置
技术介绍
表面特装技术是现代电子技术的主流。随着大批量电子元件、电子设备的不断需 求,使得贴片机作为表面贴装技术的关键是被得以迅速的发展及应用。作为贴片机的核心部分,贴装头技术含量较其他部分高,它集机-电-光以及计算机技术为一体化的智能设备。贴片机贴装头气动装置包跨真空气动回路、吹气气动回路和真空/气动吹气转换单位组成。真空气动回路包括真空切换装置和真空气动装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真空切换装置,通常真空切换装置是由两个圆盘相互接触组成。当带有真空槽结构的圆盘在另一个上旋转时,转动的圆盘会带动真空气动装置上吸好料的吸嘴从吸料真空气路切换到真空保持的真空气路上。但是由于两盘结构相接触的摩擦系数较大,影响圆盘的寿命;而且跟圆盘相接通的气管装配复杂,气管易磨损;以及在圆盘转动过程中,由于同一时间只有一个吸嘴处于吸料状态,其余吸嘴可能未进行吸料或者已经吸完料而将料保持在吸嘴中,两圆盘上的气孔有一段时间没有接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吸嘴里面真空的形成,从而导致吸嘴抛料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真空切换装置易磨损、装配复杂等缺陷,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的贴片机的真空切换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贴片机的真空切换装置,连接有真空气动装置和真空发生器,所述真空气动装置包括多个工作头,每个所述工作头包括一个进气口与一个吸嘴,在吸料和真空保持时,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吸嘴相通,所述贴片机的真空切换装置包括真空圆环、真空圆盘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真空圆盘转动的电机;所述真空圆环固定设置且下表面与所述真空圆盘的上表面贴合,所述真空圆环包括设置在下表面的第一真空槽与第二真空槽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真空槽与所述第二真空槽内的两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分别与一个所述真空发生器接通;所述真空圆盘底面上均匀设置有与所述工作头数量相同的气孔,相邻的所述气孔间的间距相同,且所述气孔的数量大于所述通孔的数量;一个所述气孔与所述第一真空槽相通,其余的所述气孔与所述第二真空槽相通;所述工作头固定安装在所述真空圆盘下方,每个所述气孔分别与一个所述进气口相通。在本技术所述的贴片机的真空切换装置中,所述真空圆盘上设置有二十个所述气孔,其中一个所述气孔与所述第一真空槽相通,其余的十九个所述气孔同时与所述第二真空槽相通。在本技术所述的贴片机的真空切换装置中,所述气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真空槽与所述第二真空槽之间的距离。在本技术所述的贴片机的真空切换装置中,所述真空圆盘包括圆形底面与设置在所述圆形底面边缘的环形侧壁,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真空圆盘上表面,所述电机与所述环形侧壁围成一个环形凹槽,所述真空圆环设置在所述环形凹槽内,且与所述圆形底面的上表面贴合。在本技术所述的贴片机的真空切换装置中,所述贴片机的真空切换装置还包括两个气管,每个所述气管连接一个所述真空发生器与一个所述通孔。本技术的贴片机的真空切换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本技术将其中一个真空圆盘更改为真空圆环,减小了真空切换装置两个 部件(真空圆盘与真空圆环)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了两个部件之间的磨损,降低了部件的损耗,从而延长了整个装置之间的使用寿命;同时真空圆环静止不动,改用真空圆盘转动的形式,使与真空圆环相连的真空发生器也无需转动,结构简单。本技术减小了真空圆环上第一真空槽与第二真空槽的距离,使两个真空槽的距离小于真空圆盘上气孔的直径,从而保证所有吸嘴在吸料状态切换到真空保持状态时的真空度,防止抛料现象的发生。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I是本技术一种贴片机的真空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贴片机的真空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贴片机的真空圆环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贴片机的真空圆环的仰视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贴片机的真空圆盘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2所示的是一种贴片机的真空切换装置,其连接有贴片机的真空气动装置和真空发生器,真空气动装置包括多个工作头6 (其中,图中只示出一个工作头),每个工作头6包括一个进气口与一个吸嘴,进气口与吸嘴相通。本技术的贴片机的真空切换装置包括真空圆环4、真空圆盘3以及用于驱动真空圆盘3转动的电机5 ;真空圆环4固定设置且其下表面与真空圆盘3的上表面贴合,如图3-4所示,真空圆环4包括设置在下表面的第一真空槽43与第二真空槽44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真空槽43与第二真空槽44内的两个通孔41、42,每个通孔分别与一个真空发生器接通,本技术中设置有两个真空发生器1、8,可以理解的是,贴片机的真空切换装置还包括两个气管2、7,每个气管连接一个真空发生器与一个通孔。此外,第一真空槽43与第二真空槽44均为弧形槽。如图5所示,真空圆盘3底面上均匀设置有与工作头数量相同的气孔31,相邻的气孔31间的间距相同,且气孔31的数量大于通孔的数量(即大于2);工作头6固定安装在真空圆盘3下方,每个气孔31分别与一个进气口相通,也就是说每个气孔31对应一个工作头6。在实际安装时,真空圆盘3上的一个气孔31与第一真空槽43相通,其余的气孔31与第二真空槽44相通;由此可以理解,与第二真空槽44相通的气孔31至少有两个,换言之,第二真空槽44的弧长要大于第一真空槽43的弧长。因为贴片机在吸料过程中一次只有一个吸嘴处于吸料状态,于是可以理解的是,与第 一真空槽43相通的气孔31连通真空发生器8与一个相应的工作头6,这个工作头6的吸嘴处于吸料状态,而其余与第二真空槽44相通的气孔31连通另一个真空发生器I与其对应的工作头6,这些工作头6可能还未吸料,也可能已经完成吸料过程,在真空发生器I的作用下避免抛料发生。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真空圆盘上设置有二十个气孔31,其中一个气孔31与第一真空槽43相通,其余的十九个气孔31同时与第二真空槽44相通。优选的是,由于真空圆盘3时刻处于转动状态,为了保证每个气孔均与一个真空发生器连通以防止抛料现象的发生,本实施例中使第一真空槽43与第二真空槽44之间的距离小于气孔31的直径,从而真空圆盘3转动至任何位置,每个气孔31至少均有一部分与两个真空槽中的一个重合,故能使每个气孔31均能与真空发生器接通,从而保证了所有吸嘴在吸完料后的真空度,避免了吸嘴的抛料。如图4中45指出的即为其中一个气孔31刚好转至第一真空槽43与第二真空槽44之间时的位置示意,该位置是一个特殊位置,该气孔31同时与两个真空槽相接通。此外,可以理解的是,真空圆盘3包括圆形底面32与设置在圆形底面32边缘的环形侧壁33,电机5安装在真空圆盘3上表面,电机5与环形侧壁33围成一个环形凹槽,真空圆环4设置在环形凹槽内,且与圆形底面32的上表面贴合。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真空圆盘3和真空圆环4的接触面积小,从而减少了两个零件之间的磨损,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贴片机的真空切换装置,连接有真空气动装置和真空发生器,所述真空气动装置包括多个工作头(6),每个所述工作头(6)包括一个进气口与一个吸嘴,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吸嘴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贴片机的真空切换装置包括真空圆环(4)、真空圆盘(3)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真空圆盘(4)转动的电机(5);所述真空圆环(4)固定设置且下表面与所述真空圆盘(3)的上表面贴合,所述真空圆环(3)包括设置在下表面的第一真空槽(43)与第二真空槽(44)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真空槽(43)与所述第二真空槽(44)内的两个通孔(41、42),每个所述通孔分别与一个所述真空发生器接通,所述第一真空槽(43)与所述第二真空槽(44)均为弧形槽;所述真空圆盘(3)底面上均匀设置有与所述工作头(6)数量相同的气孔(31),相邻的所述气孔(31)间的间距相同,且所述气孔(31)的数量大于所述通孔的数量;一个所述气孔(31)与所述第一真空槽(43)相通,其余的所述气孔(31)与所述第二真空槽(44)相通;所述工作头(6)固定安装在所述真空圆盘(3)下方,每个所述气孔(31)分别与一个所述进气口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金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腾世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