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光条、线光源组件、背光源、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10150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4 0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光条、线光源组件、背光源、液晶显示装置,属于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其可解决现有的导光板易出现hot?spot不良、通用性差、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混光条包括:入光侧;与入光侧相对的出光侧;用于使从入光侧射入并从出光侧射出的光均匀化的混光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线光源组件、背光源、液晶显示装置均包括上述混光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中,尤其是采用侧入光式LED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液晶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混光条、线光源组件、背光源、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背光源是液晶显示装置的重要组件,在各种背光源中,侧入光式LED背光源获得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侧入光式LED背光源主要包括导光板和LED灯条,LED灯条设于导光板的入光面(侧表面)外,其发出的光从入光面射入导光板后经反 射从导光板出光面(上表面)射出并进入液晶显示模组。如图I所示,LED灯条2由长条形线路板21和多个排列在线路板上的LED发光单元22组成。显然,LED发光单元22为一种点光源,因此LED灯条2并非真正的线光源,而是由多个点光源组成的“近似的”线光源,由LED灯条2发出的射入导光板I不同位置处的光的强度不相等,从而会产生hot spot不良(又称萤火虫现象,即屏幕上与LED发光单元22正对的位置亮度高,而其余位置亮度低)或入光暗影(又称角落暗影,即屏幕边缘的亮度较低),当LED灯条2中LED发光单元22的数量较少(或者说密度较低)时更是如此。为解决这一问题,如图I所示,现有的导光板I上还设有“混光结构”,混光结构主要包括位于导光板I入光面上的微散射结构11,微散射结构11可使通过入光面的光发生散射,从而提高进入导光板2的光的均匀性。通常微散射结构11由大量细小的波形槽(又称V形槽、V-cut)构成,波形槽是截面为V字形或近似V字形的槽,故设有波形槽的表面实际会成为波纹面或锯齿面。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因为微散射结构十分细小,难以通过后续机械加工制造,只能在导光板注塑成型时一体形成(可通过在注塑模具上设置相应的波纹面实现),因此对于大尺寸导光板、印刷导光板等非注塑成型的导光板,也就很难甚至无法形成混光结构,导致其hot spot不良等问题无法解决;而且,为达到更好的散射效果,导光板入光面不同位置处的微散射结构并不相同(例如波形槽的深度、分布密度等可不同),即混光结构与LED发光单元的位置、数量相关,因此,在与不同的LED灯条配合使用时,即使尺寸相同的导光板也必须用不同的模具制造以形成不同的微散射结构,这导致导光板的通用性差,必须与LED灯条一一对应,生产程序复杂,成本高;另外,混光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在注塑、使用时容易出现质量问题,而一旦混光结构出现问题,整个导光板都必须报废,导致成本升高和材料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针对现有技术中LED背光源的导光板易出现hot spot不良、通用性差、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混光条。解决本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光条,包括入光侧;与所述入光侧相对的出光侧;用于使从所述入光侧射入并从出光侧射出的光均匀化的混光结构。本技术的混光条具有混光结构,故将其设在导光板与LED灯条之间即可使射入导光板的光均匀化。由于混光条是独立部件,因此其可用于大尺寸导光板、印刷导光板等不能注塑成型的导光板,消除这些导光板的hot spot不良或入光暗影;而且,在尺寸相同的导光板与不同的LED灯条配合时,只要使用不同的混光条即可,导光板可完全相同,从而提高了导光板的通用性;另外,当混光结构出现问题时,只要更换混光条即可,而不必更换导光板,从而降低了成本和材料消耗。优选的是,所述混光结构包括至少两个位于所述入光侧的、用于独立容纳LED发光单元的容置部。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容置部的表面为弧形面。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混光结构还包括用于使通过的光发生散射的微散射结构,所述微散射结构设于所述出光侧的表面和/或容置部的表面上。优选的是,所述混光结构包括用于使通过的光发生散射的微散射结构,所述微散射结构设于所述入光侧的表面和/或出光侧的表面上。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微散射结构包括波形槽和/或凹坑。优选的是,所述混光条的制成材料为光学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光学级聚碳酸酯。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针对现有技术中LED背光源的导光板易出现hot spot不良、通用性差、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线光源组件。解决本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线光源组件,其包括光源;上述的混光条,所述光源位于所述混光条的入光侧外。由于本技术的线光源组件中具有上述混光条,因此其可消除大尺寸导光板、印刷导光板的hot spot不良或入光暗影,提高导光板通用性,降低成本和材料消耗;而且,由于该线光源组件可将多个LED发光单元转化为真正的线光源,因此其可允许CCFL(冷阴极荧光管)背光源的技术通用于LED背光源中。显然,虽然上述线光源组件中的光源优选为LED灯条,但使用CCFL等作为其光源等也是可行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针对现有技术中LED背光源的导光板易出现hot spot不良、通用性差、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背光源。解决本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背光源,其包括导光板;上述的线光源组件,所述线光源组件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外,所述线光源组件的混光条的出光侧朝向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由于本技术的背光源中具有上述混光条,因此其可消除大尺寸导光板、印刷导光板等的hot spot不良或入光暗影,提高导光板的通用性,降低成本和材料消耗。显然,虽然上述背光源优选为侧入光式LED背光源的形式,但如果其采用直下式(此时导光板下表面为入光面)等其它形式,也是可行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针对现有技术中LED背光源的导光板易出现hot spot不良、通用性差、成本高的问题,提供ー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的背光源。由于本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具有上述混光条,因此其可消除大尺寸导光板、印刷导光板等的hot spot不良或入光暗影,提高导光板的通用性,降低成本和材料消耗。显然,虽然上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优选采用侧入光式LED背光源,但如果其使用直下式背光源等其它形式的背光源,也是可行的。 本技术可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中,尤其是用于具有侧入光式LED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的LED背光源在靠近LED灯条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LED背光源在靠近LED灯条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ー LED背光源在靠近LED灯条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ー LED背光源在靠近LED灯条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导光板;11、导光板上的微散射结构;2、LED灯条;21、线路板;22、LED发光单元;3、混光条;31、微散射结构;32、容置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详细描述。实施例I :本实施例提供ー种混光条,包括入光侧;与入光侧相对的出光侧;用于使从入光侧射入并从出光侧射出的光均匀化的混光结构。本实施例的混光条具有混光结构,故将其设在导光板与LED灯条之间即可使射入导光板的光均匀化。由于混光条是独立部件,因此其可用于大尺寸导光板、印刷导光板等不能注塑成型的导光板,消除这些导光板的hot spot不良或入光暗影;而且,在尺寸相同的导光板与不同的LED灯条配合时,只要使用不同的混光条即可,导光板可完全相同,从而提高了导光板的通用性;另外,当混光结构出现问题时,只要更换混光条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光条,其特征在于,包括:入光侧;与所述入光侧相对的出光侧;用于使从所述入光侧射入并从出光侧射出的光均匀化的混光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培娜李德君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