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防水外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67035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9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源防水外壳结构,包括壳体、输出线和输入线,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以及下壳体,还包括置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接缝处的防水密封圈和置于所述壳体内固定所述输出线的可防水密封的套圈,所述套圈套设于所述输出线上并且固定于所述壳体与所述输出线的连接端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电源防水外壳结构,摈除了原有电源外壳装置采用灌胶密封的方式,使用防水密封圈密封,一方面节省了灌胶的成本,降低整个电源的生产成本,优化资源合理利用;另一方面,方便了电源的拆卸,方便了产品成型之后的检测和维修,同时也利于产品使用过后的集体回收拆解再利用,大幅提升了产品经济效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外壳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源防水外壳结构
技术介绍
市面上很多在特殊领域应用的电源,免不了在高湿或多尘沙的恶劣环境中使用,因此为了保证电源的安全运转和寿命,对电源的密封和防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防水等级至少要达到IPX6 (任意方向直接受到的水的喷射也不会入内部)。而目前大多数电源外壳为了达到该防水等级要求,采用灌胶方式。但是灌胶方式存在以下问题一、成本高,体积稍大的电源采用灌胶密封,灌胶使用量大、资源利用率低;二、一经灌封之后的电源,拆机困难、维修可行性低;三、电源过使用寿命之后,集体回收拆解处理难度大、对环境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电源外壳采用灌胶密封存在成本高、维修难、对环境造成破坏的缺点,提供一种电源防水外壳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源防水外壳结构,包括壳体、置于所述壳体一端的输出线和置于所述输出线相对侧的壳体上的输入线,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以及与所述上壳体配合固定的下壳体,还包括置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接缝处的防水密封圈和置于所述壳体内固定所述输出线的可防水密封的套圈,所述套圈套设于所述输出线上并且固定于所述壳体与所述输出线的连接端上。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密封圈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防水密封圈上设有定位柱,所述下壳体上设有可供所述防水密封圈定位柱固定的定位孔,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接缝处均设有可供所述防水密封圈设置的防水槽。具体地,所述防水密封圈还包括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输入线连接处的第一密封圈,所述输入线端口设有第一防水槽,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一防水槽上。具体地,所述防水密封圈还包括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套圈连接处的第二密封圈,所述套圈上设有第二防水槽,所述第二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二防水槽上,所述第二密封圈在轴向上还设有两相对设置的凸块,所述第二防水槽上设有与所述凸块配合的可供套圈定位的缺口。进一步地,所述套圈设有可供所述输出线穿过的通道,所述通道上设有可防水密封的胶圈,所述输出线与所述胶圈过盈配合。具体地,所述套圈径向上设有两相对设置的凸耳,所述凸耳插设于所述壳体上固定。进一步地,还包括置于所述壳体外侧可固定所述输出线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为圆筒形结构,所述固定座径向上设有两相对设置的卡扣,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输出线连接端的壳体端面上设有可供所述卡扣通过的缺口和可供所述固定座卡扣旋转的环形凹槽,所述缺口与所述环形凹槽连通,所述卡扣插设于所述环形凹槽内。进一步地,还包括防震橡胶圈,所述壳体外表面还设有凹槽,所述防震橡胶圈设置于所述凹槽上。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通过螺钉固定,所述下壳体上设有至少两个可供螺钉通过的通孔,所述防水密封圈还包括在所述下壳体通孔处的第三密封圈,所述上壳体上设有与所述下壳体通孔配合的螺纹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电源防水外壳结构,摈除了原有电源外壳装置采用灌胶密封的方式,使用防水密封圈密封,一方面节省了灌胶的成本,降低整个电源的生产成本,优化资源合理利用;另一方面,方便了电源的拆卸,方便了产品成型之后的检测和维修,同时也利于产品使用过后的集体回收拆解再利用,大幅提升了产品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源防水外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源防水外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源防水外壳的防水密封圈的俯视图;图3-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源防水外壳的防水密封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源防水外壳的套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源防水外壳的套圈的全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源防水外壳的固定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11-上壳体、12-下壳体、121-定位孔、122-通孔、13-凹槽、14-缺口、15-环形凹槽、2-输出线、3-输入线、31-第一防水槽、4-防水密封圈、41-定位柱、42-第一防水密封圈、43-第二防水密封圈、431-凸块、44-第三防水密封圈、5-套圈、51-第二防水槽、52-缺口、53-通道、54-胶圈、55-凸耳、6-防震橡胶圈、7-固定座、71-卡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见图I-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源防水外壳结构,包括壳体I、置于所述壳体I 一端的输出线2和置于所述输出线2相对侧的壳体上的输入线3,所述壳体I包括上壳体11以及与所述上壳体11配合固定的下壳体12,还包括置于所述上壳体11与所述下壳体12接缝处的防水密封圈4和置于所述壳体I内固定所述输出线2的可防水密封的套圈5,所述套圈5套设于所述输出线2上并且固定于所述壳体I与所述输出线2的连接端上。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电源防水外壳结构,壳体I除接缝处外,其他地方可以很好隔离水源。在输出端设置有可拔插装置套圈5和固定座7,在输入端采用固定式结构,电源的电路板8放置于壳体I的空腔内,在上下壳体的接缝处利用防水密封圈4结构密封。摈除了原有电源外壳装置采用灌胶密封的方式,一方面节省了灌胶的成本,降低整个电源的生产成本,优化资源合理利用;另一方面,方便了电源的拆卸,方便了产品成型之后的检测和维修,同时也利于产品使用过后的集体回收拆解再利用,大幅提升了产品经济效益。进一步地,请参见图3-1和图3-2,所述防水密封圈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防水密封圈4上设有定位柱41,所述下壳体12上设有可供所述防水密封圈4定位柱41固定的定位孔121,所述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接缝处均设有可供所述防水密封圈4设置的防水槽(图中未示出)。本技术的防水密封圈4采用橡胶材质,放置于防水槽内。具体地,请再参见图2-4,所述防水密封圈4还包括在所述壳体I与所述输入线3连接处的第一密封圈42,所述输入线3端口设有第一防水槽31 (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密封圈42套设于所述第一防水槽31上。在本技术的输入端,输入线3为AC线,并且输入线3与壳体I固定连接,AC线穿过防水密封圈4的第一密封圈42,AC线的第一防水槽31与第一密封圈42配合防水密封,以保证输入线3与壳体I之间的防水密封。所述防水密封圈4还包括在所述壳体I与所述套圈5连接处的第二密封圈43,所述套圈5上设有第二防水槽51,所述第二密封圈43套设于所述第二防水槽51上,所述第二密封圈43在轴向上还设有两相对设置的凸块431,所述第二防水槽51上设有与所述凸 块431配合的可供套圈5定位的缺口 52。具体地,请参见图4-1和图4-2,所述套圈5设有可供所述输出线2穿过的通道53,所述通道53上设有可防水密封的胶圈54,所述输出线2与所述胶圈54过盈配合。所述套圈5径向上设有两相对设置的凸耳55,所述凸耳55插设于所述壳体I上固定。本技术所提供的电源外壳中,输出线为DC线,DC线为可拔插的结构,为了使DC线可以稳定的固定于所述电源外壳上,在电源外壳的内侧设有套圈5,套圈5通过其凸耳55插设在外壳I上固定其在DC线的轴向方向上不产生位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防水外壳结构,包括壳体、置于所述壳体一端的输出线和置于所述输出线相对侧的壳体上的输入线,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以及与所述上壳体配合固定的下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接缝处的防水密封圈和置于所述壳体内固定所述输出线的可防水密封的套圈,所述套圈套设于所述输出线上并且固定于所述壳体与所述输出线的连接端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阳辉谢宝棠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瑞必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