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式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55037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道式空调器,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换热器和一组或多组送风组件,换热器将壳体内部分隔为处于换热器上游的第一空间和处于换热器下游的第二空间,其中,形成第一空间的壳体包括进风口,送风组件位于第二空间内,形成第二空间的壳体包括位于壳体的前侧的出风口,进风口为分别设置于壳体不同侧面的多个进风口,多个进风口分别与换热器的不同换热面相对应地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管道式空调器,由于进风口为与换热器的不同换热面相应而分别设置于壳体不同侧面上的多个进风口,因而能够减小因进风经过换热器时风向改变而造成的风量损失、从而提高空调器的换热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管道式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管道式空调器如图I所示,管道式空调器10具有矩形壳体11。壳体11的内部容纳具有“V”形截面的V型换热器12、一组或多组风机组件13以及位于V型换热器12下部的接水盘14。壳体11的前侧具有供风机组件13送风的出风口,后侧具有进风口 111,而壳体上侧、下侧、左侧和右侧均为封闭结构。换热器12位于出风口和进风口111之间,将壳体分隔为前侧空间和后侧空间,风机组件13位于壳体11前侧的 空间内。换热器12的形状一般是平板形,呈V字形布置。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以上的仅在壳体11后侧具有进风口、具有V字形换热器12的管道式空调器10,当气流从进风口 111进入壳体11时,其初始速度方向基本是沿水平方向,而换热器12在基本垂直于换热器12表面的方向上压降最小,当气流通过换热器12时,气流方向会由原来的基本水平方向改变为基本垂直于换热器12表面的方向,这种气流方向改变的过程对气流速度不可避免的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管道式空调器的风量偏小,使换热不能达到最优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因空气流经换向器时风向改变所造成的风量损失,能够提高换热效率的管道式空调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道式空调器,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换热器和一组或多组送风组件,换热器将壳体内部分隔为处于换热器上游的第一空间和处于换热器下游的第二空间,其中,形成第一空间的壳体包括进风口,送风组件位于第二空间内,形成第二空间的壳体包括位于壳体的前侧的出风口,进风口为分别设置于壳体不同侧面的多个进风口,多个进风口分别与换热器的不同换热面相对应地设置。进一步地,换热器为具有“V”形截面的V型换热器,V型换热器包括角部和从角部分别延伸的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进一步地,V型换热器的角部朝向壳体的后侧,第一倾斜段与角部相对的端部与壳体上侧连接,第二倾斜段与角部相对的端部与壳体下侧连接;多个进风口包括位于壳体后侧并与V型换热器的角部相对应的的第一进风口、位于壳体上侧并与V型换热器的第一倾斜段相对应的第二进风口和位于壳体下侧并与V型换热器的第二倾斜段相对应的第三进风口。进一步地,换热器为具有“L”形截面的L型换热器,L型换热器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换热段和第二换热段。进一步地,第一换热段沿竖直方向设置,从壳体下侧朝向壳体上侧延伸,第二换热段沿水平方向设置,从第一换热段的顶部开始朝向壳体的前侧延伸;多个进风口包括位于壳体后侧的第一进风口和位于壳体上侧的第二进风口。进一步地,第一换热段从壳体右侧向左侧延伸,第二换热段从第一换热段的左端开始朝向壳体的前侧延伸,多个进风口包括位于壳体后侧的第一进风口和位于壳体左侧的第二进风口 ;或者第一换热段从壳体左侧向右侧延伸,第二换热段从第一换热段的右端开始朝向壳体的前侧延伸,多个进风口包括位于壳体后侧的第一进风口和位于壳体右侧的第二进风口。进一步地,换热器为具有“U”形截面的U型换热器,U型换热器包括中间段和分别位于中间段两侧的第一折弯段和第二折弯段。进一步地,U型换热器的中间段面对壳体的后侧,第一折弯段从中间段左侧开始朝向壳体的前侧延伸,第二折弯段从中间段右侧开始朝向壳体的前侧延伸;多个进风口包括 位于壳体后侧的第一进风口、位于壳体左侧的第二进风口和位于壳体右侧的第三进风口。进一步地,管道式空调器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盖板,盖板用于选择性地封闭多个进风口中的一个或多个。进一步地,管道式空调器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内部且位于换热器下方的接水盘。根据本技术的管道式空调器,由于进风口为与换热器的不同换热面相应而分别设置于壳体不同侧面上的多个进风口,因而能够减小因进风经过换热器时风向改变而造成的风量损失、从而提高空调器的换热效率。而在所需送风量相同的情况下,则可以减小管道式空调器占用的空间。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现有技术的管道式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管道式空调器的风场模拟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管道式空调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管道式空调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管道式空调器的风场模拟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管道式空调器的第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管道式空调器的第二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管道式空调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管道式空调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管道式空调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以及图11是根据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管道式空调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技术的管道式空调器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换热器和一组或多组送风组件。换热器将壳体内部分隔为处于换热器上游的第一空间和处于换热器下游的第二空间。其中“上游”与“下游”是按照管道式空调器中空气的流动方向来确定的。形成第一空间的壳体包括进风口 ;送风组件位于第二空间内,形成第二空间的壳体上包括位于壳体前侧的出风口,进风口为分别设置于壳体不同侧面的多个进风口,多个进风口分别与换热器上的不同换热面相对应地设置。其中,本文中的前侧是指管道式空调器出风口所在的一侧,在以下的描述过程中,后侧是指与前侧相对的一侧,而上侧、下侧、左侧和右侧是指从前侧向后侧观察时形成的方向。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与不足,提出进风口为分别设置于壳体不同侧面上的多个进风口并与换热器上的换热面对应设置,这样的设置能够减小因进风经过换热器时风向改变而造成的风量损失,从而提高空调器的换热效率。而在所需送风量相同的情况下,则可以减小管道式空调器占用的空间。 以下将对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点在这些具体实施例中可以得到更清晰的体现。第一实施例如图3至图4所示,第一实施例的管道式空调器20包括矩形的壳体21、设置于壳体21内的具有“V”形截面的V型换热器22和两组送风组件23。换热器为具有“V”形截面的V型换热器22,V型换热器22包括角部和从角部分别延伸的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V型换热器22的角部朝向壳体21的后侧,第一倾斜段与角部相对的端部与壳体21上侧连接,第二倾斜段与角部相对的端部与壳体21下侧连接。V型换热器22将壳体21内部分隔为处于V型换热器22上游的第一空间和处于V型换热器22下游的第二空间。送风组件23位于第二空间内靠近壳体21前侧的位置,送风组件23吹出的空气从壳体21前侧的出风口送出。其中送风组件23优选地为离心式风机。形成第一空间的壳体21上具有三个进风口,即位于壳体21后侧并与V型换热器22的角部相对应的第一进风口 211、位于壳体21上侧并与V型换热器22的第一倾斜段相对应的第二进风口 212和位于壳体21下侧并与V型换热器22的第二倾斜段相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式空调器,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换热器和一组或多组送风组件,所述换热器将所述壳体内部分隔为处于所述换热器上游的第一空间和处于所述换热器下游的第二空间,其中,形成所述第一空间的所述壳体包括进风口,所述送风组件位于所述第二空间内,形成所述第二空间的所述壳体包括位于所述壳体的前侧的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为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不同侧面的多个进风口,所述多个进风口分别与所述换热器的不同换热面相对应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管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具有“V”形截面的V型换热器(22),所述V型换热器(22)包括角部和从所述角部分别延伸的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V型换热器(22)的所述角部朝向所述壳体(21)的后侧,所述第一倾斜段与所述角部相对的端部与所述壳体(21)上侧连接,所述第二倾斜段与所述角部相对的端部与所述壳体(21)下侧连接; 所述多个进风口包括位于所述壳体(21)后侧并与所述V型换热器(22)的角部相对应的第一进风口(211)、位于所述壳体(21)上侧并与所述V型换热器(22)的第一倾斜段相对应的第二进风口(212)和位于所述壳体(21)下侧并与所述V型换热器(22)的第二倾斜段相对应的第三进风口(213)。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管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具有“L”形截面的L型换热器(32、52),所述L型换热器(32、52)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换热段和第二换热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热段沿竖直方向设置,从所述壳体(31)下侧朝向所述壳体(31)上侧延伸,所述第二换热段沿水平方向设置,从所述第一换热段的顶部开始朝向所述壳体(31)的前侧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浩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