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自适应除尘新风系统及利用该系统的新风除尘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836444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2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智能自适应除尘新风系统,包括送风风道进风口、混风风道进风口、送风风道出风口,至少一个风机、环境采样装置、控制装置、过滤网和活动风门组件,送风风道进风口设在机箱一侧,风机水平设在机箱底部,混风风道进风口设在机箱顶面,送风风道出风口设在与风机相对的位置;控制装置与环境采样装置、风机、活动风门组件相连,活动风门组件包括混风风门、进风风门、除尘风门,至少进风风门与除尘风门之间互锁,过滤网位于进风风门和除尘风门外侧,过滤网尺寸大于或等于进风风门和除尘风门面积总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适应除尘新风系统在外界空气良好时接入新风,在外界空气差时阻止新风接入,同时除尘和室内循环通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自适应除尘新风系统。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利用该智能自适应除尘新风系统的新风除尘方法。
技术介绍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创造和谐社会,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随着智能新风的不断向前演进,除通讯领域外该技术已经普遍运用于建筑、电力、化工、冶金等各个行业中需要散热节能的场景中。随着节能减排的深入,新能源配套领域中风能发电散热配套、光伏发电散热配套也能见到智能新风技术的广泛运用。智能新风系统通过设置送、排风机组,在外界温度低于室内内控制温度时,将外界 新风空气直接引入室内内,通过室内内外空气的热湿交换,有效地将需要散热的空间内的热量迅速向外迁移,从而达到降低室内内部温度的目的。送风机组一般安装在室内内的一侧壁下部,排风机组在相对另一侧壁顶部,也较好的实现了底部送冷风,顶部排热风的最佳散热状况。该方式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能够节省制冷设备能耗的30% 80% (根据不同运用环境而定)。缺点是由于室内内外空气直接引入室内内,为保证室内洁净度要求,需增设过滤网,对新风进行净化,而过滤网又极易被空气中的灰尘、柳絮及树叶等杂物堵塞,时间越长堵塞越厉害,过滤网的阻力也就越大,风机的送风量降低,最终导致产品性能得不到发挥,智能新风设备维护不及时的话还常常造成室内高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业者尝试了不同解决方案来改善智能新风系统的性能。本申请人于2010年4月14日申请并于2011年9月7日授权公告的中国专利第CN101832612号采用了多风门联动的方案实现了智能新风系统的自动除尘。该专利中,通过风门执行器带动传动机构来实现多风门的联动从而分时实现送风风道和除尘风道的平滑转换。然而,离心风机竖直安装配合多风门的导向使送风气流和除尘气流在系统风道内部造成了多次“转弯”,气流压力损失较大,导致系统整体效能有所损失。因此,有必要改进现有结构提升智能新风系统的效能。本申请人于2011年11月18日申请的中国专利ZL 201120461895.0提及了一种智能广覆盖高效隔尘新风系统,包括送风风道进风口、混风风道进风口、送风风道出风口、风机、环境采样装置、控制装置、过滤网、扫风机构、活动风门组件,送风风道进风口设置在机箱一个侧面的上部,风机水平设置在底部,混风风道进风口设置在顶面与风机相对位置,送风风道出风口设置在送风风道进风口对侧面与风机相对位置。该方案在实际的运用中扫风功能作用不大,而系统中配置过滤器过滤的形式和尺寸都有优化改进的空间,一方面通过过滤器的迎面风速过高,另一方面过滤器中过滤材料的表面积较小,导致实际使用中还是无法避免过滤器被堵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在外界空气质量良好的情况下接入外界新风,而在外界空气质量比较差的情况下阻止外界新风接入并同时具有除尘和室内循环通风功能,同时在室温低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外界过冷空气对流进入室内内部而“冻坏”设备情况发生的智能自适应除尘新风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智能自适应除尘新风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设置在机箱上的送风风道进风口、混风风道进风口、送风风道出风口 ;设置在所述机箱内的至少一个风机、环境采样装置和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送风风道进风口内侧的整块过滤网、以及设置在所述送风风道进风口内侧和所述混风风道进风口内侧的活动风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风道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机箱一侧,所述风机水平设置在所述机箱的底部,而所述混风风道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机箱的顶面与所述风机相对的位置处,所述送风风道出风口设置在所述送风风道进风口的相对侧面与所述风机相对的位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环境采样装置、风机、活动风门组件相连;所述活动风门组件包括可以分别开启和关闭的位于所述混风风道内侧的混风风门、位于所述送风风道进风口的上半部分的进风风门、位于所述送风风道进风口下半部分的除尘风门,至少所述进风风门与所述除尘风门之间通过第一互锁装置将所述进风风门与所述除尘风门互锁,所述过滤网位于所述进风风门和所述除尘风门外侧,所述所述过滤网的尺寸大于或等于位于所述进风风门和所述除尘风门面积的总和。本专利技术的智能自适应除尘新风系统还可以是所述混风风门为混风调节板,所述混风调节板滑动设置在所述混风风道进风口处,所述混风调节板滑动封闭或开启所述混风风道进风口。所述机箱顶部固定有滑动杆,所述混风调节板左右两侧部上设置纵向延伸的滑道,所述滑动杆位于所述滑道内,所述滑动杆的顶端设有调节螺母。所述混风风门与所述进风风门或所述除尘风门之间通过第二互锁装置互锁。所述混风风门包括固定在机箱顶部的框架和铰接在框架内的至少两片相互平行的混风挡片,所述相邻混风挡片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混风挡片的宽度一致,所述第二互锁装置包括支杆、旋转块、旋转轴以及互锁片,所述旋转轴一端通过所述旋转块与所述支杆一端连接,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一片混风挡片上,所述每片混风挡片两端均设置铰接连轴,所述铰接连轴可旋转连接于所述互锁片的锁孔内,所述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互锁装置连接。所述混风挡片端部设置向下延伸的连接片,所述旋转轴设置在所述连接片的外侧,所述铰接连轴位于所述连接片内侧。所述进风风门包括至少两片平行设置的进风挡片,所述除尘风门包括至少两片平行设置的除尘挡片,所述进风挡片与所述除尘挡片相互垂直,相邻所述进风挡片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进风挡片的宽度,相邻所述除尘挡片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除尘挡片的宽度,所述第一互锁装置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连动杆、电磁风阀执行器以及拨动杆,所述进风挡片和所述除尘挡片端部一侧均可旋转连接在所述连动杆之间,所述进风挡片和所述除尘挡片端部另一侧均可旋转连接机箱上,所述拨动杆带动所述进风挡片或所述除尘挡片旋转至水平或垂直位置,所述拨动杆与所述电磁风阀执行器连接。所述进风挡片和所述除尘挡片的两端设置向下延伸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外侧固定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可旋转套接在所述机箱内设置的固定轨上的孔内,所述连接片内侧设置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位于所述连动杆上的旋孔内。所述环境采样装置包括有分别用于采集所述机箱内外的温湿度信号、空气洁净度信号、以及所述过滤网的状态信号的多路温湿度采集单元、多路空气洁净度采集单元、及过滤网状态采集单元,所述过滤网状态采集单元为设置在所述过滤网内外两侧的分布式压力传感器探头,所述分布式压力传感器探头连接压差开关,所述压差开关电连接至所述控制>J-U ρ α装直。所述机箱包括机架和固定在机架上的六个面的面板,所述前面的前面板边缘设置卡块或卡槽,所述机架对应位置处设置卡槽或卡块,所述卡槽与开块卡合连接,所述机架与所述前面板对应位置处设置螺纹孔,所述螺纹由上至下旋转连接在螺纹孔内。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智能自适应除尘新风系统,同现有的技术比较而言,其区别在于所·述送风风道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机箱一侧,所述风机水平设置在所述机箱的底部,而所述混风风道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机箱的顶面与所述风机相对的位置处,所述送风风道出风口设置在所述送风风道进风口的相对侧面与所述风机相对的位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环境采样装置、风机、活动风门组件相连;所述活动风门组件包括可以分别开启和关闭的位于所述混风风道内侧的混风风门、位于所述送风风道进风口的上半部分的进风风门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自适应除尘新风系统,包括所述设置在所述机箱上的送风风道进风口、混风风道进风口、送风风道出风口 ;设置在所述机箱内的至少一个风机、环境采样装置和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送风风道进风口内侧的整块过滤网、以及设置在所述送风风道进风口内侧和所述混风风道进风口内侧的活动风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风道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机箱一侧,所述风机水平设置在所述机箱的底部,而所述混风风道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机箱的顶面与所述风机相对的位置处,所述送风风道出风口设置在所述送风风道进风口的相对侧面与所述风机相对的位置; 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环境采样装置、风机、活动风门组件相连; 所述活动风门组件包括可以分别开启和关闭的位于所述混风风道内侧的混风风门、位于所述送风风道进风口的上半部分的进风风门以及位于所述送风风道进风口下半部分的除尘风门,至少所述进风风门与所述除尘风门之间通过第一互锁装置将所述进风风门与所述除尘风门互锁,所述过滤网位于所述进风风门和所述除尘风门外侧,所述所述过滤网的尺寸大于或等于位于所述进风风门和所述除尘风门面积的总和。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自适应除尘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风风门为混风调节板,所述混风调节板滑动设置在所述混风风道进风口处,所述混风调节板滑动封闭或开启所述混风风道进风口。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智能自适应除尘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顶部固定有滑动杆,所述混风调节板左右两侧部上设置纵向延伸的滑道,所述滑动杆位于所述滑道内,所述滑动杆的顶端设有调节螺母。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自适应除尘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风风门与所述进风风门或所述除尘风门之间通过第二互锁装置互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自适应除尘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风风门包括固定在机箱顶部的框架和铰接在框架内的至少两片相互平行的混风挡片,所述相邻混风挡片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混风挡片的宽度一致,所述第二互锁装置包括支杆、旋转块、旋转轴以及互锁片,所述旋转轴一端通过所述旋转块与所述支杆一端连接,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一片混风挡片上,所述每片混风挡片两端均设置铰接连轴,所述铰接连轴可旋转连接于所述互锁片的锁孔内,所述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互锁装置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自适应除尘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风挡片端部设置向下延伸的连接片,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连接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俊王庆良周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兴新地通信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