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压卡箍顶缸回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48469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5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试压卡箍顶缸回位机构,包括顶缸和活塞座,其中顶缸为圆盘状结构,在顶缸的下部具有圆形腔;所述活塞座的上部为圆柱形结构,其下部具有圆形内腔,且活塞座的上部伸入顶缸的圆形腔内,所述活塞座上端部的外壁与顶缸圆形腔的侧壁动密封,且活塞座的上部套有环形座,该环形座的内壁与活塞座的外壁动密封,且环形座与所述顶缸的底面固定;在所述环形座与活塞座的上端部之间形成环形油道,该环形油道与所述活塞座上的注油通道一端相通,注油通道的另一端接有进油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防止顶缸圆形腔的侧壁与活塞座的外壁卡滞,从而使顶缸顺畅地回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适于大规模运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试压卡箍部件,尤其涉及试压卡箍的顶缸回位机构。
技术介绍
试压卡箍是石油钻井平台上的一种重要设备,它主要用于对防喷器、四通等石油机械进行试压。现有的试压卡箍包括顶缸和活塞座,其中顶缸为圆盘状结构,在顶缸的上表面设有试压盲板,该顶缸的下部具有圆形腔;所述活塞座的上部为圆柱形结构,该活塞座的 上部伸入顶缸的圆形腔内,从而支撑起顶缸,且活塞座的外壁与顶缸圆形腔的侧壁之间为小余量的间隙配合。另外活塞座的中央竖向开有过油通道,该过油通道的下部与油管接头连通,在过油通道中竖向穿设有拉杆,该拉杆的上端与顶缸圆形腔的顶壁中央固定。需要对防喷器等试压时,先将防喷器固定在试压盲板上,然后通过向过油通道内注油来使拉杆向上移动,进而将顶缸顶起。完成试压后,再通过卸载油通道内的压力油来使拉杆向下移动,从而让顶缸下移回位;由于顶缸的面积较大,而拉杆又位于顶缸圆形腔的顶壁中央,这样就使顶缸受到的下拉力不均匀,从而极易导致顶缸圆形腔的侧壁与活塞座的外壁发生卡滞现象,致使顶缸回位不顺畅,甚至于不能回位,为此亟需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试压卡箍顶缸回位机构,它能使顶缸顺畅地下移回位。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试压卡箍顶缸回位机构,包括顶缸(I)和活塞座(2),其中顶缸(I)为圆盘状结构,在顶缸(I)的下部具有圆形腔;所述活塞座(2)的上部为圆柱形结构,其下部具有圆形内腔(2a),且活塞座(2)的上部伸入顶缸(I)的圆形腔内,其关键在于所述活塞座(2)上端部的外壁与顶缸(I)圆形腔的侧壁动密封,且活塞座(2)的上部套有环形座(3),该环形座的内壁与活塞座(2)的外壁动密封,且环形座(3)与所述顶缸(I)的底面固定;在所述环形座(3)与活塞座(2)的上端部之间形成环形油道(4),该环形油道(4)与所述活塞座(2)上的注油通道(2b) —端相通,注油通道(2b)的另一端接有进油接头(5)。本技术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使所述活塞座(2)上端部的外壁与顶缸(I)圆形腔的侧壁动密封,且活塞座(2)的上部套有环形座(3),该环形座的内壁与活塞座(2)的外壁动密封,且环形座(3)与所述顶缸(I)的底面固定;在所述环形座(3)与活塞座(2)的上端部之间形成环形油道(4),该环形油道(4)与所述活塞座(2)上的注油通道(2b) —端相通,注油通道(2b)的另一端接有进油接头(5)。需要顶杆下移回位时,通过进油接头(5)、注油通道(2b)向环形油道(4)内注油,此时压力油作用在环形座(3)上,从而使环形座(3)下移,进而带动顶缸(I)下移回位。由于压力油的压力作用在环形座的环形面上,进而使顶缸(I)的圆周方向受下拉力,且受力较为均匀,这样就能有效防止顶缸圆形腔的侧壁与活塞座的外壁卡滞,从而使顶缸顺畅地回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适于大规模运用。作为优化,所述注油通道(2b)为“7”字型结构,该注油通道(2b)水平段的左端与所述环形油道(4)相通,注油通道(2b)竖直段的下端开至所述圆形内腔(2a)的顶壁,且注油通道(2b)竖直段的下端接有所述进油接头(5)。为了便于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座(3)通过螺钉(6)与顶缸⑴的底面固定。有益效果本技术能有效防止顶缸圆形腔的侧壁与活塞座的外壁卡滞,从而使顶缸顺畅地回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适于大规模运用。附图说明 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本技术由顶缸I、活塞座2、环形座3、环形油道4、进油接头5和螺钉6构成,其中顶缸I为圆盘状结构,在顶缸I的下部具有圆形腔(图中未标出)。所述活塞座2的上部为圆柱形结构,活塞座2的下部具有圆形内腔2a,且活塞座2的上部伸入顶缸I的圆形腔内,从而支撑起顶缸I。作为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点,所述活塞座2上端部的外壁与顶缸I圆形腔的侧壁动密封。所述活塞座2的上部套有环形座3,该环形座3的内壁与活塞座2的外壁动密封,且环形座3通过螺钉6与所述顶缸I的底面固定。相应地,在所述环形座3与活塞座2的上端部之间形成环形油道4,该环形油道4与所述活塞座2上的注油通道2b —端相通,注油通道2b的另一端接有进油接头5。作为优化,所述注油通道2b为“7”字型结构,该注油通道2b水平段的左端与所述环形油道4相通,注油通道2b竖直段的下端开至所述圆形内腔2a的顶壁,且注油通道2b竖直段的下端接有所述进油接头5。需要顶缸I下移回位时,通过进油接头5、注油通道2b向环形油道4内注入压力油,需要顶缸I上移试压时,卸载环形油道4内的压力(即抽出环形油道4内的压力油)。本技术的其余结构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同,在此不做赘述。权利要求1.一种试压卡箍顶缸回位机构,包括顶缸(I)和活塞座(2),其中顶缸(I)为圆盘状结构,在顶缸(I)的下部具有圆形腔;所述活塞座(2)的上部为圆柱形结构,其下部具有圆形内腔(2a),且活塞座(2)的上部伸入顶缸(I)的圆形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座(2)上端部的外壁与顶缸(I)圆形腔的侧壁动密封,且活塞座(2)的上部套有环形座(3),该环形座的内壁与活塞座(2)的外壁动密封,且环形座(3)与所述顶缸(I)的底面固定;在所述环形座(3)与活塞座(2)的上端部之间形成环形油道(4),该环形油道(4)与所述活塞座(2)上的注油通道(2b) —端相通,注油通道(2b)的另一端接有进油接头(5)。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试压卡箍顶缸回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通道(2b)为“7”字型结构,该注油通道(2b)水平段的左端与所述环形油道(4)相通,注油通道(2b)竖直段的下端开至所述圆形内腔(2a)的顶壁,且注油通道(2b)竖直段的下端接有所述进油接头(5)。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试压卡箍顶缸回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座(3)通过螺钉(6)与顶缸⑴的底面固定。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试压卡箍顶缸回位机构,包括顶缸和活塞座,其中顶缸为圆盘状结构,在顶缸的下部具有圆形腔;所述活塞座的上部为圆柱形结构,其下部具有圆形内腔,且活塞座的上部伸入顶缸的圆形腔内,所述活塞座上端部的外壁与顶缸圆形腔的侧壁动密封,且活塞座的上部套有环形座,该环形座的内壁与活塞座的外壁动密封,且环形座与所述顶缸的底面固定;在所述环形座与活塞座的上端部之间形成环形油道,该环形油道与所述活塞座上的注油通道一端相通,注油通道的另一端接有进油接头。本技术能有效防止顶缸圆形腔的侧壁与活塞座的外壁卡滞,从而使顶缸顺畅地回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适于大规模运用。文档编号G01N3/02GK202362200SQ201120444408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0日专利技术者付永安, 冷波, 周家红, 陈建华, 陈远飞, 马家金 申请人:重庆中重石油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远飞马家金冷波陈建华周家红付永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中重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