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车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25213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1 0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客车车身,包括底盘骨架和底盘骨架上固定的车身骨架,车身骨架包括左右侧围,左右侧围上固定有特改骨架,除特改骨架设置处以外的左右侧围部分构成全承载车身结构;特改骨架包括左右侧围之间桥接的地板架,及左右侧围上分别固定的处于地板架下方的侧围架,侧围架与底盘骨架通过两者之间设置的固定连接结构固定连接。该客车车身将特改部分的特改骨架固定在车身骨架上,也就是将特改骨架从底盘骨架上分离出来,因此在特改时,这些特改骨架和底盘骨架之间就不会发生关系,从而在制造客车的特改结构时,特改结构可以在专用的生产模具上进行制造,实现车身骨架各模块胎具的通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身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客车车身
技术介绍
目前,客车的全承载式车身已经成为客车车身改进的发展趋势,例如申请号为 200910014786. I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说明书中公开的一种大型矩形管底架的大客车全承载车身,该全承载车身的底盘骨架直接与车身的左右侧围及地板架固定连接构成全承载车身结构,因此当其车身的地板为不同类型的平地板、凹地板、2+1商务车偏凹地板时,底盘骨架需根据不同的地板结构在客车的前桥模块、行李舱模块、后桥模块及后段模块作出相应的特改,但是由于在现有底盘骨架的生产模具上无法制造与特改结构相匹配的底盘骨架, 也就是底盘骨架的制造不能使用现有底盘骨架的生产模具,因此在客车车身制造过程中会有大量的间会用在特改结构的制造方面,从而造成客车的交车周期延长和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也就是目前的全承载式客车车身的制造存在如下工艺瓶颈全承载客车车身的特改性比较差,平地板、凹地板、2+1商务车偏凹地板往往需要对底盘骨架进行特改,这样一来会带来两个问题第一,技术资料处理时间长,延长了交车周期;第二,全承载前桥模块、行李舱模块、后桥模块及后段模块胎具无法通用,造成了全承载车成本高的问题。因此在客车车身的制造装配过程中,全承载合装(行业通用工艺),全承载底盘合装(宇通高档及公交全承载车采用工艺)工艺节拍较对应的非吊装全承载要长3-5天,从而造成了大批量制造时,全承载客车车身的人工成本控制、交车周期控制和产品原材料成本控制难以实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客车车身,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全承载客车车身的特改结构的制造耗费时间长、成本高的问题。该客车车身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客车车身,包括底盘骨架和底盘骨架上固定的车身骨架,所述车身骨架包括左右侧围,所述左右侧围上于客车的乘客门处、前轮前侧处、前轮后侧处、大行李舱处、后轮处、发动机处与牛腿处中的至少一处固定有特改骨架,除特改骨架设置处以外的左右侧围部分直接固定在底盘骨架上构成全承载车身结构;所述特改骨架包括左右侧围之间桥接的地板架,及左右侧围上分别固定的处于地板架下方的侧围架,两个侧围架之间具有供对应位置处的底盘骨架穿过的沿客车车身长度方向延伸的通道,所述侧围架与底盘骨架通过两者之间设置的固定连接结构固定连接。处于大行李舱处的侧围架与底盘骨架之间的固定连接结构为侧围架的底部横梁上设置的插接头和底盘骨架的底部横梁上对应开设的插接孔。处于前轮前侧处的侧围架与底盘骨架之间的固定连接结构为侧围架与底盘骨架之间设置的连接板和插接结构,所述连接板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在侧围架的侧端和底盘骨架的侧端上,所述插接结构为侧围架底部横梁上设置的插接头与底盘骨架的底部横梁上对应开设的插接孔。处于乘客门处,前轮后侧处,后轮处,发动机处和牛腿处的侧围架与底盘骨架之间的固定连接结构为相对两端分别固定在侧围架的侧端和底盘骨架的侧端的连接板。所述地板架为平地板或凹地板或2+1商务车偏凹地板用地板架。本技术的客车车身将特改部分的特改骨架固定在车身骨架的左右侧围上,也就是将特改骨架从底盘骨架上分离出来,因此在特改时,这些特改骨架和底盘骨架之间就不会发生关系,从而在制造客车的特改结构时,特改结构可以在专用的生产模具上进行制造,实现车身骨架各模块胎具的通用,使得全承载客车车身的特改结构的制造耗费时间缩短、制造成本降低。同时各部分特改骨架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轻量化的要求,进而使得全承载车身的吊装和半承载车身的吊装工艺节拍和工艺方式几乎完全相同,很好的解决了全承载的工艺瓶颈,满足低阶振动性能、静态刚强度性能、安全性及耐久性;全承载吊装工位焊接量减少到最少,基本与半承载吊装工位焊接量相当,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原料成本。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具有平地板的车身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乘客门部分位置的车身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前轮前侧部分位置的车身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前轮后侧部分位置的车身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大行李舱部分位置的车身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后轮部分位置的车身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发动机部分位置的车身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牛腿后侧部分位置的车身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具有凹地板的车身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实施例3中具有2+1商务车偏凹地板的车身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客车车身的实施例I :如图I至图7所示,该客车车身包括车身骨架的左右侧围I和底盘骨架2,左右侧围I上于客车的乘客门处、前轮前侧处、前轮后侧处、大行李舱处、后轮处、发动机处与牛腿处固定有特改骨架,该特改骨架包括桥接在左右侧围I 之间的地板架3,及处于地板架3下方的分别固定在左右侧围I上的侧围架4,其中,地板架 3为平地板用地板架,两个侧围架4之间具有供客车的底盘骨架2穿过的沿车身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通道,而侧围架4与底盘骨架2通过两者之间设置的固定连接结构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结构根据侧围架4在车身上的具体位置而具体设定,在车身结构中,车身骨架应该固定在底盘骨架的上方,也就是车身骨架的左右侧围I与底盘骨架2连接,其中,设置有侧围架4的左右侧围I通过侧围架4与底盘骨架2固定连接,其余部分的左右侧围I则直接与底盘骨架2固定连接而构成全承载车身结构,该部分结构属于现有技术,可参考
技术介绍
中的200910014786. I号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说明书的内容,此处不再详述。在使用时,现有技术中底盘骨架2上的特改部分(也就是特改骨架)被剥离至车身骨架上,因此特改部分可以使用专用的生产模具进行制造,车身可以通过车身骨架和底盘骨架2合装焊接成型,也就是车身骨架的生产过程与非承载客车车身骨架的生产过程大致相同,从而大大减小了车身制造所需要的时间。其中,在客车的大行李舱(如图5所示)处的固定连接结构为侧围架4的侧端底部设置的插接头6和底盘骨架2的底部对应开设的插接口,在使用时,底盘骨架2通过该插接结构与侧围架4固定连接,进而使得大行李舱处的车身骨架通过侧围架4与底盘骨架2之间的插接结构与底盘骨架固定连接。在客车的前轮前侧(如图3所示)处的固定连接结构为与上述插接结构类似的插接结构及侧围架4的侧端与底盘骨架2的侧面之间设置的连接板5,连接板5的两端分别固定侧围架的侧端和底盘骨架的侧面立柱上,其中,左侧的连接板5的两端与左侧侧围架4的侧端和底盘骨架2左侧侧端固定连接,右侧连接板5则与右侧侧围架4的侧端和底盘骨架 2的右侧侧面固定连接。处于乘客门(如图2所示)处,前轮后侧(如图4所示)处,后轮(如图6所示)处,发动机(如图7所示)处和牛腿(如图8所示)处的侧围架4与底盘骨架2之间的固定连接结构为相对两端分别固定在侧围架的侧端和底盘骨架2的左右两侧的连接板5,连接板5的具体数量根据侧围架4侧端的高度设定,例如由于处于前轮后侧的侧围架4侧端高度较高,因此侧围架4和底盘骨架2之间设置的连接板的数量为两对。本技术的客车车身的实施例2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地板架23为凹底板用地板架,该地板架处于实施例I中所述的地板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永胜倪四红郑长波崔春雷韩飞波李海鹏杨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