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折返式烘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44060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3 0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层折返式烘箱,包括设置进料口和出料口的箱体,箱体内设置烘干层和热风道,烘干层由间隔设置的导辊构成,导辊形成的排列沿箱体顺长向延伸,所述烘干层至少上下设置两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多层式烘箱,可实现制品在烘箱中多次往返,既保证了制品在烘箱中的有效运行长度又不增加烘箱的长度尺寸,降低了生产线的总体长度,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了占地面积,节约了基建与设备投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层折返式烘箱,适用于PVC地板、人工皮革、特别是水性人工皮革、PVC三防篷布、涂覆织物生产过程中的干燥和发泡。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目前PVC地板、人工皮革、PVC三防篷布、涂覆织物生产过程中的干燥和发泡烘箱均为单层通过式烘箱。在以上制品的生产过程中,生产效率均和烘箱的长度成正比,要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增加烘箱的长度,势必造成整条生产线长度的过长,现有生产线长度已在110米 125米,再长势必使生产车间更长,导致占地面积增大,加大基建和设备投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式烘箱,可实现制品在烘箱中多次往返,既保证了制品在烘箱中的有效运行长度又不增加烘箱的长度尺寸,降低了生产线的总体长度,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了占地面积,节约了基建与设备投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层折返式烘箱,包括设置进料口和出料口的箱体,箱体内设置烘干层和热风道,烘干层由间隔设置的导辊构成,导辊形成的排列沿箱体顺长向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层至少上下设置两层。所述两上下相邻烘干层中,上方的烘干层的尾端与下方的烘干层的首端为同侧上下对应设置并且上方的烘干层的尾端与下方的烘干层的首端形成料层折返处,料层折返处均设置换向辊筒;换向辊筒与动力装置连接。所述换向辊筒均设置于箱体外,所述换向滚筒和与其临近的烘干层的首端或者尾端之间的箱体上均设置用于料层折返的开口。所述最底层烘干层的导辊设置于纵梁上,纵梁位于箱体内且沿箱体顺长向水平延伸,最底层烘干层的导辊排列密度大于其他烘干层的导辊排列密度。所述烘干层共为上、中、下三层,且三层烘干层等长。所述热风道包括位于上层烘干层上方的上风道和位于中层烘干层与下层烘干层之间的下风道,所述上风道覆盖上层烘干层并由数个风箱单元组成,上风道的风箱单元为单向朝下送风结构,上风道的风箱单元设有向下送风的送热风嘴;所述下风道覆盖中层烘干层或者下层烘干层,且也由数个风箱单元组成,下风道的风箱单元为双向上下送风结构, 下风道的风箱单元顶部和底部分别对应中层烘干层和下层烘干层设有向上送风、向下送风的送热风嘴;所述上风道与下风道中上下对应的两风箱单元之间连通有副风道。所述箱体内对应料层设有用于张紧料层的张力机构。所述箱体为由型钢制成的长方体型的框架,框架的顶面以及侧面的外表面均设有保温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箱体内增加烘干层的层数可在不增加烘箱长度的情况下,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制品质量,料层的制品在烘箱中可多次往返,在烘箱内的运行长度相当于几个烘干层的长度,并且减少占地面积,减少基建和设备投资,提高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由图1所示的一种多层折返式烘箱,包括设置进料口 2和出料口 16的箱体5,所述箱体5为由型钢制成的长方体型的框架3,框架3的顶面以及侧面的外表面均设有由保温板组成的保温层4,箱体5的底外表面不设置保温层4,保温层4用于保温。箱体5内设置烘干层和热风道,所述烘干层共为上、中、下三层,箱体5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三层烘干层上层烘干层12、中层烘干层13和下层烘干层17等长且均沿箱体 5顺长向延伸。所述箱体5内对应料层1设有用于张紧料层1的张力机构11,张力机构11 位于上层烘干层12的上方。张力机构11为现有技术,故不详细叙述。所述两上下相邻烘干层中,上方的烘干层的尾端与下方的烘干层的首端为同侧上下对应设置并且上方的烘干层的尾端与下方的烘干层的首端形成料层折返处,即同一烘干层的料层1进入端为该烘干层的首端,料层1输出端为该烘干层的尾端。在本例中,上层烘干层12的左端与右端分别为该烘干层的首端与尾端,中层烘干层13的右端与左端分别为该烘干层的首端与尾端,下层烘干层17的左端与右端分别为该烘干层的首端与尾端,并且箱体5的进料口 2位于箱体5的左端并与上层烘干层12的首端对应设置,箱体5的出料口 16位于箱体5的右端并与下层烘干层17的尾端对应设置,所以,上层烘干层12的尾端与中层烘干层13的首端形成第一料层折返处,中层烘干层13的尾端与下层烘干层17的首端形成第二料层折返处,第一、第二料层折返处分别设置第一换向辊筒15、第二换向辊筒20,所述第一换向辊筒15、第二换向辊筒20均设置于箱体5外,第一换向辊筒15、第二换向辊筒 20和与其临近的烘干层的首端或者尾端之间的箱体5上均设置用于料层1折返的开口 14 即第一换向辊筒15、第二换向辊筒20分别位于箱体5的左右两端外,箱体5右端上下设置两开口 14,箱体5左端也上下设置两开口 14,使料层1从进料口 2进入到箱体5内,经过上层烘干层12的首、尾端再穿出箱体5外,绕过第一换向辊筒15后再折返进入箱体5内,经过中层烘干层13的首端、尾端再穿出箱体5外,绕过第二换向辊筒20后再折返进入箱体5 内,经过下层烘干层17的首端、尾端再从箱体5出料口 16处排出。并且料层1的制品下表面始终与各个烘干层——上层烘干层12、中层烘干层13以及下层烘干层17的导辊10的上母线相切经张力机构11运行出烘箱,完成料层1制品的干燥或发泡。所述第一换向辊筒 15、第二换向辊筒20各与一套动力装置连接,动力装置包括电机和减速器,第一换向辊筒 15、第二换向辊筒20分别由一套电机和减速器带动,第一换向辊筒15、第二换向辊筒20均由电机经减速机构传动绕辊筒轴心转动,牵引制品以设定的速度运行。上层烘干层12、中层烘干层13和下层烘干层17结构相同,均由间隔设置的若干导辊10构成,导辊10的长度方向为沿箱体5的宽度延伸,导辊10形成的排列沿箱体5顺长向延伸且各导辊10的轴心相连形成拱形。所述箱体5内设有立柱9和纵梁18,立柱9为竖直间隔设置的若干个,上层烘干层12、中层烘干层13和下层烘干层17的导辊10均设置于辊轴上,辊轴设置于轴承座上,上层烘干层12和中层烘干层13内的导辊10通过各自的轴承座设置于立柱9上,所述下层烘干层17的导辊10通过其轴承座设置于纵梁18上,纵梁18位于箱体5内且沿箱体5顺长向水平延伸,下层烘干层17的导辊10设置于纵梁18上可便于灵活控制导辊10的数量,并且由于料层1的制品经过上层烘干层12和中层烘干层13的热风烘烤,料层1制品变软,当料层1制品经过下层烘干层17时,为了避免料层1在下层烘干层17内的两导辊10之间下坠,所以下层烘干层17的导辊10排列密度大于上层烘干层12的导辊10排列密度以及中层烘干层13的导辊10排列密度,即下层烘干层17的导辊10的数量大于上层烘干层12以及中层烘干层13的导辊10。所述热风道包括位于上层烘干层12上方的上风道和位于中层烘干层13与下层烘干层17之间的下风道,所述上风道由数个设置于箱体5内的风箱单元8组成并覆盖上层烘干层12,上风道的风箱单元8为单向朝下送风结构,上风道的风箱单元8的底面设有向下送风的数十排送热风嘴6 ;所述下风道覆盖中层烘干层13或者下层烘干层17,且也由数个设置于箱体5内的风箱单元19组成,下风道的风箱单元19为双向上下送风结构,下风道的风箱单元19顶面和底面分别对应中层烘干层13和下层烘干层17设有向上送风、向下送风的送热风嘴6,向上送风、向下送风的送热风嘴6也各设置数十排,送热风嘴6均吹向制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保平靳保琪靳启营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市鼎鑫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