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调整传动间隙的蜗轮蜗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56338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23 15:59
自动调整传动间隙的蜗轮蜗杆装置,包括安装在箱体上的蜗轮和与之啮合的蜗杆,蜗杆由杆状蜗杆和套状蜗杆组成;杆状蜗杆和套状蜗杆同轴装配在一起,其周向通过键连接为一体;在杆状蜗杆和套状蜗杆中间设有用于调整的间隙;杆状蜗杆通过右端支承以及轴承座轴向固定于箱体上,套状蜗杆与左端支承装配为一体,在箱体的左侧设有套筒,轴承座安装在套筒中,套筒与轴承座之间形成油腔,在箱体左侧与套筒对应的位置设有输油接口,套状蜗杆端部设有端盖,与杆状蜗杆形成的空腔内安装有弹簧。采用本装置的结构,通过控制压力油的压力,可以方便地控制传动间隙,避免了装拆传动机构配磨调整垫片的不便,尤其适合于机构复杂、维修空间紧张的情况。(*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创造涉及一种蜗轮蜗杆传动装置,该装置可以自动调整蜗轮蜗杆的传动间隙,属于机械传动领域。
技术介绍
在机床B轴、转台的设计中,蜗轮蜗杆传动装置因为其传动平稳、传动比大而广泛应用。由于蜗轮蜗杆接触面磨损后,蜗杆齿和蜗轮齿之间产生比较大的间隙,此间隙会影响系统的传动精度和传动平稳性,产生噪声。蜗轮蜗杆因磨损而产生的较大间隙通过手工配磨调整垫调整,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创造提供一种可以自动调整传动间隙、补偿磨损间隙、保持传动精度的蜗轮蜗杆传动装置。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自动调整传动间隙的蜗轮蜗杆装置,包括安装在箱体上的蜗轮(6)和与之啮合的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蜗杆由杆状蜗杆(7)和套状蜗杆(8)组成;杆状蜗杆(7)和套状蜗杆(8)同时与蜗轮(6)啮合,杆状蜗杆(7) 和套状蜗杆(8)同轴装配在一起,其周向通过键(9)连接为一体;在杆状蜗杆(7)和套状蜗杆(8 )中间设有用于调整的间隙(6 );杆状蜗杆(7 )通过右端支承以及轴承座(21)轴向固定于箱体上,套状蜗杆(8)与左端支承装配为一体,在箱体的一侧设有套筒(25),轴承座(17) 安装在套筒(25)中,且可以在套筒(25)内轴向移动,箱体的端盖(14)与轴承座(17)和套筒(25)形成封闭油腔,在箱体一侧与套筒(25)对应的位置设有输油接口(13),套状蜗杆(8)端部设有端盖(18),端盖(18)与杆状蜗杆(7)形成的空腔(20)内安装有弹簧(15),杆状蜗杆(7)左侧端部及右侧轴承部设有限位装置。所述的右端支承包括轴承(3、4、5),轴承(3、4、5)固定在轴承座(21)上,轴承座 (21)通过螺钉(23)固定在箱体上。所述的左端支承包括轴承(10、11、12 ),轴承(10、11、12 )固定在轴承座(17 )上。所述的限位装置为挡圈或螺母。所述的杆状蜗杆(7)与带轮(1)通过涨套(2)连接。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创造采用上述结构,杆状蜗杆作为固定端通过支承轴向固定在箱体上,套状蜗杆作为浮动端支承可以轴向移动;杆状蜗杆、套状蜗杆一起驱动蜗轮转动;杆状蜗杆、套状蜗杆中间存在供调整用的间隙;箱体一侧设有输油接口,通过输油接口输入压力油,箱体的端盖与左侧支承的轴承座和套筒形成封闭油腔,相当于一个油缸,左侧支承的轴承座相当于活塞,可以在套筒内轴向移动,在压力油作用下,带动套状蜗杆与杆状蜗杆轴向相对运动,使杆状蜗杆和套状蜗杆之间的间隙发生改变。采用本装置的结构,通过控制压力油的压力,可以方便地控制传动间隙,避免了装拆传动机构配磨调整垫片的不便,尤其适合于机构复杂、维修空间紧张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自动调整传动间隙的蜗轮蜗杆装置,包括箱体,在箱体内安装杆状蜗杆7和套状蜗杆8,杆状蜗杆7和套状蜗杆8同时与蜗轮6啮合,杆状蜗杆7和套状蜗杆8同轴装配在一起,其周向通过键9连接为一体;杆状蜗杆7与带轮1通过涨套2连接在一起,为蜗轮蜗杆装置提供动力输入。杆状蜗杆7通过右端支承以及轴承座21轴向固定于箱体上,右端支承包括轴承3、4、5,轴承3、4、5固定在轴承座21上,轴承座21通过螺钉23固定在箱体上。 套状蜗杆8与左端支承装配为一体,左端支承包括轴承10、11、12,轴承10、11、12固定在轴承座17上。在箱体的一侧设有套筒25,轴承座17安装在套筒25中,且可以在套筒25内轴向移动,箱体的端盖14与轴承座17和套筒25形成封闭油腔,在箱体一侧与套筒25对应的位置设有输油接口 13,由于轴承座17可以轴向移动,通过左端支承带动套状蜗杆8相对于杆状蜗杆7轴向移动。杆状蜗杆7和套状蜗杆8之间存在间隙16,套状蜗杆8相对于杆状蜗杆7轴向移动,间隙16随之增大或减小。端盖18与套状蜗杆8通过螺钉19把连接为一体,端盖18与杆状蜗杆7形成的空腔20内安装有弹簧15,通过弹簧15对运动的杆状蜗杆 7进行复位。杆状蜗杆7左侧端部设有挡圈M,使杆状蜗杆7和套状蜗杆8不致脱离。在杆状蜗杆7的右侧轴承部设有挡圈22,在挡圈22和右端支承作用下,确定杆状蜗杆7的轴向位置。其中挡圈24、挡圈22也可以用螺母代替,起到限位作用。权利要求1.自动调整传动间隙的蜗轮蜗杆装置,包括安装在箱体上的蜗轮(6)和与之啮合的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蜗杆由杆状蜗杆(7)和套状蜗杆(8)组成;杆状蜗杆(7)和套状蜗杆 (8)同时与蜗轮(6)啮合,杆状蜗杆(7)和套状蜗杆(8)同轴装配在一起,其周向通过键(9) 连接为一体;在杆状蜗杆(7 )和套状蜗杆(8 )中间设有用于调整的间隙(6 );杆状蜗杆(7 ) 通过右端支承以及轴承座(21)轴向固定于箱体上,套状蜗杆(8)与左端支承装配为一体, 在箱体的左侧设有套筒(25),轴承座(17)安装在套筒(25)中,且可以在套筒(25)内轴向移动,箱体的端盖(14)与轴承座(17)和套筒(25)形成封闭油腔,在箱体一侧与套筒(25)对应的位置设有输油接口(13),套状蜗杆(8)端部设有端盖(18),端盖(18)与杆状蜗杆(7) 形成的空腔(20)内安装有弹簧(15),杆状蜗杆(7)左侧端部及右侧轴承部设有限位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整传动间隙的蜗轮蜗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端支承包括轴承(3、4、5),轴承(3、4、5)固定在轴承座(21)上,轴承座(21)通过螺钉(23) 固定在箱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整传动间隙的蜗轮蜗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端支承包括轴承(10、11、12 ),轴承(10、11、12 )固定在轴承座(17 )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整传动间隙的蜗轮蜗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装置为挡圈或螺母。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自动调整传动间隙的蜗轮蜗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状蜗杆(7 )与带轮(1)通过涨套(2 )连接。专利摘要自动调整传动间隙的蜗轮蜗杆装置,包括安装在箱体上的蜗轮和与之啮合的蜗杆,蜗杆由杆状蜗杆和套状蜗杆组成;杆状蜗杆和套状蜗杆同轴装配在一起,其周向通过键连接为一体;在杆状蜗杆和套状蜗杆中间设有用于调整的间隙;杆状蜗杆通过右端支承以及轴承座轴向固定于箱体上,套状蜗杆与左端支承装配为一体,在箱体的左侧设有套筒,轴承座安装在套筒中,套筒与轴承座之间形成油腔,在箱体左侧与套筒对应的位置设有输油接口,套状蜗杆端部设有端盖,与杆状蜗杆形成的空腔内安装有弹簧。采用本装置的结构,通过控制压力油的压力,可以方便地控制传动间隙,避免了装拆传动机构配磨调整垫片的不便,尤其适合于机构复杂、维修空间紧张的情况。文档编号F16H1/16GK202280793SQ20112043023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3日专利技术者乔保中, 刘春时, 姜庆凯, 李宪凯, 王家兴, 盖立亚, 郭秀英 申请人:沈阳机床(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时李宪凯郭秀英乔保中姜庆凯王家兴盖立亚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机床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