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破型信号传输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28921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3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刺破型信号传输线,包含:一排线及多个导电端子,该排线内设有多条导线供导电端子对接,各导线界定有一包覆部及长度介于0.01mm~4mm之间的一开放部,其包覆部位置处披覆有一第一披覆层,并于该等第一披覆层外缘共同披覆有一第二披覆层;以于信号传送时可以通过所述开放部的界定降低其残枝效应(Stub?effect)并于数字信号传送时达到阻抗匹配与降低串音干扰现象产生的功效。(*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刺破型信号传输线
本技术涉及一种信号传输线,尤指一种通过开放部的界定降低残枝效应 (Stub effect)并可于数字信号传送时具有较佳的阻抗匹配与降低串音干扰现象的刺破型信号传输线。
技术介绍
现行电子设备依照不同硬体的传输界面具有不同的传输排线及转接头,例如 USB2. 0界面及USB3. 0界面及SATA界面及HDMI界面为现行较为常见的传输界面,且该些传输界面同时延伸有以刺破方式电气连接传输排线与连接器的技术产生;请参阅图IA及图1B,如图所示于现有技术中其排线1于设计上需先个别在信号传输线材11上纵向包覆一内绝缘层12以避免信号传输线材11相互导通触接,而后再于内绝缘层12上布置一外绝缘层13包覆,并将其排线1与多个导电端子20相互组设,该等导电端子20 —端形成有一对接部21,而另端形成有多个刺破部22,而于排线1与所述导电端子20组设时,该等刺破部22则穿过所述外绝缘层13及内绝缘层12并电气连接所述信号传输线材11,以完成电性导通的目的,其中所述刺破部端缘定位于外绝缘层13外侧形成有一残枝部221,而所述排线1传送数字信号时,由于数字信号包含有直流至高频的弦波信号成分,并为一宽频信号,且其数字信号的频宽是与此数字信号的上升时间(Rise time)成反比。其中低速信号上升时间较长,具有较低频宽,而数字信号会直接经由刺破部22直接流向对接部21,可避免受残枝部221的影响而完成信号传输的目的,而随着数字信号传输速率越来越快,上升时间越来越短,数字信号所包含的频宽越来越大,但由于残枝部221所产生的寄生电容与电感效应将会影响数字信号的高频成分,进而造成信号传输线材11与导电端子20的刺破部22具有较大的阻抗变异,且影响数字信号传递时的完整性与产生较大的串音干扰现象。故,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缺点,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刺破型信号传输线的新型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通过开放部的界定调整导线的残枝效应,可于数字信号传送时降低阻抗变异维持信号传递时的完整性,并降低串音干扰现象的刺破型信号传输线。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刺破型信号传输线,包含一排线及多个导电端子,该排线内设有多条导线,各导线分别界定有一包覆部及一开放部,其各包覆部位置外缘处披覆有一第一披覆层,并于该等第一披覆层外缘共同披覆有一第二披覆层,且该开放部界定的长度介于0. Olmm 4mm之间,而该等导电端子一端形成有一对接部,而另端则形成有对接所述导线的多个穿刺部;实施时,其中所述各导电端子在两对应的穿刺部间形成有一通道。实施时,其中所述两对应穿刺部间的通道一端形成有一定位槽。实施时,其中所述排线传输为数位信号数字信号,与其该数字信号的频宽是与该数字信号的爬升上升时间(Rise time)所对应的有效频宽的信号,且其该上提升时间(Rise time)界定的范围为< 250 pico sec (250 X 10_12sec)。实施时,其中该刺破型信号传输线与一接头配置组设。实施时,其中所述接头具有一底座及一对应盖合前述该底座的盖体。实施时,其中所述底座具有一容置部。实施时,所述盖体相对应于所述底座的一侧具有一定位部。实施时,其中所述开放部位置处具有一弯折部,该弯折部相对所述盖体延伸且定位于所述定位部。实施时,其中所述穿刺部穿刺所述第一披覆层及所述第二披覆层以对接所述导线。因此通过所述开放部的界定可降低其残枝效应(Stub effect)并于数字信号传送时可达到阻抗匹配与降低串音干扰现象的功效;故本技术具有下列优点1.降低数字信号受串音干扰的现象产生;2.提高数字信号传输的完整性。附图说明图IA为现有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IB为现有技术的组合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排线剖视图;图5A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一;图5B为本技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二 ;图5C为本技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三;图6A为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实施分解示意图;图6B为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立体示意图;图7A为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7B为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平面示意图;图7C为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图7D为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8A为本技术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8B为本技术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图9A为本技术通过时域分析仪(TDR)第一实施方式的测试图示一;图9B为本技术通过时域分析仪(TDR)第一实施方式的测试图示二 ;图IOA为本技术通过时域分析仪(TDR)第二实施方式的测试图示一;图IOB为本技术通过时域分析仪(TDR)第二实施方式的测试图示二 ;图IlA为本技术通过时域分析仪(TDR)第三实施方式的测试图示一;图IlB为本技术通过时域分析仪(TDR)第三实施方式的测试图示二 ;图12A为本技术通过时域分析仪(TDR)第四实施方式的测试图示一;图12B为本技术通过时域分析仪(TDR)第四实施方式的测试图示二 ;图13A为本技术通过时域分析仪(TDR)第五实施方式的测试图示一;图13B为本技术通过时域分析仪(TDR)第五实施方式的测试图示二。附图标记说明3-刺破型信号传输线;40-排线;41-导线;411-包覆部;412-开放部;413-弯折部;42-第一披覆层;43-第二披覆层;50-导电端子;51-对接部;52-穿刺部;521-通道;522-定位槽;60-接头;61-底座;611-容置部;62-盖体;621-定位部。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请参阅图2、图3及图4所示,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立体组合图及排线剖视图,本技术的刺破型信号传输线3包含有一排线40,该排线40内设置有多条导线41,其各导线41 一端位置处界定有一包覆部411,而相对包覆部另一端界定有一开放部412,所述包覆部411位置外缘处披覆有一第一披覆层42,并于各第一披覆层42 外缘共同披覆有一第二披覆层43,且该开放部412界定的长度介于0. Olmm 4mm之间;其中所述排线40的第一披覆层42及第二披覆层43为一种具不导电特性的材料, 通过前述第一披覆层42及第二披覆层43可防止内部导线41间短路现象并同时保护内部导线41,以避免该排线40受环境温度与湿度的影响而造成腐蚀;多个导电端子50,该等导电端子50 —端形成有一对接部51,而另端则形成有多个穿刺部52,且各导电端子50在两对应的穿刺部52间形成有一通道521,并于两对应穿刺部 52间的通道521 —端形成有一定位槽522 ;所述穿刺部52对接所述导线41,且使导线41的位置相对设置于所述通道521或通过所述通道521设置于该定位槽522内,使其导电端子 50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大裕刘大源刘登兰章本华
申请(专利权)人:高位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