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采输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09648 阅读: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3 0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采输血器,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采血、留样、献血者标识三者一体化,从而达到安全,高效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采血针,所述采血袋的采血袋出口连接第二导管,第二导管经第一三通管、第四导管、第五导管连接血浆贮存袋进口和保存液出口,所述第五导管上设有第一开关夹,采血针与采血袋之间经分流器连接有两个以上的可分离的血样采集管,分流器与血样采集管之间的第六导管上设有第二开关夹,分流器与采血袋进口之间的第一导管上设有第三开关夹,血样采集管上设有采样针,采样针连接第六导管。与现有技术相比,在采血针与采血袋之间设置分流器对血样进行分流,实现留取最初采集到的血液和停止采血后滞留在导管内的血液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采集血液的多功能采输血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全国血站系统广泛使用的一次性采输血器存在如下诸多不足1.采输血器只能用于采血,并不具备留样功能,由于采血和留样是两个完全分离的操作,操作者会在采血前或采血后,给献血者赋予一个唯一的献血码,同时分别各给血袋及留取血液后的标本粘贴相同的身份标识(献血码),以实现三者的一致性,但实际工作中,难免会因人为因素造成留取的标本、血液与献血者之间出现不一致情况(例两人同时采血时出现的交叉放样及交叉粘贴身份标识差错),而造成差错事故的发生;2.容易造成血液浪费的同时可能影响血袋内血液的容量,去白细胞采输血器的采血针至血袋间导管内往往会存在7ml血液被浪费(因过滤白细胞,将血液从母袋移至转移袋中后,母袋连同导管将被丢弃),而无法利用,血液经白细胞过滤盘时也有一定的损失,在增加留样(如骨髓标本)时,若不人为增加采集量也可能导致血袋内血容量的偏差;3.影响检测结果,一般的留样模式是将已采入血袋的血液(已经与血袋内血液保存液充分混勻)经采血针头,在试管内负压的作用下,将血液从血袋内经导管吸入试管内,第一支标本为导管内血液,通常未被稀释,但留取的第二支、第三支标本将会被稀释(实际工作中至少需要留取两支标本),可能不同程度会影响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4.存在被污染的风险,现有的留样、采血模式是先采集完血液后再留取标本,那么,最先采集到的血液必定先流入到血袋内,因此,容易将皮肤上的残留细菌带入采血袋内,存在一定的血液被细菌污染的风险;5.复检再检流程繁琐且不安全,当标本需要进行复检再检时,检测人员需到储存血液的部门进行血袋找寻,并提取导管内的血液进行再次检测,程序复杂,工作量增大(工作人员需将导管剪断,把血液重新放入试管内,同时将导管上的献血码标签撕下,粘贴在试管上进行检测),同时,提取的导管辫样也容易因人为核对疏忽而造成差错的发生;6.存在职业暴露的危险,工作人员容易被采血针刺伤手指,留样过程中,工作人员左手持试管,右手持采血针将针扎入试管的盖帽处,由于面积较小,很容易刺伤手指;7.不利于血液的放行管理,由于留样控制环节还不能确保100%正确,卫生部在颁布血站质量管理规范时,为了控制及发现留样标本前后不一致的差错事故,制定了血液批放行控制程序,为了实施批放行操作,人为将存在时间和空间紧密关联的血液标本,设立为一个绑定批次,只有当同一批次内所有的标本均被检测且确认无误后,才能对标本关联的血液进行放行,就会使血液的可放行时间延后,在用血紧张的情况下,为了使血液能尽快放行,而加快检测速度,也将会增加检测的成本;8.不利于血液从献血者血管到患者血管全过程的有效监控和溯源,现采血、留样、赋予献血码仍为三个不同的手工操作环节,尚不能实现实时的全程计算机管理,故不能实现血液产品在采供血全过程的有效监控及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9.集中化检测存在一定的风险,集中化检测是采供血机构发展的趋势,但其只能对检测的标本负责(复检再检仍用原标本进行检测),在血液、标本、献血者之间无法确保百分百正确且一致的情况下,按照标本的检测结果放行血液,存在一定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采输血器,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采血、留样、 献血者标识三者一体化,避免差错,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程序,从而达到安全,高效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 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采输血器,包括采血针,采血针通过第一导管连接采血袋的采血袋进口,所述采血袋的采血袋出口连接第二导管,第二导管经第一三通管、第四导管、第五导管连接血浆贮存袋的血浆贮存袋进口和血液保存液袋的保存液出口,所述第五导管上设有第一开关夹,所述采血针与采血袋之间经分流器连接有两个以上的可分离的血样采集管,所述分流器与血样采集管之间的第六导管上设有第二开关夹,分流器与采血袋进口之间的第一导管上设有第三开关夹,所述血样采集管上设有采样针,采样针连接第六导管。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二导管上设有装载血液的贮血袋,所述第二导管连接贮血袋的贮血袋进口,贮血袋的贮血袋出入口经第三导管连接第一三通管。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分流器由第二三通管和第三三通管组成,所述第二三通管设置在第一导管上的第三开关夹前端,其中两端连通采血针与采血袋,第二三通管的第三端经第七导管连接第三三通管的一端,所述第三三通管的另外两端经第六导管连接采样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分流器由四通管和第三三通管组成,所述四通管设置在第三开关夹前端的第一导管上,所述四通管的三端分别经第一导管连通采血针与采血袋、经第三三通管和第六导管连通血样采集管,所述四通管上设有空气收纳袋,所述空气收纳袋经第八导管连接四通管,所述第八导管上设有第四开关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采样针的外部包覆有可外翻裸露出采样针的采样针胶套。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采样针与血样采集管的采集管胶帽的外部包覆有用于稳固采样针与血样采集管的防脱胶套,所述采集针设置在采集管胶帽的上端,当采集时,按下采集针以使采集针穿透采集管胶帽并将血液弓I导至血样采集管内。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采样针上设有抽负压针,所述抽负压针连通设置在采样针后端针座上的负压胶帽,所述抽负压针设置在采样针胶套内。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二导管与贮血袋之间经第四三通管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九导管连接第五三通管,另一路经第十导管连接第五三通管,所述两路导管汇流后经第五三通管、第十一导管连接贮血袋进口,所述第九导管上设有连通的血液白细胞过滤器,所述血液白细胞过滤器与第五三通管连接的一侧的第九导管上设有第五开关夹,所述第十导管上设有第六开关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血样采集管、采血袋、贮血袋和血浆贮存袋上分别印有具有相同标识的识别码,所述识别码为二维识别码或条形码。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一导管的总长度为970mm,第一导管在距离150mm处设置第二三通管或在距离820mm处设置四通管,内径为4mm ;第二导管的长度为250mm,内径为4mm ;第三导管的长度为680mm,内径为4mm ;第四导管的长度为350mm,内径为4mm ;第五导管的长度为350mm,内径为4mm ;第六导管的长度为30mm,内径为4mm,;第七导管的长度为5-lOmm, 内径为4mm ;第九导管的总长度为260mm,白细胞过滤器到第五三通管之间的第九导管的长度为60mm,内径为4mm ;第十导管的长度为260mm,内径为4mm ;第十一导管的长度为61mm, 内径为4mm ;空气收纳袋采用7ml或1. 5ml的空气收纳袋。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在采血针与采血袋之间设置分流器对血样进行分流,实现留取最初采集到的血液以及停止采血后滞留在导管内的血液为标本的功能,防止留取进入采血袋与血液保存液混合后的血液为标本,而影响检测结果;同时能够使采血、留样、献血者标识一次性完成,在每个血袋上及血样采集管上设置相同的识别码,采血时赋予献血者与血袋及血样采集管相同的识别码(通过计算机实现),能够确保标本、血袋与献血者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实现导管内废弃血液有效利用的同时确保血袋内血液的容量, 从而有效的保证血液安全,避免血液浪费;科学管理,实现采供血全过程计算机实时有效监控,最终达到提高质量及工作效率的目的。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爱莲杨宝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血液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