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莞榆专利>正文

逆变器的内装控制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79705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9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逆变器的内装控制线,应用于具有壳体和电路板的逆变器,内装控制线包含:母接头,设置有:多个电力线、至少两讯号线和一接地线;公接头,设置有:多个电力线、至少两讯号线和一接地线;其中,电力线的一端是成对电性连接有电力接头,两讯号线的一端是分别电性连接于两讯号接头,接地线的一端是电性连接于一接地接头,且该多个电力端子、该多个讯号端子和该接地端子是均设置于公、母接头内;且,该公、母接头是设置于该逆变器的壳体,而该讯号接头、接地接头、以及该公、母接头各自的所述电力接头是均电性连接于该逆变器内的电路板。以同时兼具电力整合和电力分流功能,并能克服现有缺失。(*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内装控制线,特别是指一种同时兼具有电力整合和电力分流功能且应用于逆变器的内装控制线
技术介绍
随着环保意识的日趋高涨,目前已有各式各样的发电装置加入环保发电的行例, 例如太阳能发电或风力发电等,以利用大自然的力量产生电力,进而提供给人们使用。上述各式发电装置所产生的电力,是须经由逆变器的转换再传输出去,请参阅图1 所示,该现有的逆变器9是连接有一母头内装线91、公头内装线92以及多个未标示元件符号的其它线,且该现有的逆变器9是具有以下缺失1、由于不同使用者各有不同的使用长度需求,因此制造商往往以最长的公、母头内装线92、91来连接于逆变器9,从而因为长度过长、过于累赘而造成施工、搬运均不易,且亦不易包装,甚至于亦颇占空间。2、公、母头内装线92、91与逆变器9的壳体(未标示元件符号)之间是须加装固定头93,以能防水、防水气,惟加装固定头93却反而造成成本的增加。3、由于公、母头内装线92、91是直接电性焊接于逆变器9内的电路板(图未示), 因此,当有任一线故障时,就必须整台丢弃,再换新,显然过于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克服现有缺失且还能同时兼具有电力整合和电力分流功能的内装控制线。因此,本技术是提供一种逆变器的内装控制线,是应用于一逆变器,该逆变器是具有一壳体以及一位于该壳体内的电路板,该内装控制线包含一母接头,是设置有多个电力线,该多个电力线的一端是成对电性连接有一电力接头,该多个电力线的另一端则分别电性连接有一电力端子;至少两讯号线,该两讯号线的一端是分别电性连接于两讯号接头,该两讯号线的另一端则分别电性连接有一讯号端子; 一接地线,其一端是电性连接于一接地接头,另一端则电性连接有一接地端子,且该多个电力端子、该多个讯号端子和该接地端子是均设置于母接头内;以及,一公接头,是设置有多个电力线,该多个电力线的一端是成对电性连接有一电力接头,该多个电力线的另一端则分别电性连接有一电力端子;至少两讯号线,该两讯号线的一端是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的两讯号接头,该两讯号线的另一端则分别电性连接有一讯号端子;一接地线,其一端是电性连接于所述的接地接头,另一端则电性连接有一接地端子, 且该多个电力端子、该多个讯号端子和该接地端子是均设置于公接头内;其中,该公、母接头是设置于该逆变器的壳体,而该讯号接头、接地接头、以及该公、母接头各自的所述电力接头是均电性连接于该逆变器内的电路板。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公接头的该两讯号线是两两相互缠绕在一起,且该母接头3的该两讯号线是两两相互缠绕在一起。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公接头和该母接头是均为塑材元件而与逆变器的壳体之间能够防水、防水气。由此,除了能同时兼具电力整合和电力分流的功效之外,是还具有以下功效1、由于仅有公、母接头露出于逆变器之外,因此不会有线体长度过长、过于累赘的缺失,换言之,本技术设计在施工上和搬运上均容易,且亦易于包装,甚至不占空间。2、公、母接头本身即为塑材元件且与逆变器壳体密接,因此,完全不需加装现有的固定头,换言之,即不会增加成本。3、由于户外控制缆线是可另外连接,因此,纵使户外控制缆线发生故障,亦只要换新的户外控制缆线即可,不需将整台逆变器丢弃,换言之,即不会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逆变器的内装线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装控制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内装控制线组装于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利用一户外控制缆线而连接于两逆变器之间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6-母接头;61-电力线;611-电力接头;62-讯号线;621、622_讯号接头;63-接地线;631-接地接头;7-公接头;71-电力线;711-电力接头;72-讯号线; 73-接地线;8、9_逆变器;81-壳体;91-母头内装线;92-公头内装线;93-固定头。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是提供一种逆变器的内装控制线,请参阅图2、3所示,该内装控制线是应用于一逆变器8,该逆变器8是具有一壳体81以及一位于该壳体81内的电路板(图未示),该内装控制线是包含以下构件。一母接头6,是设置有多个电力线61,该多个电力线61的一端是成对电性连接有一电力接头611,该多个电力线61的另一端则分别电性连接有一图未示的电力端子;至少两讯号线62,该两讯号线62的一端是分别电性连接于两讯号接头621、622,该两讯号线 62的另一端则分别电性连接有一图未示的讯号端子;以及,一接地线63,其一端是电性连接于一接地接头631,另一端则电性连接有一图未示的接地端子。且,该多个电力端子、该多个讯号端子和该接地端子是均设置于母接头6内。以及;一公接头7,是设置有多个电力线71,该多个电力线71的一端是成对电性连接有一电力接头711,该多个电力线71的另一端则分别电性连接有一图未示的电力端子;至少两讯号线72,该两讯号线72的一端是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的两讯号接头621、622,该两讯号线72的另一端则分别电性连接有一图未示的讯号端子;以及,一接地线73,其一端是电性连接于所述的接地接头631,另一端则电性连接有一图未示的接地端子。且,该多个电力端子、该多个讯号端子和该接地端子是均设置于公接头7内。由此,如图2所示,由图的左侧到右侧为电力整合,因为公、母接头7、6内的该多个端子,是将两电力线61、71合并在一电力接头611、711,故具有电力整合功效;反之,由图的右侧到左侧为电力分流,举例而言,当发电装置所产生的电力为20安培,则经由分流的后4将拆分成两个10安培的电力而适供相对应的用电设备(图未示)使用。其中,如图3所示,该公、母接头7、6是设置于该逆变器8的壳体81,而该讯号接头 621、622、接地接头631、以及该公、母接头7、6各自的所述电力接头611、711是均电性连接于该逆变器8内的电路板。再者,所述公接头7的该两讯号线72是两两相互缠绕成对绞线,则能进一步降低讯号线间的干扰,且该母接头6的该两讯号线62亦两两相互缠绕成对绞线,则能进一步降低讯号线间的干扰。又,该公接头7和该母接头6是均为塑材元件而与逆变器的壳体81之间具有可防水、防水气的功能。请参阅图4所示,通过本技术特殊设计的内装控制线,以在组装于逆变器8的壳体81时,是仅有公、母接头7、6露出于逆变器的壳体81外,完全没有现有又长、又累赘的线体存在。再者,本技术此等特殊设计的内装控制线,是还能在两台本技术逆变器 8之间连接有本案申请人早几天前申请的另一件新型专利案「户外控制缆线」,该户外控制缆线的一端接头是电性插接于一逆变器8的公接头7,而另一端则电性插接于另一逆变器8 的母接头6,使能确实达到电力整合和电力分流的功能。本技术特点与功效除了能同时兼具电力整合和电力分流的功效之外,是还具有1、由于仅有公、母接头7、6露出于逆变器8之外,因此不会有线体长度过长、过于累赘的缺失,换言之,本技术设计在施工上和搬运上均容易,且亦易于包装,甚至不占空间。2、公、母接头7、6本身即为塑材元件且与逆变器壳体81密接,因此,完全不需加装现有的固定头,换言之,即不会增加成本。3、由于户外控制缆线是可另外连接,因此,纵使户外控制缆线发生故障,亦只要换新的户外控制缆线即可,不需将整台逆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莞榆
申请(专利权)人:张莞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