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ε-聚-L-赖氨酸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197910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ε-聚-L-赖氨酸的生产方法,培养基中含有1~10g/L的甘氨酸,所述甘氨酸在培养前期或中期加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发酵过程中添加甘氨酸,甘氨酸可进入叶酸代谢途径,为生物合成过程提供充足的一碳基团,提高菌株合成代谢活力,增加前体L-赖氨酸及ε-聚-L-赖氨酸的合成,使ε-聚-L-赖氨酸积累量比原有工艺提高了20~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发酵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聚-L-赖氨酸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ε -聚-L-赖氨酸(ε -PL)是一种微生物源胞外线性多聚物,仅由25_35个L-1ysine残基通过α -羧基和ε-氨基连接而成。1977年,Shima和Sakai首次在Streptomyces albulus NBRC 14147菌株的发酵清液中发现这种氨基酸多聚物。ε -聚-L-赖氨酸是一种对人体安全无毒的聚阳离子多肽,能够抑制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菌、真菌甚至某些病毒,抑·菌谱广泛。自从通过小鼠实验证明ε-PL安全性后,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将其作为天然食品防腐剂并广泛应用。ε -PL及其衍生物应用范围较广,除可用于食品防腐外,还可以作为抗肥胖剂、药物和基因载体、持水性材料,以及生物芯片和生物电子学中的镀膜材料等。据检索,发现以下关于ε -聚-L-赖氨酸的专利文献,其中CN1260004公开了一种大量生产ε -聚-L-赖氨酸的菌株和生产方法,该方法通过好气培养菌株Β21021 (FERMΒΡ-5926)并分离纯化所得ε -聚-L-赖氨酸。菌株Β21021是通过对小白链霉菌Iysinopolymerus亚种11011Α-1菌株(FERM BP-1109)进行诱变处理而获得的,其对浓度为10mg/mL或更高的S-(2-氨基乙基)-L-半胱氨酸(AEC)具有抗性。CN101285046公开了一种诱变菌株TUST2及利用该诱变菌株生产ε -聚赖氨酸及其盐的方法,是以在中国海南省土壤中分离得到的TUSTl为出发菌株,利用物理和化学诱变方法选育出的菌株TUST2 (CGMCCN0.1986),该菌株对10mg/mL或更高浓度AEC及2mg/mL甘氨酸具有抗性,优化条件下产酸量可达10 30g/L。然后发酵液经离心、过滤和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等处理后得到分子量分布为4000 6500Da的ε -聚赖氨酸产品。CN101525640公开了一种ε -聚赖氨酸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利用弗吉尼亚链霉菌Υ12,通过一级、二级种子扩大培养,发酵生产ε -聚赖氨酸,提取后得率可达8g/L以上。菌株Y12是出发菌株通过硫酸二乙酯、紫外等诱变方法获得的。CN102086441A公开了一种灰褐链霉菌菌株、及利用该菌株制备ε -聚赖氨酸及其盐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灰褐色链霉菌LS-Hl发酵生产ε -聚赖氨酸,在优化条件下积累量为0.7 20g/L,然后发酵液经离心、离子交换得到ε-聚赖氨酸及其盐。CN101671703公开了一种提高ε -聚-L-赖氨酸产量的新方法,是以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或Streptomyces albulus为生产菌株,在发酵生产ε-聚-L-赖氨酸的过程中,产物开始积累以后,向培养基中流加L-赖氨酸以提高产量,然后将发酵液离心、离子交换吸附、脱色、真空干燥后得到ε -聚-L-赖氨酸盐酸盐。上述专利文件主要集中在ε _聚-L-赖氨酸的生产菌种和发酵工艺上,但都没有研究甘氨酸对其发酵性能的影响,与本专利存在本质区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L-赖氨酸的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增加外源培养基成分生产ε-聚-L-赖氨酸的方法,在培养基中含有I 10g/L的甘氨酸,使ε-聚-L-赖氨酸积累量比原有工艺提高了 20 50%。本专利技术实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种ε -聚-L-赖氨酸的生产方法,培养基中含有甘氨酸。而且,所述甘氨酸的浓度为I 10g/L。而且,所述甘氨酸在培养前期或中期加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发酵过程中添加甘氨酸,甘氨酸可进入叶酸代谢途径,为生物合成过程提供充足的一碳基团,提高菌株合成代谢活力,增加前体L-赖氨酸及ε -聚-L-赖氨酸的合成,使ε -聚-L-赖氨酸积累量比原有工艺提高了 20 50%。2、本专利技术改变了原有的发酵工艺,显著增加了生产菌株代谢活力,提高了ε_聚-L-赖氨酸的产率,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积累量,降低了成本,可用于工业规模的发酵生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首先需要说明的是: 1.以下实施例所用的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已由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 N0.1986,保藏日期为2007年3月23日。2.以下实施例所用的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已由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 N0.3145,保藏日期为2009年6月29日。本专利技术以上述两菌种为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是所用菌种的范围不仅仅限于上述两种,如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菌种均可以应用于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原理相同,具体操作步骤易于技术人员合理获知,本专利技术不再举例。3.在发酵过程中流加L-赖氨酸是采用《一种提高ε -聚-L-赖氨酸产量的新方法》(专利申请号为:200910069517.5,公开号为:CN101671703)中的流加工艺。4.例I和4叙述的是现有的生产工艺,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为与实施例1相对比的创新方法,实施例5和实施例6为与实施例4相对比的创新方法。实施例1:一种ε -聚-L-赖氨酸的生产方法,步骤如下:在IOOmL培养基中接入I 2环淀粉酶产色链霉菌或白色链霉菌的孢子,30°C振荡培养30h;然后以6% (V/V)的接种量接入IOOmL发酵培养基(初始pH 6.8)中,30°C培养72h。发酵过程中,ε -聚-L-赖氨酸最高产量为0.4g/L。实施例2:一种ε -聚-L-赖氨酸的生产方法,步骤如下:在IOOmL培养基中接入I 2环淀粉酶产色链霉菌或白色链霉菌的孢子,培养基中含有甘氨酸3g/L,30°C振荡培养30h ;然后以6% (V/V)的接种量接入IOOmL发酵培养基(初始pH 6.8)中,30°C培养72h。发酵过程中,ε -聚-L-赖氨酸最高产量为0.5g/L。实施例3:一种ε -聚-L-赖氨酸的生产方法,步骤如下:在IOOmL培养基中接入I 2环淀粉酶产色链霉菌或白色链霉菌的孢子,30°C振荡培养48h,;然后以10% (V/V)的接种量接入含有甘氨酸2g/L的IOOmL发酵培养基中,初始pH 4.5,30°C培养72h。发酵过程中,ε -聚-L-赖氨酸最高产量为0.7g/L。实施例4:一种ε -聚-L-赖氨酸的生产方法,步骤如下:(I)在装有2.7L培养基的5L发酵罐中,接种300mL淀粉酶产色链霉菌或白色链霉菌的种子培养液,30°C培养,待DO降至30%时自动控制为30%,好气培养120h,空气流速为4.0 6.0L/min ;(2)当pH降至6.0左右时,流加氨水(氨水的浓度10 30 % g/mL)维持pH为6.0,当发酵液中的残糖浓度降至10g/L时,通过流加葡萄糖(400g/L)和(NH4)2S04(80g/L)使残糖浓度达到12g/L ;同时,不再控制pH,让其自然降至4.0并维持在4.0左右;(3)培养120h,结束发酵,发酵液中最高积累ε -聚-L-赖氨酸为11.9g/L ;(4)离心去除菌体及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ε-聚-L-赖氨酸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基中含有甘氨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士儒王甜谭之磊韩培培戴玉杰钟成宋帅张雪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