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煅烧产物运送容器的灰尘收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192085 阅读:3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在将热给料从可动运送容器运送到熔炉的固定给料仓的过程中控制气体和灰尘排放的系统。系统包括与可动运送容器联接的上管道段以及与给料仓联接的下管道段。下管道段附连于具有灰尘收集风扇的主收集管道。当运送容器处于向给料仓进行排放的位置时,两个管道段彼此紧邻,以形成在整个管道段上连续的气体通路。上管道段包括灰尘收集装置,以在运送容器的排放开口区域内收集灰尘和烟气,并可有选择地包括呈枢转罩形式的灰尘收集装置,以在运送容器的顶部开口区域内收集灰尘和烟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将热给料从预处理设备运送到电冶炼炉或熔炉的过程中对烟气的捕获。预处理设备可以是烧窑、直接还原设备、转底炉或煅烧、烧结或还原矿石的任何其它预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用于运送预处理的熔炉给料的典型热材料运送系统可以按如下顺序构成(a)烧窑的输出端上的阀将热给料排放到位于下方的、安装到运送车上的运送容ο(b) 一旦运送容器被填充,运送车带着装满的容器驶入熔炉建筑中,然后该容器被熔炉装填起重机所拾取。该起重机将运送容器提升到恰好在熔炉给料仓上方的高度,这些给料仓直接位于熔炉上方。(c)起重机将运送容器置于给料仓上且向下设置容器的动作引起容器将给料向下排到仓中。与这种热给料的运输相关的问题由于它们的固有特性而产生,这会包括下述中的一些或全部材料较热(高达1000°C ),通常是磨蚀性的并通常包含大量细粒。热给料处于部分还原状态,当将给料从烧窑运送到熔炉给料仓时,给料的还原持续进行。这致使近乎恒定但相对温和和干净地CO气体排放。当热CO气体到达空气时,它进一步氧化以形成C02。一旦热给料暴露于空气,它们会开始燃烧(再氧化)。这种反应释放更多热量和大量气体。这种气体是污染性的并通常携带有颗粒物质。为了这些原因,对热给料的运送一直是脏的且对环境和职业操作方面上都是有害的过程。因为热给料处于较高温度并包含还原成分,热气体(特别是一氧化碳)在运送过程中持续排出,有时包括颗粒物。尽管这些排放物在运送容器包含给料的整个时间段中都在释放,但这些排放物相对于那些在容器的填充和排空过程中所释放的来说较小。在这些过程中,在运送容器的排空过程中发生最大量的灰尘排放。这种情况中,给料与空气搅拌和混合的程度最高。典型的热熔炉给料运送大约每10分钟进行一次对运送容器的放料。因此,每小时会发生六次或更多次这样的“爆发”,而每天有M个小时,每年有50个星期。有用于在热给料的运送过程中控制灰尘和污染的其它已知装置。由美国专利 6,953,337 (McCaffrey等人)公开了一个例子,该专利文献全部内容以参见方式纳入本文。 根据McCaffrey等人的专利,在预处理设备和熔炉之间设置具有受控氛围的封闭外壳。给料较佳地在外壳内被升高到比将材料从设备排出所在的高度高的高度处,因而,材料可进给到倾斜的漏斗组件,该漏斗组件通过重力将给料输送到熔炉。仍需要一种用于在热给料的运送过程中、特别是从运送容器到给料仓的运送过程中降低和消除排放的有效和经济的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在将给料从运送容器运送到熔炉的给料仓的过程中控制气体和灰尘排放的系统。灰尘收集系统包括第一管道段和第二管道段。第一管道段紧靠运送容器的侧壁,并包括第一导管和下灰尘收集装置(fitting)。下灰尘收集装置具有下进口,该下进口靠近运送容器的底部开口。第一导管具有与下进口连通的内部,并具有靠近运送容器的下端的开口端。第二管道段紧靠熔炉的给料仓,并包括第二导管,该第二管道具有带进口的入口端和带出口的出口端。当运送容器处于将热给料排入给料仓的位置时, 第二导管的入口端适于紧靠第一导管的开口端,且第二导管的进口与第一导管的开口端连通,由此形成从第一管道段的下进口到第二管道段的出口端的连续气流通路。另一方面,第一管道段还包括上灰尘收集装置,上灰尘收集装置具有靠近运送容器的顶部开口的上进口,并包括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的罩,在第一位置,罩盖住运送容器的顶部开口,而上进口与顶部开口基本上对齐,在第二位置,罩相对于运送容器的顶部开口处于非挡住位置。在又一方面,罩包括密封唇,该密封唇具有适于密封运送容器的顶部开口的密封元件。在又一方面,密封唇还包括使密封元件与运送容器内部环境屏蔽开的隔热屏,而密封元件适于允许气体从运送容器内部流出,同时基本上防止气体流入容器。在又一方面,罩可围绕位于顶部开口的一侧的水平轴线枢转。在又一方面,在罩和第一导管之间设置枢转连接件。在又一方面,第一管道段连接到运送容器,且第一导管沿运送容器的侧壁延伸,而第一导管的开口端靠近运送容器的底部开口定位。在又一方面,下灰尘收集装置包括具有壁的套筒,该套筒具有开口顶端和开口底端,当运送容器处于将热给料排放到给料仓中时,套筒的壁围绕运送容器的底部开口并适于封闭运送容器和给料仓之间的空间,下灰尘收集装置的进口形成于套筒的壁内并与第一导管内部连通。在又一方面,套筒的壁是圆筒形的并沿其开口顶端密封到运送容器的侧壁,而开口底端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凸缘,该凸缘适于靠着给料仓的上表面密封。给料仓的上表面围绕其进口。在又一方面,套筒设置有多个下进口,且每个下进口都设置有栅格。在又一方面,第一导管的开口端与套筒的底端基本上共面。在又一方面,套筒的底端设置有靠着给料仓的上表面密封的凸缘。在又一方面,第二导管的出口端连接到主收集管道。在又一方面,主收集管道在与其靠近的给料仓旁延伸,且第二导管在其入口端和其出口端之间延伸。在又一方面,第二导管被分成两个或更多个分支,每个分支在给料仓旁垂直延伸。在又一方面,第二导管的入口端与围绕给料仓的进口的扁平的平坦表面基本上共面,当运送容器处于排出热给料的位置时,给料仓的进口与套筒的底端配合。在又一方面,第一管道段和/或第二管道段构造成在第一导管的开口端和第二导管的进口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可以具有小于约1英寸的尺寸。在又一方面,第一管道段和第二管道段中的一个或两个管道段设置有用于调节间隙尺寸的延伸部。附图说明现将参照附图仅以示例的方式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附图中图1示出显示为与运送容器相关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灰尘收集系统的上管道段;图2示出显示为与熔炉的给料仓相关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灰尘收集系统的下管道段;图3是部分剖切的侧视图,其示出在将热给料输送到给料仓的过程中给料仓、运送容器、上下管道段的相对定位;图4是图3中所示结构的后视图;图5是图1中所示枢转罩结构的放大图;图6A和6B是示出靠近运送容器的底部开口的进口的局部立体图;图7和8示出围绕上下管道段的开口的匹配凸缘;以及图9示出显示为与运送容器相关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灰尘收集系统的上管道段。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在将热给料从可动运送容器传递到熔炉的固定给料仓期间控制气体和灰尘排放的系统。该系统包括设计成在运送容器的排放过程中捕获排放物的管道系统和装置的集合体。管道系统包括与可动运送容器本身联接的上管道段以及与熔炉的给料仓联接的下管道段。当运送容器被带到用于排放到给料仓的位置时,两个管道段彼此紧邻,以形成在整个管道段上延伸的连续气体通路。一旦两个管道段彼此配合,就开启灰尘收集风扇,从而使灰尘和烟气随着运送容器开始其底部排放而被抽吸到处理中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系统可应用于新建或翻修的冶炼熔炉以改进现有的冶炼熔炉。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描述。在下述说明中,热给料是煅烧、烧结或还原的矿石,其在诸如烧窑、直接还原设备或回转炉的预处理设备中生产出并有时被称为 “锻烧产物”。图1示出显示为与运送容器12相关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灰尘收集系统的上管道段10,该运送容器12具有位于其上端的顶部开口 14、位于其下端的底部开口 16 以及在上端和下端之间延伸的侧壁18。侧壁18示出为朝向顶部和底部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在将热给料从运送容器运送到熔炉的给料仓过程中控制气体和灰尘排放的系统,包括:(a)第一管道段,所述第一管道段紧靠所述运送容器的侧壁定位,所述第一管道段包括第一导管和下灰尘收集装置,所述下灰尘收集装置具有下进口,所述下进口靠近所述运送容器的底部开口,且所述第一导管具有与所述下进口连通的内部,并具有靠近所述运送容器的所述下端定位的开口端;(b)第二管道段,所述第二管道段紧靠所述熔炉的所述给料仓定位,所述第二管道段包括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具有带进口的入口端和带出口的出口端;其中,当所述运送容器位于将所述热给料排入所述给料仓的位置时,所述第二导管的所述入口端适于紧靠所述第一导管的所述开口端,且所述第二导管的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一导管的所述开口端连通,由此形成从所述第一管道段的所述下进口到所述第二管道段的所述出口端的连续气流通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D·索斯霍A·波瑞塔王卫国M·特罗凡特
申请(专利权)人:哈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A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