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纤维薄片的附着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162780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纳米纤维薄片的附着方法,其是使具备由高分子化合物的纳米纤维形成的纳米纤维层(11)和被配置于纳米纤维层(11)的一个表面侧的基材层(12)的纳米纤维薄片(10)附着于对象物的表面上的方法。在使纳米纤维层(11)的表面或者对象物的表面湿润的状态下,使纳米纤维薄片(10)上的纳米纤维层(11)一侧的表面接触于对象物的表面。优选基材层(12)以能够剥离的形式层叠在纳米纤维层(11)上,并且在使纳米纤维薄片(10)接触于所述对象物的表面之后,将基材层(12)从纳米纤维薄片(10)剥离,从而将纳米纤维层(11)转贴于所述对象物的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使具备由纳米纤维构成的纳米纤维层的纳米纤维薄片附着于对象物的表面上的方法。
技术介绍
纳米纤维例如被应用于利用了纳米尺寸效应的要求高透明性等光学特性的领域。作为其中一个例子,通过将纳米纤维的直径控制在可见光波长以下,从而能够实现透明织物的制作。另外,通过将纳米纤维的直径控制在与可见光波长相同,从而能够使结构色 (structural color)显现出来。另外,纳米纤维已被应用于利用超比表面积效应的、要求高吸附特性和高表面活性的领域,或者被应用于利用超分子排列效应的、要求拉伸强度等力学特性和高导电性等电性能的领域。具有这样的特征的纳米纤维例如除了作为单纤维加以使用之外,还可以作为聚集体(织物)或者复合材料加以使用。作为纳米纤维的应用例子已知由静电纺丝法而获得的、以多糖类作为主原料且直径为500nm以下的多糖类的纳米级尺寸的纤维(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该文献的记载, 该纤维可以作为以再生医疗中的生物组织培养的基材以及生物组织的缺损、修复、再生、治疗为目的的生物材料(人工瓣膜、人工脏器、人工血管以及创伤覆盖材料等)的一部分予以使用。另外,已知由高分子化合物的纳米纤维构成的网眼状结构体保持化妆料或者化妆料成分而形成的化妆用薄片(参照专利文献幻。根据该文献的记载,该化妆用薄片能够提高对于脸或者手足的紧密附着性和固定感,另外,还能够提高保存性。但是,对于上述各个专利文献中所记载的由纳米纤维构成的薄片而言,由于该纳米纤维极其纤细,从而造成薄片的刚性降低(硬度柔软),以至于实在难以恭维其使用性。 因此,为了体现来自于这些薄片的功能而将该薄片附着于以人的肌肤为主的对象物的表面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5-290610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8-1796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其是使具备由高分子化合物的纳米纤维形成的纳米纤维层和被配置于该纳米纤维层的一个表面侧的基材层的纳米纤维薄片附着于对象物的表面上的方法,其中,在使纳米纤维层的表面或者对象物的表面湿润的状态下, 使所述纳米纤维薄片上的所述纳米纤维层一侧的表面接触于对象物的表面。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纳米纤维薄片,其具备由高分子化合物的纳米纤维形成的纳米纤维层和被配置于该纳米纤维层的一个表面侧的基材层。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纳米纤维薄片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的纵向截面图。图2是表示纳米纤维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模式图。图3是表示用于实施静电纺丝(electrospirming)法的装置的模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用于本专利技术方法的纳米纤维薄片的结构的一例的纵向截面图。如图1所示,纳米纤维薄片10由两层结构的层叠体构成。具体而言,纳米纤维薄片10具备纳米纤维层11和被配置于该层的一个表面上的基材层12。还有,图1示意性地表示了纳米纤维薄片10的结构,但是图中各层的厚度并不表示实际的厚度。纳米纤维层11是由纳米纤维构成的层。纳米纤维层11优选只由纳米纤维构成。话虽是如此,但纳米纤维层11除了纳米纤维之外不妨也可含有其它的成分。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用的纳米纤维在将其粗细以相当于圆的直径表示的情况下一般优选为10 3000nm, 特别优选为10 lOOOnm。纳米纤维的粗细例如可以通过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的观察来进行测定。纳米纤维的长度在本专利技术中没有临界点,可以使用对应于纳米纤维制造方法的长度。另外,纳米纤维在纳米纤维层11中既可以以在单一方向上进行取向的状态存在,或者也可以朝着任意的方向。再有,纳米纤维虽然一般是实心的纤维,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由图2所表示的中空的纳米纤维20。纳米纤维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的纤维。作为高分子化合物可以使用天然高分子以及合成高分子的任意一种。该高分子化合物既可以是水溶性的也可以是非水溶性的。作为天然高分子,例如可以使用甲壳质(chitin)、壳聚糖(chitosan)、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硫酸软骨素、肝素(h印arin)、角质硫酸等的粘多糖、纤维素、果胶、木聚糖、木质素、葡糖甘露聚糖、半乳糖醛、车前子胶(psyllium seed gum)、罗望子胶 (tamarind seed gum)、阿拉伯树胶、黄蓍胶(tragacanth gum)、改性玉米淀粉、大豆水溶性多糖、褐藻酸、卡拉胶、昆布糖、琼脂(琼脂糖)、褐藻聚糖(fucoidan)。作为合成高分子,例如可以使用聚乙烯醇、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66、聚酰胺46、聚氨酯、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乳酸二醇、聚醋酸乙烯酯、聚氧化乙烯等。纳米纤维层11的厚度根据纳米纤维薄片10的具体用途而设定其恰当的范围。在为了附着于例如人的肌肤而使用纳米纤维薄片10的情况下,优选将纳米纤维层11的厚度设定为50nm 1mm,特别优选设定为500nm 500 μ m。纳米纤维层11的厚度可以通过使用接触式膜厚仪来进行测定。在测定时施加于薄片的负载重为O.OlPa。在纳米纤维层11中,纳米纤维在其交点上结合或者纳米纤维彼此互相缠绕。由此,纳米纤维层11能够单独维持薄片状的形态。纳米纤维是彼此结合还是彼此缠绕,则根据纳米纤维层11的制造方法而不同。配置于纳米纤维层11的一个表面上的基材层12是为了提高纳米纤维薄片10的4使用性而使用的。具体而言,基材层12是为了提高纳米纤维薄片10的刚性(增强硬度) 而使用的。通过将纳米纤维层11与基材层12组合使用,从而在使刚性低且硬度柔弱的纳米纤维层11附着于例如人的肌肤等对象物的表面上的时候的操作性变得良好。从给纳米纤维薄片10赋予适度的刚性的观点出发,基材层12的泰伯刚度(Taber stiffness)优选为0. 01 0. 4mNm,特别优选为0. 01 0. 2mNm。泰伯刚度(Taber stiffness)是按照JIS P8125所规定的“刚度测试方法”进行测定的。与泰伯刚度(Taber stiffness) 一起,基材12的厚度也会影响到纳米纤维薄片10 的使用性。从该观点出发,基材层12的厚度虽然根据该基材层12的材质而不同,但是优选为5 500 μ m,特别优选为10 300 μ m。基材层12的厚度可以通过使用接触式膜厚仪 (日本 Mitutoyo Corporation 制,LITEMATIC VL-50A)来进行测定。基材层12直接层叠于纳米纤维层11之上。在这情况下,基材层12相对于纳米纤维层11优选以能够被剥离的形式进行层叠。这样的构成有以下优点在使纳米纤维层11 附着于例如人的肌肤之后从纳米纤维层11上剥离除去基材层12,从而能够只将纳米纤维层11留在人的肌肤上。因此,在纳米纤维层11与基材层12之间优选不用设置粘结构件等为主的任何层。作为基材层12可以使用例如以聚链烯烃类的树脂或者聚酯类的树脂为主的合成树脂制的薄膜。在相对于纳米纤维层11以能够进行剥离的形式层叠基材层12的情况下,从提高剥离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在薄膜上的与纳米纤维层11相对的面上实施硅酮树脂的涂布或电晕放电处理等的剥离处理。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纤维薄片的附着方法,其特征在于:是使纳米纤维薄片附着于对象物的表面上的方法,该纳米纤维薄片具备由高分子化合物的纳米纤维形成的纳米纤维层和被配置于该纳米纤维层的一个表面侧的基材层,其中,在使纳米纤维层的表面或者对象物的表面湿润的状态下,使所述纳米纤维薄片上的所述纳米纤维层一侧的表面接触于所述对象物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东城武彦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