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极电源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82210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极电源插头,其包括:内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内架上的接地弹片;内架上穿设有两个端子,朝向端子插接方向设定为前,朝向端子铆线方向设定为后;内架的四周边缘、朝向后侧,分别突出设置有第一嵌接块与第二嵌接块;第一嵌接块与第二嵌接块的外边缘靠近后端位置分别突出设置有第一限制块与第二限制块,第一限制块与第二限制块上分别设置有凹孔,且凹孔的槽口朝向前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接地弹片的第一段部与第二段部的末端分别插入第一限制块与第二限制块的凹孔,限制了第一段部与第二段部的末端,实现接地弹片与内架的简易稳固结合,通过机械或人工组装,实现材料节约及设备能耗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插头,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接地弹片的VDE三极电源插头
技术介绍
一般日常生活与工业运转的电器或电气用具需要使用电源插头内架,用来作为交流电的电力来源,主要通过电线插头与插座接合,将电流传递给电器或电气用具。通常,插头的射出成型方式是当压线作业完成后,将端子置入内架本体,再将其置入插头外壳的模具内,进行一体式的射出成型。在各种插头中,有一种三极电源插头,此种插头在使用上比一般插头更具安全性, 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一般电器中,因为符合某些先进国家的安全规格,并且广泛适用于欧洲各国的规格,所以称为VDE (Verband Deutscher Elektrotechniker,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三极电源插头。如图7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VDE三极电源插头,其将插头在其外部轮廓尚未射出成型之前,对插头进行设置,其包括内架3 内架3上穿设有两个端子31、32,以朝向该两个端子31、32插接的方向设定为前,朝向该两个端子31、32铆线的方向设定为后,S卩图7 中箭头A所指的向下的方向为前,箭头B所指的向上的方向为后;在内架3的四周边缘上, 朝向后侧分别凸出设置有第一嵌接块33与第二嵌接块34 ;以及接地弹片4 由金属片弯折成弓曲状,其相接近的两端分别设定为第一段部41与第二段部42,第一段部41与第二段部 42分别嵌接在第一嵌接块33与第二嵌接块34的外边缘。该技术方案中,接地弹片4的第一段部41与第二段部42的顶端分别具有长方框411、421,长方框411、421通过弯折而勾设在第一嵌接块33与第二嵌接块34分别设置的凸块331、341上,以实现组装效果。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问题1、接地弹片4的第一段部41与第二段部42末端具有长方框411、421,长方框411、 421通过弯折而勾设在第一嵌接块33与第二嵌接块34分别设置的凸块331、341上,因此第一段部41与第二段部42会超过第一嵌接块33与第二嵌接块34的后端,由此所需要的金属材料较多;2、接地弹片4的第一段部41与第二段部42顶端具有长方框411、421,长方框411、 421通过弯折而勾设在第一嵌接块33与第二嵌接块34分别设置的凸块331、341上,接地弹片4必须通过机械弯折才能形成,操作不方便并且使用机械设备会产生很大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VDE三极电源插头所使用的材料及所消耗的能耗。(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极电源插头,其包括内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内架上的接地弹片;所述内架上穿设有两个端子,朝向所述端子插接方向设定为前,朝向所述端子铆线方向设定为后;所述内架的四周边缘、朝向后侧,分别突出设置有第一嵌接块与第二嵌接块;所述第一嵌接块与第二嵌接块的外边缘靠近后端位置分别突出设置有第一限制块与第二限制块,所述第一限制块与第二限制块上分别设置有凹孔,且所述凹孔的槽口朝向前侧;所述接地弹片由金属片弯折成弓曲状,其相接近的两端分别设定为第一段部与第二段部,所述第一段部与第二段部分别嵌接在所述第一嵌接块与第二嵌接块的外边缘上; 所述第一段部与第二段部的末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限制块与第二限制块上的凹孔内。上述三极电源插头中,所述第一嵌接块与第二嵌接块的外边缘中央分别具有凸部,所述凸部的两侧分别具有相对的凹槽,所述凹槽在朝向前端位置处具有槽壁;所述第一段部与第二段部上分别具有翼片;所述翼片分别与其相对的所述槽壁抵触。(三)有益效果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接地弹片的第一段部与第二段部的末端分别插入第一限制块与第二限制块的凹孔,因此接地弹片的第一段部与第二段部的末端分别受到第一限制块与第二限制块的限制,而不会裸出第一嵌接块与第二嵌接块的后端,实现接地弹片与内架的简易稳固结合,通过机械或人工组装,实现材料节约及设备能耗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三极电源插头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三极电源插头的内架与接地弹片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三极电源插头的第一段部与第二段部末端分别插入两个凹孔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三极电源插头射出成型后的插头成品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三极电源插头一侧的立体结构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三极电源插头另一侧的立体结构图;图7是现有技术中VDE三极电源插头的立体图。其中,1 内架;11 端子;12 端子;13 第一嵌接块;14 第二嵌接块;15 第一限制块;151 凹孔;152 凸部;152A 凹槽;152B 凹槽;152C 槽壁;152D 槽壁;153 凸部; 153A 凹槽;153B 凹槽;153C 槽壁;153D 槽壁;16 第二限制块;161 凹孔;2 接地弹片; 21 第一段部;21A 翼片;21B 翼片;22 第二段部;22A 翼片;22B 翼片;3 内架;31 端子;32 端子;33 第一嵌接块;331 凸块;34 第二嵌接块;341 凸块;4 接地弹片;41 第一段部;42 第二段部;411 长方框;421 长方框;5 :VDE三极电源插头。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具有接地弹片的VDE三极电源插头包括 内架1 内架1上穿设有两个端子11、12,以朝向两个端子11、12插接方向界定为前,朝向两个端子11、12铆线方向界定为后,即图1和图2中箭头A所指的向下的方向为前,箭头B 所指的向上的方向为后,其中,端子插接与铆线的方向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在内架 1的四周边缘,朝向后侧,分别突出设置有第一嵌接块13与第二嵌接块14 ;第一嵌接块13 与第二嵌接块14的外边缘接近后端位置处,分别突出设置有第一限制块15与第二限制块 16,如图3所示,第一限制块15与第二限制块16上分别设置有凹孔151、161,且凹孔151、 161的槽口朝向前侧。接地弹片2 由金属片弯折成弓曲状,其相接近的两端分别设定为第一段部21与第二段部22, 第一段部21与第二段部22分别嵌接在第一嵌接块13与第二嵌接块14的外边缘;第一段部21与第二段部22的末端分别插入凹孔151、161。通过接地弹片2的第一段部21与第二段部22的末端插入凹孔151、161,可以使得接地弹片2与内架1形成简易的稳固结合,可以选择机械方式,或者是人力,均可以轻易完成组装。然后再经由塑料射出成型,从而形成如图4所示的VDE三极电源插头5。由于接地弹片2的第一段部21与第二段部22末端可以分别插入第一限制块15与第二限制块16 的凹孔151、161,因此接地弹片2的第一段部21与第二段部22的末端分别受到第一限制块 15与第二限制块16的限制,而不会裸出第一嵌接块13与第二嵌接块14的后端,由此接地弹片2相对可以节省材料并节省设备能耗。如图5和图6所示,分别从两个角度显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实施例,其中第一嵌接块13与第二嵌接块14,其外边缘中央分别形成有凸部152、153,且凸部152、153两侧各相对形成凹槽152A、152B以及153A、153B,凹槽152A、152B以及153A、153B在朝向前端位置处分别形成槽壁1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极电源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架(1),以及设置在所述内架上的接地弹片(2);所述内架(1)上穿设有两个端子(11、12),朝向所述端子(11、12)插接方向设定为前,朝向所述端子(11、12)铆线方向设定为后;所述内架(1)的四周边缘、朝向后侧,分别突出设置有第一嵌接块(13)与第二嵌接块(14);所述第一嵌接块(13)与第二嵌接块(14)的外边缘靠近后端位置分别突出设置有第一限制块(15)与第二限制块(16),所述第一限制块(15)与第二限制块(16)上分别设置有凹孔(151、161),且所述凹孔(151、161)的槽口朝向前侧;所述接地弹片(2)由金属片弯折成弓曲状,其相接近的两端分别设定为第一段部(21)与第二段部(22),所述第一段部(21)与第二段部(22)分别嵌接在所述第一嵌接块(13)与第二嵌接块(14)的外边缘上;所述第一段部(21)与第二段部(22)的末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限制块(15)与第二限制块(16)上的凹孔(151、161)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敦礼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建通光电端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