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振富专利>正文

蓄电池节能充电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979042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充电技术领域,是将蓄电池充电方法进行改良以大大节约电力消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充电方法是将2个蓄电池组的同极相接,形成两端均是同极的蓄电池组串,该蓄电池组串的两端分别是第一端和第二端,然后用充电机的充电输出端加载于蓄电池组串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进行充电,充电的方式是:将充电机的正极充电输出端接于蓄电池组串的第一端,负极充电输出端接于蓄电池组串的第二端进行第一流向充电的过程,以及将充电机的负极充电输出端接于蓄电池组串的第一端,正极充电输出端接于蓄电池组串的第二端进行第二流向充电的过程,并且第一流向充电的过程和第二流向充电的过程反复交替进行多次。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蓄电池化成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充电
,是将蓄电池充电方法进行改良以大大节约电力消耗。
技术介绍
二次电池生产过程有一道关键的工艺叫化成,化成分为“内化成”和“外化成”两种方式。化成就是对电池内的生极板或熟极板进行过量充电、放电、再过量充电如此循环的过程。不管对于铅酸蓄电池、锂电池或者诸如此类的内含极性板和化学物质的蓄电池均要经过该化成工艺方可实现较长寿命使用。以铅酸蓄电池为例免维护铅酸的生极板外化成电量大约为额定容量的7倍,生极板化成为熟极板之后装进电池外壳初充电消耗的电量大约是电池容量的4倍。这么多的电量才能让电池容量和性能初始化,其中过度充电和放电浪费不少的电量。而对于浪费电量的回收,特别是放电电量的回收目前常见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用纯电阻放电,把电池的电能转化为热能释放。释放的热能被有效回收利用的情况很少,大部分都浪费了。因此,这种方式目前较少被采用。第二种方式用可控硅和变压器电路把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回网,然而可控硅逆变回网技术对电网干扰大很大,回网的效率一般小于50%。第三种方式直流母线放电回收模式。将需要放电的电池组作为一个直流电源,然后在这个直流电源上叠加一个电子控制的直流电源,两个直流电源串联叠加后作为直流母线对需要充电的电池组进行充电。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2117942A的铅酸蓄电池化成充、放电方法的技术方案就是利用这个方法的原理实现。这个方法可以充分利用电能,但直流母线的方式最大的问题就是很难对放电的电流进行合理的分配,机内分配或网间分配都存在很多弊病。其中当放电的电流大于充电电流时,多出的能量无法释放,需要用电阻放电浪费电能,再则由于电路复杂成本高等原因无法得到普及应用。第四种方式将放电的电池储存于用大容量电池组,然后对大型电池组内的电量进行统筹应用,这个方式设备的投入资金很大,很少有人采用。除了以上四种方式外,还有人直接将放电电能利用直流电使用场合或其他需要用直流电的地方,但由于电池的生产厂需要大量使用直流装备的场合很少,难以实现。另外,申请人检索了大量文献,均是对化成工艺中的充放电时间进行改进,以提高化成的效果和效率,如专利公开号为CN 101510627的蓄电池的化成的充放电方法、化成方法及化成装置,或者专利公开号为CN 1632981的一种铅酸蓄电池快速化成和活化方法等等,未发现对于化成工艺的蓄电池充电方法提出改进以实现本质上减少电能消耗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针对蓄电池化成工艺的充电方式进行了突破性的改变,能够从本质上减少电能消耗。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体是将2个蓄电池组的负极与负极相接,形成两端均是正极的蓄电池组串,该蓄电池组串的两端分别是第一端和第二端,然后用充电机的充电输出端加载于蓄电池组串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进行充电,充电的方式是将充电机的正极充电输出端接于蓄电池组串的第一端,负极充电输出端接于蓄电池组串的第二端进行第一流向充电的过程,以及将充电机的负极充电输出端接于蓄电池组串的第一端,正极充电输出端接于蓄电池组串的第二端进行第二流向充电的过程,并且第一流向充电的过程和第二流向充电的过程反复交替进行多次。一种,具体是将2个蓄电池组的正极与正极相接,形成两端均是负极的蓄电池组串,该蓄电池组串的两端分别是第一端和第二端,然后用充电机的充电输出端加载于蓄电池组串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进行充电,充电的方式是将充电机的正极充电输出端接于蓄电池组串的第一端,负极充电输出端接于蓄电池组串的第二端进行第一流向充电的过程,以及将充电机的负极充电输出端接于蓄电池组串的第一端,正极充电输出端接于蓄电池组串的第二端进行第二流向充电的过程,并且第一流向充电的过程和第二流向充电的过程反复交替进行多次。进一步的,在充电机对蓄电池组串进行第一流向充电的过程或第二流向充电的过程时,分别对这2个蓄电池组进行电压检测,检测结果反馈回充电机进行充电方式的调整, 以避免过充电和过放电的发生。进一步的,所述蓄电池组是一个蓄电池。或者,所述蓄电池组是二个蓄电池以上, 相邻蓄电池彼此正负极串接。进一步的,所述蓄电池组串待第一流向充电的过程和第二流向充电的过程反复交替进行多次完成后,蓄电池组串的每个蓄电池组正、负极接入充电机的正、负极充电输出端以进行补充充电的过程。所述补充充电的过程是蓄电池组串的2个蓄电池组的正、负极接入充电机的正、负极充电输出端以分别分开进行补充充电。或者,蓄电池组串的2个蓄电池组的正极与正极、负极与负极并联后,再接入充电机的正、负极充电输出端以一同进行补充充电。或者,将多个蓄电池组串的多个蓄电池组的正极与正极、负极与负极并联后,再接入充电机的正、负极充电输出端以一同进行补充充电。补充充电的方式与常规的充电方法一样,连接方式可根据充电机的负荷能力而进行适当调整。本专利技术的可以从本质上减少化成工艺的电能消耗。本专利技术将两个电池组反向串联成一个新的电池组串,形成类似“沙漏”的充电形式。当充电机对该电池组串进行充电的时候,其中正向的电池组被充电,反向的电池组就被放电;充电流向改变时,原理亦然。这样,就相当于就一组电池组的放电的电量去对另一组电池组进行充电,充电机在其中只起到电压的补偿作用和自动恒流等控制功能。这就实现了用很少量的充电电量对电池组进行充放电循环。按照设计的循环次数到达之后,再分别把两组电池组充电饱和,然后分别对两组电池组进行适当过充就完成对电池组的初充电,完成蓄电池化成处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充电方式的第一种电性连接关系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充电方式的第二种电性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将两个电池组反向串联成一个新的电池组串,形成类似“沙漏”的充电形式。当充电机对该电池组串进行充电的时候,其中正向的电池组被充电, 反向的电池组就被放电;充电流向改变时,原理亦然。这样,就相当于就一组电池组的放电的电量去对另一组电池组进行充电,充电机在其中只起到电压的补偿作用和自动恒流等控制功能。按照设计的循环次数到达之后,再分别把两组电池组充电饱和,然后分别对两组电池组进行适当过充就完成对电池组的初充电,完成蓄电池化成处理。本专利技术可以采用如下 2种工作原理相同的充电电路方式来实现。参阅图1所示,具体是将第一蓄电池组101、第二蓄电池组 102的负极与负极相接,形成两端均是正极的蓄电池组串,该蓄电池组串的两端分别是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然后用充电机3的充电输出端加载于蓄电池组串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 12进行充电,充电的方式是将充电机3的正极充电输出端接于蓄电池组串的第一端11,负极充电输出端接于蓄电池组串的第二端12进行第一流向充电的过程,以及将充电机3的负极充电输出端接于蓄电池组串的第一端11,正极充电输出端接于蓄电池组串的第二端12 进行第二流向充电的过程,并且第一流向充电的过程和第二流向充电的过程反复交替进行多次。参阅图2所示,具体是将第一蓄电池组101、第二蓄电池组 102的正极与正极相接,形成两端均是负极的蓄电池组串,该蓄电池组串的两端分别是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然后用充电机的充电输出端加载于蓄电池组串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 进行充电,充电的方式是将充电机3的正极充电输出端接于蓄电池组串的第一端11,负极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电池节能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将2个蓄电池组的负极与负极相接,形成两端均是正极的蓄电池组串,该蓄电池组串的两端分别是第一端和第二端,然后用充电机的充电输出端加载于蓄电池组串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进行充电,充电的方式是:将充电机的正极充电输出端接于蓄电池组串的第一端,负极充电输出端接于蓄电池组串的第二端进行第一流向充电的过程,以及将充电机的负极充电输出端接于蓄电池组串的第一端,正极充电输出端接于蓄电池组串的第二端进行第二流向充电的过程,并且第一流向充电的过程和第二流向充电的过程反复交替进行多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振富陈本
申请(专利权)人:陈振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