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污水序批式循环处理与再利用系统的构建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906414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养殖污水序批式循环处理与再利用系统的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将养蟹塘设为中心作用塘,旁边设置其他产污严重池塘,方便其与养蟹塘间互相排水;b、所述养蟹塘中种植多种土著沉水植物以构建一个高效修复生态系统;c、在养蟹塘间歇闲置期,将旁边塘中养殖污水按不同水产品捕捞时间顺序与水质污染程度有序分批注入养蟹塘中净化处理然后直接循环回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在于:构建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原位、异位与养殖模式相结合的净化系统;用于净化养殖污水的异位修复塘,可发展水生经济动物养殖,同时节约了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养蟹塘构建了良性循环生态系统,降低了成本;实现养殖污水“零排放”,工艺简短、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陆域水产养殖领域,具体地说,是。
技术介绍
陆域水产养殖严重存在品种单一、水产品品质低、环境污染及水资源浪费等问题。 养殖过程中投饵过量、用药过度以及池塘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造成水质恶化,富营养物质大量排放,尤其是养鱼塘、养鳖塘等多种类型养殖污水的氮、磷、高锰酸盐指数等污染物浓度很高,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使得生态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以致破坏水域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此同时,随着天然水体的污染,可供养殖的水源越来越少,传统的注水与换水调控水质基本无法实现,同时影响水产品质量,以及食用安全性,直接或间接地危及到人类本身。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造成的水危机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未来的水产养殖业发展将受制于水资源、土地资源、环境保护、能源利用、水产品质以及其他重要因素,因此对于资源和能源紧缺的水产养殖国家,大力推广高效生态健康养殖和养殖污水合理化处理,必须以节约水资源、土地资源、节能减排为前提,并有效地保护环境,保障水产食品安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对于养殖污水处理,一般在池塘周边设置各种净化处理系统,中国专利申请号200610054026. X,200620168387. 2和201010103123. X都涉及在其外围设立净化池(如植物滤池、孔石莼藻池和硝化滤池等)来实现净化,但其构建物较多,成本较高,净化周期长,运行能耗大。中国专利申请号200610059750. 1则是将养殖池塘中央底层的养殖废水提升至另一水槽中进行悬浮有机物分离和自然光化学催化氧化处理,处理过程繁琐,不易推广。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100370 . 3涉及臭氧、机械、生物以及液氧转换水等,处理设备多,构建成本昂贵。人工湿地是一种新兴污水处理技术,应用于养殖污水净化处理效果较好,但人工湿地系统稳定性差、运行寿命短、水力负荷和污染负荷较低,占地面积很大,容易引起二次污染。中国专利申请号200710051740. 8由鱼池、人工湿地和沟渠三部分构成, 将养殖鱼塘废水经过专门的人工湿地和沟渠净化处理,湿地功能单一。中国专利申请号 200810236364. 4涉及池塘养殖水的净化池,呈长条状,其面积为养殖池塘面积的5 20%, 沿尾水水流方向设有物理沉淀区、生物沉淀区、复氧区和储水区,且相邻净化区之间通过涵洞相互连通;物理沉淀区种植挺水植物、生物沉淀区种植漂浮植物、复氧区种植沉水植物、 储水区种植沉水植物并放养水生经济动物;以及利用该净化池净化池塘养殖水的方法。并且为了达到有效净化效果,另外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10194931. 9涉及生物净化渠道、人工湿地和粘土陶粒水体净化装置等多级净化装置,涉及步骤繁琐,周期较长,成本高,应用范围小。但是关于一种能够实现养殖污水零排放且不采用任何净化装置的养殖污水序批式循环处理与再利用系统的构建方法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养蟹塘设为中心作用塘,旁边设置其他产污严重池塘,方便旁边池塘与养蟹塘之间互相排水;b、所述的养蟹塘中种植多种沉水植物以构建一个稳定、高效的生态修复系统;C、在养蟹塘的间歇闲置期,将旁边池塘的养殖污水按不同养殖对象捕捞时间顺序与水质污染程度有序分批注入养蟹塘中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后的水直接循环回用。所述的其他产污严重池塘为鱼塘、鱼苗塘、鳖塘和蟹苗塘等各类养殖池塘。所述的养蟹塘与周边各池塘面积比为1 1-3. 5。所述的沉水植物为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黄丝草、金鱼藻。所述的沉水植物的单一种植密度为5_7g/L。所述的步骤b中养蟹塘中种植沉水植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养蟹塘整修消毒;b、春季种植先锋种沉水植物伊乐藻,然后种植黄丝草;C、夏秋季种植轮叶黑藻和苦草; d、7月开始,收割捕捞伊乐藻。本专利技术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构建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原位、异位与养殖模式相结合的净化系统,可明显改善水质,修复能力较强;2、用于净化养殖污水的异位修复塘,可以发展水生经济动物养殖,具有一定经济效益, 弥补了一般人工湿地功能的单一性缺陷,同时节约了土地资源,降低了养殖成本;3、养蟹塘中种植多种沉水植物,克服了传统养殖塘植物模式单一、水质调控稳定性差的缺点,构建了结构完善、功能稳定、作用连续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节省了人力物力,且降低了成本;4、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养殖污水“零排放”,且无需采用其他任何净化设备预处理,工艺简短、 易操作、运行费用低,适应性强,无二次污染,并且节约了水资源,同时可提高水产品品质, 成本低效能高、管理简便,在人少地多的发展中国家,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旦ο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养蟹塘中沉水植物的种植养蟹塘中沉水植物的种植技术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不同沉水植物种群的合理配置,构建结构完善、功能稳定、作用连续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二是按照沉水植物季节性生长规律,按时间节点种植,保障水质调控的连续性以及养殖对象摄食需求。技术原理沉水植物水质净化原理与河蟹养殖技术。工艺流程养殖塘整修消毒一先锋种沉水植物(伊乐藻)种植,然后黄丝草种植一河蟹苗投放一螺蛳投放一轮叶黑藻、苦草、马来眼子菜种植一过量沉水植物收割捕捞。主要技术参数准备期对河蟹塘进行干池清整,挖除过多淤泥6-lOcm,并保持淤泥5cm左右,用于示范池塘沉水植物的种植,开挖过程中保持池塘45°坡面,为河蟹提供脱壳、打洞场所。池塘整修完毕后,全塘泼洒生石灰,开展杀菌消毒工作。平均每亩生石灰用量为 150Kg-200Kg。结合沉水植物水质净化特征和河蟹生态养殖技术,充分考虑河蟹摄食习惯与沉水植物季节生长、净化规律,选择伊乐藻为春季先锋种,轮叶黑藻为夏秋季修复植物,另外种植其他水生植物。河蟹塘整修消毒10天后,水温5°C以上,开展伊乐藻移栽。按照aiiX3m 行间距扦插,扦插深度3cm-5cm,移栽面积占池塘面积1/2-2/3。伊乐藻既可净化水质,又可为青虾、河蟹提供饲料,保护虾蟹。7月开始,分阶段移除伊乐藻,使轮叶黑藻、苦草为河蟹摄食植物,继续发挥水质净化和稳定功效。需要说明的是,传统养殖塘通常只种植一种沉水植物,植物模式单一,而且水质调控稳定性差,塘内植物的自我恢复生长也差,而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在于在同一养殖塘中种植多种沉水植物,充分考虑河蟹摄食习惯以及沉水植物季节生长、净化规律,如选择伊乐藻为春季先锋种,轮叶黑藻为夏秋季修复植物,使得植物既能为河蟹提供充足植物,又能在养蟹塘闲置期发挥养殖污水处理的作用,同时利用植物的季节生长规律,使植物能够在闲置期恢复生长,为来年养蟹提供充足饵料。实施例2养殖污水序批式循环处理与再利用系统的构建与使用1.养殖区域内布设不同养殖对象池塘,水质较好的养殖蟹塘作为净化塘,为周边其他产污较严重池塘提供异位修复场所。所述的养蟹塘面积与周边各养殖塘面积比例为 1:1-3. 5,所述的养殖产污较严重池塘为鱼塘、鱼苗塘、鳖塘、蟹苗塘等。水质较好的养蟹塘为中心塘,周边为其他产污较严重池塘,以便养蟹塘与其他产污较严重池塘之间相互注排水方便。2.利用养蟹塘水位浅、水质要求高、需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养殖污水序批式循环处理与再利用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养蟹塘设为中心作用塘,旁边设置其他产污严重池塘,方便旁边池塘与养蟹塘之间互相排水;b、所述的养蟹塘中种植多种土著沉水植物以构建一个稳定、高效的生态修复系统;c、在养蟹塘的间歇闲置期,将旁边池塘的养殖污水按不同养殖对象捕捞时间顺序与水质污染程度有序分批注入养蟹塘中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后的水直接循环回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饮江马海峰王聪董悦李娟英邵留黄子贤谢文博金晶段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