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结构改进的扁状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05813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毛细结构改进的扁状热管,所述毛细结构改进的扁状热管包括一管体以及一毛细组织;管体内呈中空且为扁平状,所述管体上形成有一底壁及一与所述底壁相对的顶壁,且管体内封存有工作流体;毛细组织披覆于底壁的内侧面上;其中,所述毛细组织在管体内形成有多个沿管体长度方向延伸的鼓起面,且鼓起面与顶壁的内侧面预留间隙而形成有气流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毛细结构改进的扁状热管,通过毛细组织所形成的鼓起面而能提供足够的毛细力,同时又能产生间隙以作为气流通道,以供热管内的工作流体在进行汽、液相变化时,能够对汽态与液态的工作流体提供顺畅的流动路径,进而达到良好的传热与回流效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管,尤指一种毛细结构改进的扁状热管
技术介绍
随着计算机中央处理器(CPU)的运算速度不断提升,其所产生的发热量也愈来愈高。故以往由铝挤型散热器及风扇所组成的散热装置,早已不能满足目前中央处理器的使用需求,于是有技术人员陆续开发出具有更高导热效能的热管(Heat pipe)或均温板 (Vapor chamber),并将其与散热器进行结合,以有效地解决现阶段存在的散热问题。而以往的热管主要以圆管状体作为其管身,再经由压管等制备过程使其管体被压制成扁平状。一般而言,若热管的管体厚度小于2mm,则称为超薄热管;若大于2mm,则称为薄型热管。不论如何将热管薄型化,其内部仍须预留足够的空间以供工作流体进行汽相、液相变化,而热管内部除了工作流体外,毛细组织的形成更是影响管体内部空间的主要因素, 尤其在薄型甚至超薄热管等内部空间极度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运用管体内部的有限空间,已成为现今薄型化热管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毛细结构改进的扁状热管。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毛细结构改进的扁状热管,所述毛细结构改进的扁状热管包括一管体,其内呈中空且为扁平状,所述管体上形成有一底壁及一与所述底壁相对的顶壁,且管体内封存有工作流体;—毛细组织,其披覆于底壁的内侧面上;其中,所述毛细组织在管体内形成有多个沿管体长度方向延伸的鼓起面,且鼓起面与顶壁的内侧面预留间隙而形成有气流通道。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管体为由铜或铝的材质所制成。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毛细组织为金属网或金属烧结粉末。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毛细组织的鼓起面的数量为二。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毛细组织的鼓起面贴附于顶壁的内侧面上。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毛细组织的鼓起面与顶壁的内侧面间增设有一支撑结构。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结构呈交错的波浪状。本技术提供的毛细结构改进的扁状热管,其通过毛细组织与热管管体内的配置,以供热管内的工作流体在进行汽、液相变化时,能够对汽态与液态的工作流体提供顺畅的流动路径,进而达到良好的传热与回流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断面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断面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断面剖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管体-1 ;底壁-10 ;顶壁-11 ;气流通道-12 ;毛细组织-2 ;鼓起面-20 ;支撑结构_3。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和实施例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及图2,分别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断面剖视图。本技术提供一种毛细结构改进的扁状热管,包括一管体1以及一毛细组织2 ;其中管体1可为铜或铝等导热性良好的材质所制成,其内呈中空且为扁平状,以在管体1的管壁上形成有一底壁10与一相对的顶壁11,并在管体1内封存有适量的工作流体。毛细组织2披覆于管体1的底壁10的内侧面上,且毛细组织2可为金属网或金属烧结粉末,在常温下用以吸附封存于管体1内的工作流体。本技术主要使毛细组织2在管体1内形成有至少二沿管体1长度方向延伸的鼓起面20,且二鼓起面20与管体1的顶壁11的内侧面预留间隙而形成有气流通道12。据此,当管体1的底壁10下接触一热源时,此部位的毛细组织2内所包含的工作流体将因吸收热源的热量而从液态变为汽态,汽化后的工作流体即可通过形成于管体1与毛细组织2 间的气流信道12而传递至热管的远程处,以进行冷却;而当汽化后的工作流体因远离热源而被冷却后,即可再由汽态变为液态,回复成液态的工作流体自然为毛细组织2所吸附,并可通过毛细组织2所形成的鼓起面20而能提供足够的毛细力(即毛细组织2仍具有足够提供毛细作用的厚度),以将液态的工作流体快速回流至初始与热源接触的部位处,借此即可产生极佳的热传与回流效果,并达到热管循环汽、液相变化的效用。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断面剖视图。其中,毛细组织2也可根据实际管体1内的高度(或厚度)空间较薄时或是所需的毛细组织2厚度较厚时,进一步使毛细组织2的鼓起面20贴附于管体1的顶壁11的内侧面上,由于毛细组织2的鼓起面20 未能与顶壁11的内侧面完全贴平,故会在彼此间留有间隙,如此即可形成气流通道12,以供汽化的工作流体进行传热。此外,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断面剖视图。其中,还可在毛细组织2的鼓起面20与管体1的顶壁11的内侧面间增设一支撑结构3,所述支撑结构3可呈交错的波浪状,以进一步作为管体1的底壁10与顶壁11间内部的支撑。因此,通过上述的构造组成,即可得到本技术毛细结构改进的扁状热管。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而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与修饰等,皆应同理皆包含于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毛细结构改进的扁状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结构改进的扁状热管包括 一管体,其内呈中空且为扁平状,所述管体上形成有一底壁及一与所述底壁相对的顶壁,且管体内封存有工作流体;以及一毛细组织,其披覆于底壁的内侧面上;其中,所述毛细组织在管体内形成有多个沿管体长度方向延伸的鼓起面,且鼓起面与顶壁的内侧面预留间隙而形成有气流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毛细结构改进的扁状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为由铜或铝的材质所制成。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毛细结构改进的扁状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组织为金属网或金属烧结粉末。4.如权利要求1所述毛细结构改进的扁状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组织的鼓起面的数量为二。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毛细结构改进的扁状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组织的鼓起面贴附于顶壁的内侧面上。6.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毛细结构的扁状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组织的鼓起面与顶壁的内侧面间增设有一支撑结构。7.如权利要求6所述毛细结构改进的扁状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呈交错的波浪状。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毛细结构改进的扁状热管,所述毛细结构改进的扁状热管包括一管体以及一毛细组织;管体内呈中空且为扁平状,所述管体上形成有一底壁及一与所述底壁相对的顶壁,且管体内封存有工作流体;毛细组织披覆于底壁的内侧面上;其中,所述毛细组织在管体内形成有多个沿管体长度方向延伸的鼓起面,且鼓起面与顶壁的内侧面预留间隙而形成有气流通道。本技术提供的毛细结构改进的扁状热管,通过毛细组织所形成的鼓起面而能提供足够的毛细力,同时又能产生间隙以作为气流通道,以供热管内的工作流体在进行汽、液相变化时,能够对汽态与液态的工作流体提供顺畅的流动路径,进而达到良好的传热与回流效果。文档编号F28D15/04GK202057219SQ20112013708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9日专利技术者乔治麦尔, 孙建宏, 金德轩, 陈介平 申请人:索士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毛细结构改进的扁状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结构改进的扁状热管包括:一管体,其内呈中空且为扁平状,所述管体上形成有一底壁及一与所述底壁相对的顶壁,且管体内封存有工作流体;以及一毛细组织,其披覆于底壁的内侧面上;其中,所述毛细组织在管体内形成有多个沿管体长度方向延伸的鼓起面,且鼓起面与顶壁的内侧面预留间隙而形成有气流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治麦尔孙建宏陈介平金德轩
申请(专利权)人:索士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