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对热源进行热交换的扁型热管及其毛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17047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热源进行热交换的扁型热管及其毛细结构,所述用于对热源进行热交换的扁型热管具有一扁型管体,所述毛细结构是沿着扁型管体的轴线方向布设于扁型管体的内部,所述毛细结构包含一第一毛细部位及连接成型于第一毛细部位两侧的二第二毛细部位,第一毛细部位的厚度大于第二毛细部位的厚度,第一毛细部位抵靠支撑扁型管体的内壁,每一第二毛细部位与扁型管体的内壁之间形成一气体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毛细结构能够对扁型热管的内壁提供支撑效果,而不需要另外设置支撑结构,故使整体结构更加薄型化。(*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管,尤指一种用于对热源进行热交换的扁型热管及其毛细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电子产品及电子元件均日益薄型化,因此与这些薄型化的电子产品和电子元件的散热息息相关的热管也必须跟着薄型化才行;目前在热管制造业中,整体厚度小于2毫米的热管称为超薄型热管,而整体厚度大于2毫米的热管则称为薄型热管。然而,就现有技术来说,薄型热管与超薄型热管的制造面临如下的瓶颈点薄型热管与超薄型热管均具有一扁型管体,此扁型管体的厚度必须更小更薄,才能够制造出合乎标准的薄型热管与超薄型热管;因此,如果在扁型管体的内部设置一支撑结构,则此支撑结构的厚度势必会限制薄型热管与超薄型热管的薄型化;但是,另一方面,扁型管体本身的厚度已经很薄,其强度有限,倘若扁型管体的内部不具有支撑结构的话,薄型热管与超薄型热管的扁型管体本身很容易受到外界大气压力的挤压而凹陷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对热源进行热交换的扁型热管, 其毛细结构能够对扁型热管的内壁提供支撑效果,而不需要另外设置支撑结构,藉此使整体结构更加薄型化;此外,其毛细结构易于制造,且能够对气态与液态的工作流体提供顺畅的流动路径,以产生良好的传热与回流效果。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对热源进行热交换的扁型热管,所述用于对热源进行热交换的扁型热管包括一扁型管体,其下表面接触于所述热源,所述扁型管体填注有工作流体;—毛细结构,其沿着所述扁型管体的轴线方向布设于该扁型管体的内部,所述毛细结构包含一第一毛细部位及连接成型于第一毛细部位两侧的二第二毛细部位,第一毛细部位的厚度大于第二毛细部位的厚度,第一毛细部位抵靠支撑扁型管体的上内壁,每一第二毛细部位与扁型管体的上内壁之间形成一气体通道。作为上述一种用于对热源进行热交换的扁型热管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毛细结构是由金属粉末烧结制成,第一毛细部位及二第二毛细部位连接成型于扁型管体的下内壁。作为上述一种用于对热源进行热交换的扁型热管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毛细部位的宽度覆盖扁型管体的中心轴线二侧而支撑其中心轴线二侧附近的区域,且第一毛细部位的宽度大于第二毛细部位的宽度。作为上述一种用于对热源进行热交换的扁型热管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毛细结构的宽度与所述热源的宽度相等。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对热源进行热交换的扁型热管的毛细结构,其能够对扁型热管的内壁提供支撑效果,而不需要另外设置支撑结构,藉此使整体结构更加薄型化;此外,其易于制造,且能够对气态与液态的工作流体提供顺畅的流动路径, 以产生良好的传热与回流效果。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对热源进行热交换的扁型热管的毛细结构,所述用于对热源进行热交换的扁型热管具有一扁型管体,所述毛细结构是沿着扁型管体的轴线方向布设于扁型管体的内部,所述毛细结构包含一第一毛细部位及连接成型于第一毛细部位两侧的二第二毛细部位,第一毛细部位的厚度大于第二毛细部位的厚度, 第一毛细部位抵靠支撑扁型管体的上内壁,每一第二毛细部位与扁型管体的该上内壁之间形成一气体通道。作为上述一种用于对热源进行热交换的扁型热管的毛细结构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扁型管体的下表面接触于一热源,毛细结构是由金属粉末烧结制成,第一毛细部位及二第二毛细部位连接成型于扁型管体的下内壁。作为上述一种用于对热源进行热交换的扁型热管的毛细结构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毛细部位的宽度覆盖扁型管体的中心轴线二侧而支撑其中心轴线二侧附近的区域, 且第一毛细部位的宽度大于第二毛细部位的宽度。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本技术的毛细结构包含一第一毛细部位及连接成型于该第一毛细部位两侧的二第二毛细部位,该第一毛细部位的厚度大于该第二毛细部位的厚度,该第一毛细部位抵靠支撑该扁型管体的上内壁,所以第一毛细部位用以对扁型管体的上内壁产生支撑效果,借此免去额外设置一支撑结构于扁型管体的内部,而能够使整个扁型热管达到进一步薄型化,且扁型热管的壁体因有第一毛细部位的抵靠支撑,故不会受到外界大气压力的影响而变形凹陷;另外,由于本技术的毛细结构包含一第一毛细部位及连接成型于该第一毛细部位两侧的二第二毛细部位,所以本技术的毛细结构沿着扁形管体的侧向延展而扩大了毛细结构的面积,一方面可以使更多的液态工作流体接触热源而吸热气化,另一方面也可供更多的液态工作流体快速回流,借此产生更大的传热效果;另外,根据本技术,每一第二毛细部位与该扁型管体的上内壁之间形成一气体通道,所以气态的工作流体能够利用气体通道及扁形管体的光滑内壁而快速流向远离热源的另一端,从而达到快速传热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透视图;图2为本技术在尚未挤压扁化前的侧视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在已经挤压扁化后的侧视剖面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扁型热管-1 ;扁型管体-10 ;圆形管体-IOa ;下表面_11 ;上内壁_12 ;下内壁_13 ;毛细结构-20 ;第一毛细部位-21 ;第二毛细部位-22 ;气体流道-30。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说明如下,而附图与详细说明仅作为说明之用,并非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考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对热源进行热交换的扁型热管及其毛细结构,扁型热管1具有一扁型管体10,毛细结构20是沿着扁型管体10的轴线方向布设于扁型管体10的内部,毛细结构20是由金属粉末烧结而成。以下,简单说明本技术的制作过程。首先,提供一圆形管体10a,其具有光滑的内壁;接着,置入一芯棒(图中未示),此芯棒的外径小于圆形管体IOa的内径,此芯棒的上部轮廓对应于圆形管体IOa的内壁而呈圆弧形,芯棒的下部轮廓则形成三个折边而与圆形管体IOa的内壁产生一空隙;将金属粉末填入圆形管体IOa的内壁与芯棒之间的空隙中,而形成如图2所示的结构,金属粉末受到芯棒的下部轮廓的塑形作用,而形成位于中央的一第一毛细部位21及位于第一毛细部位 21两侧的二第二毛细部位22 ;从图2可以看出,第一毛细部位21的厚度与宽度比第二毛细部位22还要大,第一毛细部位21的宽度覆盖扁型管体10的中心轴线二侧且大约为扁状管体10的宽度的一半,换句话说,第一毛细部位21支撑扁型管体10的中心轴线二侧附近的区域。接着,将填入有芯棒与金属粉末的圆形管体IOa进行初步烧结以形成具有多孔状结构的毛细结构20,然后抽出该芯棒,趁毛细结构20尚存有塑性的时候,以一压具(图中显示)从圆形管体IOa的上方挤压下来,而使图2的圆形管体IOa被挤压成如图3所示的扁型管体10。更特别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制造与设计均考虑到实际应用状况,更明确地说, 扁型管体10的下表面11用以接触一热源(图中未示),所以在图2中,金属粉末填注于圆形管体IOa的下部而非上部,并利用芯棒加以定型。当图2所示的圆形管体IOa被挤压成图3所示的扁型管体10之后,圆形管体IOa的上内壁12会被挤压而使扁型管体10的上内壁12抵靠第一毛细部位21并受到第一毛细部位21的支撑;此时,第二毛细部位21很自然随着扁型管体10的变形而附着于扁型管体10的下内壁13上并且稍微往两侧延展,但由于芯棒的轮廓经过特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对热源进行热交换的扁型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对热源进行热交换的扁型热管包括:一扁型管体,其下表面接触于所述热源,所述扁型管体填注有工作流体;一毛细结构,其沿着所述扁型管体的轴线方向布设于该扁型管体的内部,所述毛细结构包含一第一毛细部位及连接成型于第一毛细部位两侧的二第二毛细部位,第一毛细部位的厚度大于第二毛细部位的厚度,第一毛细部位抵靠支撑扁型管体的上内壁,每一第二毛细部位与扁型管体的上内壁之间形成一气体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治麦尔孙建宏陈介平金德轩
申请(专利权)人:索士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