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层式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74805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叠层式散热器,其由多个散热板叠设构成,所述散热板包括两盖板,其具有相对应的容室,所述容室外壁设有至少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开设有贯穿至容室的通孔,两盖板对应叠合后,其内部形成一腔体;所述容室可由外往内冲压设置多个凸部,或于所述腔体设置一毛细结构,以提升所述散热板的传热效率;当多个散热板通过所述连接部相互叠设后,各连接部相串接的通孔可令各散热板的腔体形成导通,还可利用阻隔片挡设于通孔处,并于其内密封适量工作液体,使腔体间形成密闭回路,从而实现有效热传导及快速散热的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器,特别涉及一种迭设多数个散热板使其内部形成密闭 回路的叠层式散热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的运算处理速度与频率不断提升,以及体积越趋于微型化设计,导 致其运转时所产生的热量密集度也一并增高;因此,提供一有效的散热装置进行散热,已成 为使电子产品正常运作,乃至维持整体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散热装置是于金属材质的导热座上设置多数个散热鳍片,导热座贴接于发 热元件以传导其产生的热量,并透过散热鳍片相互间隔排列所形成的气流通道来带走热 量,更可在散热装置上设置散热风扇,对散热装置吹送气流以提升效能;然而此类装置是单 纯透过空气对流带走热量,其热传导力有限,所以,后续又有如均温板及热管的散热结构改 良,其利用工作液体的相变化,可提供较佳的热传导效果。鉴于前述散热装置的不足,本专利技术人也提出改良并取得中国大陆专利号第 200820007071. 4号“组合式散热片结构”技术专利,参考图1及图2所示,所述组合式 散热片1,包括可散热的铝质材料制成的一基座体部10和连接在所述基座体部10上方的多 个散热用鳍片11,所述基座体部10为上、下盖101、102组合成形,内部放置毛细装置用山形 翅片12,经与多个散热用鳍片11组合后焊接一体成形,当基座体部10经抽气后形成真空的 密闭式通道,于密闭式腔体103内灌注散热用工作液体,以达到较佳的散热效果。此外,本专利技术人还提出另一设计,已申请德国申请号第202010004350. 6号“散热 器结构改良”技术专利,参考图3及图4所示,其包括一散热基座2,所述散热基座2为 上、下盖21、22组合的板体,其上盖21具有上凸部210,其内形成容室211,供容置毛细结构 23,下盖22呈板状,其与上盖21对应迭合,在上盖21的容室211内壁及下盖22的上表面 分别设有沟槽结构对,所述毛细装置23的上、下表面分别焊固密接于所述容室211内壁与 下盖22的上表面,所述散热基座2组合后,焊接呈一体成型,其内部密封适量工作液体;此 外,当散热基座2弯设为其他如U字形或L字型等形状时,其竖立部可套设具有对应穿孔的 散热鳍片25,透过热传导及空气对流,可有效达成较佳的导热效率与散热性能。上述两项技术虽然均可提升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然而,因密封于内部的工 作液体传导路径有限,使其散热效率受限,故本专利技术人对此缺陷再进行改良,提出一种设计 合理并能有效改善上述缺点的新型散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层式散热器,以克服前述散热器散热效率 受限的缺点,从而提升热传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叠层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是由多个散热板叠设构成,所述散热板包括两对应叠合的盖板,所述两对应叠合的盖板分别具有至少一相对应的容室,所述容 室外壁设有至少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开设有贯穿至所述容室的通孔,所述容室设有多个 凸部。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叠层式散热器还包含至少一阻隔片,所述阻隔片为一片 体,其设置于所述散热板的通孔处。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叠层式散热器还包含至少一套管,其穿设焊固于所述散 热板的通孔中。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叠层式散热器还包含一基座,其与所述散热器焊固结合 成一体。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叠层式散热器还包含至少一散热鳍片,其设置于所述各 散热板之间。一种叠层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由多个散热板叠设构成,所述散热板 包括两盖板及至少一毛细结构,其中,所述两盖板分别具有至少一相互对应的容室,所述容 室外壁设有至少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开设有贯穿至所述容室的通孔,所述两盖板对应叠 合后,其内部形成腔体;所述毛细结构容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毛细结构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分别与所述两盖板的容室内壁焊固密接。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叠层式散热器还包含至少一阻隔片,所述阻隔片为一片 体,其设置于所述散热板的通孔处。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叠层式散热器还包含至少一套管,其穿设焊固于所述散 热板的通孔中。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叠层式散热器还包含一基座,其与所述散热器焊固结合 成一体。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叠层式散热器还包含至少一散热鳍片,其设置于所述各 散热板之间。由此可见,本技术的叠层式散热器是由多个散热板叠设构成,所述散热板包 括两盖板,其具有相对应的容室,两盖板迭合后,其内部形成一腔体,所述容室外壁设有至 少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开设有贯穿至所述容室的通孔,所述容室可由外往内冲压产生多 个凸部,或于所述腔体内设置一毛细结构,从而提升所述散热板的传热效率;当多个散热板 通过所述连接部相互叠设后,各连接部相串接的通孔可令各散热板的腔体形成导通,还可 利用阻隔片挡设于通孔处,并于其内密封适量工作液体,使其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回路设 计,形成态样迥异的密闭式回路;此外,在各散热板之间还可焊固设置散热鳍片成一体状, 以提高热传导效率。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利用散热板的连接部相互焊固串接,并于散热板的盖板冲压设有多 个凸部,其可延长工作液体的热传路径,进而提升散热效率。2、散热板采用叠设方式组设形成散热器,其具有极佳的扩充性,可根据实际需求 组合规格或数量不同的散热板,实现客制化的效果。3、本技术结构新颖,组设快速且方便,通过回路设计可实现有效热传导及快 速散热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一现有技术的散热器的立体结构分解图。图2为图1所示散热器组装后的剖视图。图3为另一现有技术的散热器的立体结构分解图。图4为图3所示散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散热板的立体结构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散热板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叠层式散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热传过程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热传过程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分解图。图11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散热板的立体结构分解图。图12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散热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于A-A位置的剖视图。图14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热传回路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主视图。图17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叠层式散热器,所述散热器3是由多个散热板4叠设构成,其 可为铜或铝等热传导率及散热性佳的材质制成,参考图5至图7所示,所述散热板4包括两 盖板41,其具有至少一相对应的容室410,所述容室410外壁凸设有至少一连接部411,为达 较佳的热循环效果,以设置两个以上连接部411为佳(如第5图所示),所述连接部411开 设有贯穿至所述容室410的通孔412,所述容室410由外往内冲压设有多个凸部413 ;当两 盖板41对应叠合后,所述容室410结合形成一腔体414。上述的散热器3,还可包含至少一阻隔片43,所述阻隔片43为一片体,其设置于所 述散热板4的通孔412处形成密封阻隔,使所述腔体414可供注入如水或冷媒等散热用工 作液体。参考图8所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所述散热器3底部可设置一基座5,其可 为铜或铝等热传导率及散热性佳的材质制成,所述基座5与散热器3焊固结合成一体状;当 所述散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层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是由多个散热板(4)叠设构成,所述散热板(4)包括两对应叠合的盖板(41),所述两对应叠合的盖板(41)分别具有至少一相对应的容室(410),所述容室(410)外壁设有至少一连接部(411),所述连接部(411)开设有贯穿至所述容室的通孔(412),所述容室设有多个凸部(4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义明
申请(专利权)人:兆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