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装配机的主动退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29360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软管装配机的主动退套装置包括取套头、连杆、气缸,气缸顶杆;退套顶杆、内六角螺丝、退套栓、压簧、退套栓销,退套定位底座、凸轮、拉簧,横移气缸,移位气缸座;当气缸送出套圈后,接着往后缩,退套栓随同连杆往后缩,但缩不多久,退套栓的后端面下部就碰上了凸轮,压簧被压缩,但连杆和固定在其上面的取套头在气缸顶杆的拉动下还在继续往后缩,退套栓销在连杆的腰圆通孔里滑动,退套顶杆不动,取套头往后缩,两者的相对运动使固定在退套顶杆顶端的内六角螺丝突出到取套头外面,能把万一滞留在取套头中心的套圈推出,确保下一循环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软管加工机械,尤其涉及一种软管装配机的主动退套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软管行业生产中,对软管的装配方法大多基于手工操作,其工作内容是在软管的每个顶端固定套圈、芯子和螺帽三个零件,并要求螺帽能转动但不能移动。在上述装配过程中,芯子须插入软管内壁,由于配合间隙小,常常得在芯子外壁涂上肥皂水作为润滑剂;又由于软管编织层的编织物在切口部位弹性散开,十分锋利,工人在装配套圈时常常被金属丝刺伤手指而鲜血淋漓,不得不换人上岗。若要戴着防刺手套工作, 又会由于动作笨拙、效率低下,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现有技术的软管装配机是这样工作的先用取套头从套圈存放装置那里取出套圈,横移到装配位置,再用气缸顶杆从取套头中央把套圈推出去,让套圈套在软管的顶端上,然后气缸顶杆退回,由于套圈内壁和软管外壁之间存在的摩擦力,套圈滞留在软管顶端,从取套头里脱出;取套头连同气缸顶杆横移返回,进入下一个取套圈循环。然而在这段操作过程中时有故障产生由于个别套圈或软管的不圆度达不到标准,套圈无法把软管套进去,或者两者的直径不匹配,配合的紧张度不够,取套头往后退时,套圈没有按预期的要求套在软管顶端上,而是滞留在取圈头里跟出来了,这就为后续工序埋下了隐患下一次取套时,由于取套头里留有旧套圈,取套装置的顶杆无法把新的套圈顶进取套头里去。在硬顶的过程中,经常损坏气缸。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软管装配机做了深入研究,设计出一种软管装配机自动退套装置,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每次推套后、取套前都把取套头内部清空一下的软管装配机的主动退套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由微电脑控制系统操纵各个气缸的运动方向和运动时间,从而实现各机械部件的自动运作;软管装配机的主动退套装置包括取套头、连杆、气缸,气缸顶杆;退套顶杆、内六角螺丝、退套栓、压簧、退套栓销,退套定位底座、凸轮、拉簧,横移气缸,移位气缸座;取套头中心设置了和套圈外形适配的阶梯孔,容纳套圈在阶梯孔第1段里滑进或滑出,阶梯孔的第2段孔径和固定在退套顶杆上的内六角螺丝圆柱头外径适配,可以容纳内六角螺丝滑动,阶梯孔的第3段孔径和退套顶杆外径适配,允许退套顶杆在其中滑动;取套头后端和退套连杆前端螺纹连接;连杆中心设置的通孔分四段前段内螺纹和取套头外螺纹连接;中段通孔孔径和压簧的外径适配,允许压簧在其中移动;后段和退套顶杆的外径适配,允许退套顶杆在其中滑动,最后段和气缸顶杆螺纹连接。连杆中间部位设置的腰圆通孔宽度和退套栓销外径适配, 容纳退套栓销在腰圆通孔中滑动;连杆中心设置了一支压簧,压簧套在退套顶杆上,前端顶着取套头的后端面,后端顶着退套栓销的圆柱面;设置压簧的作用是让退套栓销前进时的滑动是渐进、无跳动的;在退套栓离开凸轮时,弹力释放,能推动退套栓销快速后退复位,藉以让退套顶杆前端的内六角螺丝快速缩回到取套头里面,为下一轮取套圈做好准备;退套栓中间设置的通孔和退套连杆外径适配,允许退套栓在退套连杆外径上滑动;退套栓在径向位置设置了栓梢固定孔,和退套栓销两端紧配合;退套顶杆前端螺纹连接了内六角螺丝,内六角螺丝的圆柱头外径小于套圈的外径、大于套圈通孔的内径,其端面能把套圈顶出推套头外;退套顶杆的径向位置设置了通孔,和退套栓销的外径适配;退套栓销的两端紧固在退套栓上,退套栓销的中间段紧固在退套顶杆上,三者刚性连接;退套栓销全长中间有两段穿过连杆的腰圆通孔,退套栓销带着退套栓和退套顶杆可以在腰圆通孔限定的距离内滑动;凸轮销接在退套定位底座上,可以摆动,凸轮下端固定了一个螺丝,套接了一支拉簧, 退套定位底座上也固定了一个螺丝,套接着拉簧的另一端;在拉簧的作用下,凸轮在自由状态下呈竖立态势。作为优选,凸轮平面上还可以设置一个柔性材质的定位垫,便于保护退套栓不被碰伤;也便于使用日久产生磨损时,只需更换定位垫而不必丢弃贵重的整个凸轮。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在推出套圈后、拾取下一个套圈前,都让固定在退套顶杆上的内六角螺丝在取套头中央顶一下,把万一滞留在取套头里的套圈往外推出,避免下一轮取套圈时把气缸顶坏,确保下一工序的顺利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软管装配机的主动退套装置立体外形图。图2为软管装配机的主动退套装置俯视图。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取套圈时状态;省略了取套底座等套圈存放装置)。图4为取套机构的结构分解图。图5为退套定位机构的立体装配图。图6为软管装配机的主动退套装置退套时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取套头、11连杆、111腰圆通孔,12气缸,122气缸顶杆; 2退套顶杆、21内六角螺丝、22退套栓、221栓销固定孔、23压簧、M退套栓销, 3退套定位底座、31凸轮、311定位垫、32拉簧、33螺丝, 4取套气缸、41取套底座、42连接片、43芯棒, 5横移气缸,51移位气缸座、52导柱, 6套圈。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来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6所示的软管装配机的主动退套装置,由微电脑控制系统操纵各个气缸的运动方向和运动时间,从而实现各机械部件的自动运作;其工作流程是取套气缸4的顶杆带动连接片42和芯棒43向左移动,取套底座41里的套圈6落下进入顶套位置,如图1图 2所示,同时,横移气缸5拉动移位气缸座51,使取套头1对准取套底座41的取套位置,气缸12的气缸顶杆122把取套头1顶出来,停在取套位置“门口”守候。接着在微电脑控制下的取套气缸4的顶杆带动连接片42和芯棒43向右移动,芯棒43把取套底座41里的套圈6推进取套头1的空腔里,如图2、图3所示。然后横移气缸5把移位气缸座51连同固定在其上面的退套装置离开取套位置,横向移动到装配位置(如图2中退套定位底座3的对称平面处)。参看图3,气缸顶杆122向左移动,把固定在其顶端的连杆11连同取套头1向左推动,把取套头1空腔里的套圈6硬性套到软管顶端上;接着往后退,由于套圈6内壁与与软管外壁之间的紧配合,套圈6滞留在软管上,出空了的取套头1缩回去将进入下一轮取套圈工序。但在实践中发现,由于套圈是量大、价值低的配件,制作精度不可能很讲究,如果套圈 6直径与软管不够匹配,套圈6没有滞留在软管上,而是跟着取套头1回出来了,并接着去取另外一个套圈,那时就会发生“撞车”事故,芯棒43硬要把新的套圈6顶进留有旧套圈的取套头1里,就会把气缸顶坏。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情况,本专利技术设置的技术方案就是不管取套头1里有没有套圈滞留着,都用退套顶杆2往外推一下,把万一留在取套头1里的套圈6 推出去,实践证明,这时候推出来的套圈6大多数是废品,可以直接处理掉。为了实现主动退套这个动作,本专利技术还设置了图5所示的退套定位装置,在退套定位底座3上销接了一个凸轮31连同其定位垫311,在凸轮31与退套定位底座3上用2颗螺丝33固定了拉簧32 的两端,便于在放松状态下,凸轮31能保持垂直的态势,挡住往后退过来的退套栓22,而在横移气缸移过来的时候,凸轮31又可以无损地被推开,摆动到一个倾斜的位置。当横移气缸5把移位气缸座51连同固定在其上面的退套装置离开取套位置,横向移动到装配位置时,正好处在退套定位底座3的上面,退套栓22把凸轮31推歪,离开了垂直位置,斜靠在退套栓上,其时拉簧被拉长张紧;接着是气缸12把取套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软管装配机的主动退套装置由微电脑控制系统操纵各个气缸的运动方向和运动时间,从而实现各机械部件的自动运作;其特征在于:软管装配机的主动退套装置包括取套头、连杆、气缸,气缸顶杆;退套顶杆、内六角螺丝、退套栓、压簧、退套栓销,退套定位底座、凸轮、拉簧,横移气缸,移位气缸座;取套头中心设置了和套圈外形适配的阶梯孔,容纳套圈在阶梯孔第1段里滑进或滑出,阶梯孔的第2段孔径和固定在退套顶杆上的内六角螺丝圆柱头外径适配,可以容纳内六角螺丝滑动,阶梯孔的第3段孔径和退套顶杆外径适配,允许退套顶杆在其中滑动;取套头后端和退套连杆前端螺纹连接;连杆中心设置的通孔分四段:前段内螺纹和取套头外螺纹连接;中段通孔孔径和压簧的外径适配,允许压簧在其中移动;后段和退套顶杆的外径适配,允许退套顶杆在其中滑动,最后段和气缸顶杆螺纹连接;连杆中间部位设置的腰圆通孔宽度和退套栓销外径适配,容纳退套栓销在腰圆通孔中滑动;连杆中心设置了一支压簧,压簧套在退套顶杆上,前端顶着取套头的后端面,后端顶着退套栓销的圆柱面;退套栓中间设置的通孔和退套连杆外径适配,允许退套栓在退套连杆外径上滑动;退套栓在径向位置设置了栓梢固定孔,和退套栓销两端紧配合;退套顶杆前端螺纹连接了内六角螺丝,内六角螺丝的圆柱头外径小于套圈的外径、大于套圈通孔的内径,其端面能把套圈顶出推套头外;退套顶杆的径向位置设置了通孔,和退套栓销外径适配;退套栓销的两端紧固在退套栓上,退套栓销的中间段紧固在退套顶杆上,三者刚性连接;退套栓销全长中间有两段穿过连杆的腰圆通孔,退套栓销带着退套栓和退套顶杆可以在腰圆通孔限定的距离内滑动;凸轮销接在退套定位底座上,可以摆动,凸轮下端固定了一个螺丝,套接了一支拉簧,退套定位底座上也固定了一个螺丝,套接着拉簧的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贤军万春明薛林晓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本发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