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气囊的车内部件的护套以及制造该护套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627059 阅读:3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的配备有气囊的车内部件的护套。设有两个重叠布置的护套部分(7,8)。外部的护套部分(7)在朝向滚条(12)的端部区域内设计为双层折边(9,10)。包纳所述滚条的滚边(11)借助固定线缝(13)与内部的护套部分(8)缝合。撕裂线缝(14)与内部的护套部分(8)、滚边(11)和内部的折边层(9)缝合。此外,内侧和外侧的折边层(9,10)借助双排缝(15)缝合。在一种用于制造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护套的方法中,第一步缝合固定线缝,第二步缝合撕裂线缝并且第三步缝合双排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的配备有气囊的车内部件的护套以及一种用于制造该护套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US 5,893,579中描述了一种汽车的配备有气囊的车内部件的护套,其中, 该车内部件是车辆座椅的靠背,在其侧颊部中集成有气囊。在该座椅中,在护套的第一护套部分和第二护套部分之间布置有包纳滚条或革条(Keder)的滚条固定接片或滚边 (Kederfahne)。该滚条在护套外侧布置在两个护套部分的过渡区域中,这两个护套部分对接地布置,因此并不重叠,并且在它们之间容纳有滚边。滚边借助固定线缝与一个护套部分缝合。此外,两个护套部分和滚边借助用于气囊的撕裂线缝缝合。在气囊触发时,撕裂线缝撕裂,因此在两个护套部分之间形成了一条裂隙以使真正的气袋弹出座椅,其中,固定线缝在这种情况下也能确保滚条与滚边和一个护套部分的连接。由此制造该护套,即,首先借助固定线缝将滚边与一个护套部分连接,随后借助撕裂线缝缝合之间容纳有滚边的两个护套部分的向内指向的、相互贴靠的端部。因此,滚条突出于护套的外表面或者嵌入在两个护套部分的过渡区域内构成的凹槽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进一步设计一种汽车的配备有气囊的车内部件的护套,使得护套在两个护套部分连接的区域内一方面具有高品质的视觉效果,而且还确保了气囊触发时撕裂线缝可靠地撕裂。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为这种护套提供一种特别简单的制造线缝结构的方法。该技术问题按本专利技术通过一种汽车的配备有气囊的车内部件的护套以及一种用于制造该护套的方法解决,其中,在第一护套部分和第二护套部分之间布置有一个包纳滚条的滚边,该滚条在所述护套的外侧布置在所述两个护套部分的过渡区域中,其中,所述滚边借助固定线缝与一个护套部分缝合,以及所述两个护套部分和所述滚边借助用于气囊的撕裂线缝缝合,其中,所述两个护套部分重叠地布置,并且外部的护套部分在其朝向所述滚条的端部区域中设计为双层折边,其中,所述撕裂线缝与内侧的折边层缝合,并且所述折边平行于所述滚条地配设有将所述内侧的折边层和外侧的折边层缝合的双排缝。在该方法的第一步中,借助所述固定线缝将所述滚边与所述内部的护套部分缝合,在第二步中借助撕裂线缝将所述内部的护套部分、所述滚边和所述外部的护套部分的内侧折边层缝合,并且在第三步中用双排缝缝合所述外部的护套部分的两个折边层。双排缝赋予了车内部件高品质的视觉效果。尤其在汽车的车内部件使用真皮配饰时设置这种双排装饰缝。只有外部的护套部分在折边区域内具有双排缝,因此借助撕裂线缝只固定了内部的折边层,相应地在气囊触发时只需要断开这个撕裂线缝。尽管可以看到多个缝,也就是双排缝,但只需要撕开撕裂线缝,其中,固定线缝确保了带有滚条的滚边与配属的护套部分保持固定连接。因此,在气囊触发时,滚边和滚条没有位于气袋的移动路径中。由于多条缝和滚条没有位于护套的撕裂区域中,相应地只需撕开撕裂线缝,由此使位于车内部件中的气囊的触发时间较短。车内部件可以是车辆中的不同部件,规定这些部件需要容纳一个气囊。尤其是指特别适合于容纳侧面气囊的车辆座椅、车门内衬和后部侧面靠垫。如果双排缝相互平行地布置并且此外平行于滚条延伸,则得到一种特别有利的护套外观。滚条尤其直接设置在外部护套部分的自由端部处。因此滚条直接抵接在外部护套部分上并且赋予这种结构一种品质特别高的视觉效果。固定线缝优选相邻于滚条布置。因此滚边相邻于滚条固定在配属的护套部分上, 由此准确地定位了从外部可见的滚条。随后撕裂线缝尤其以距离滚条较大的间隔布置。双排缝优选以距离滚条更大的间隔定位。这种双排缝与外部护套部分的自由端部(因此与折边端部)之间相隔充分距离的布置使护套在双排缝区域内具有品质特别高的视觉效果。通过以下方式可以特别简单地制造线缝结构,S卩,在第一步中借助固定线缝将滚边与内部的护套部分缝合,在第二步中借助撕裂线缝将内部的护套部分、滚边和外部护套部分的内侧折边层缝合,并且在第三步中用双排缝缝合外部护套部分的两个折边层。在第三步中使用一种在现有技术中广为人知的缝纫基座(Nahfufi)来缝合折边。附图说明参照附图根据以下对实施例的说明阐述本专利技术有利的应用可能性、目的和特征。 在附图中图1是轿车的副驾驶员座椅的空间视图;图2是在图1中用圆圈标出的、座椅靠背侧颊部的与本专利技术相关区域的俯视图;图3是在气囊触发情况下按图2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了汽车的车内部件1,该车内部件在具体情况下设计为车辆座椅1。在此指的是副驾驶员座椅。该副驾驶员座椅具有一个座椅部分2、一个可翻转地并且可锁定地与该座椅部分2相连的座椅靠背3和一个支承在该座椅靠背3中的头枕4。座椅靠背3在两侧具有侧颊部5/侧面靠垫,其中,在沿车辆前进方向布置在右侧的、朝向车辆副驾驶侧车门的侧颊部5内集成有一个未示出的侧面气囊。在该侧颊部5的区域内设置有一条撕裂线缝,该撕裂线缝在气囊触发时撕裂,并且使气囊真正的气袋经过由此形成的开口弹出车辆座椅1的侧颊部5。设置有撕裂线缝并且由此使气囊可以弹出的区域在图1中用圆圈18标出。图2以放大的比例示出该细节区域并且图3以横剖面示意性示出座椅的与该区域有关的元件的结构在图中示出车辆座椅1的护套6,具体是车辆座椅1的侧颊部的护套区域由真皮制成,其中,外部护套部分7覆盖内部护套部分8。内部护套部分8设计为单层,而外部护套部分7在其端部区域内设计为折边,因此是双层的,带有内侧折边层9和外侧折边层10。在两个护套部分7和8之间布置有包纳滚条12的滚边11。滚条12在护套外侧布置在外部护套部分7到内部护套部分8的过渡区域中。护套在滚边11的区域内由此制造,即,在第一步中借助平行于滚条12导引的固定线缝13将滚边11和内部护套部分8缝合,其中, 该固定线缝13相邻于滚条12布置。接着,因此在第二步中借助撕裂线缝14将内部护套部分8、滚边11和外部护套部分7的内侧折边层9缝合,其中,撕裂线缝14以与固定线缝13 相比距离滚条12更远的间距布置。滚条12、固定线缝13和撕裂线缝14相互平行地布置。 在第三步中,用双排缝15缝合外部护套部分7的两个折边层9和10,因此双排缝15没有与滚边11和内部护套部分8缝合。双排缝15的两个线缝16和17相互平行地延伸,并且它们与滚条12的间距比固定线缝13和撕裂线缝14与滚条的间距更大。因此通过引人注目的滚条12和引人注目的双排缝15在按图2的护套俯视图中形成了两个护套部分7和8的连接区域的高品质的视觉效果。在图3中,示出的缝连接处的组成部分彼此略微分散开,以便可以更好地辨认每个组成部分。附加地,通过图3中的箭头标出了气囊触发时气袋的移动路径。可以清楚地看出,气袋只需要撕开撕裂线缝14。在撕裂线缝14撕开后,护套部分7和8相互分开地,基本上垂直于气袋移动方向地运动,在此,固定线缝13确保在气囊触发时滚条12和滚边11 不会伸出到气袋的移动路径中。所有缝13、14、16和17均相互平行并且平行于滚条12地布置。示出的实施形式只是本专利技术可能的设计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可以考虑其它大量的变型方案。示例性示出的实施例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适用性或配置可能性。本说明书只为技术人员展示了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执行方案。可以对已说明的元件的功能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备有气囊的汽车车内部件(1)的护套(6),其中,在第一护套部分(7)和第二护套部分(8)之间布置有一个包纳滚条(12)的滚边(11),该滚条(12)在所述护套(6)的外侧布置在所述两个护套部分(7,8)的过渡区域中,其中,所述滚边(11)借助固定线缝(13)与一个所述护套部分(8)缝合,以及所述两个护套部分(7,8)和所述滚边(11)借助用于气囊的撕裂线缝(14)缝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护套部分(7,8)重叠地布置,并且外部的护套部分(7)在其朝向所述滚条(12)的端部区域中设计为双层折边(9,10),其中,所述撕裂线缝(14)与内侧的折边层(9)缝合,并且所述折边(9,10)平行于所述滚条(12)地配设有将所述内侧的折边层(9)和外侧的折边层(10)缝合的双排缝(15)。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塞厄斯斯特罗赫拉尔夫埃伊特弗兰克鲍希
申请(专利权)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