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忠良专利>正文

微创组合式可吸收椎间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14273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创组合式可吸收椎间融合器,由均为新月形的顶盖、顶片、中间片和底片依次重叠形成,所述顶盖、顶片、中间片和底片中相邻的两片在接触面上设置有与新月形轮廓弯曲方向相同的弧形凸台和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凸台沿弧形方向插入弧形凹槽并与之滑动配合,所述顶盖由可被椎体终板吸收的聚合材料制成,所述顶盖的上表面与椎体终板自然曲度相适配,所述底片的下表面与椎体终板自然曲度相适配;本微创组合式可吸收椎间融合器可通过叠合不同数量的中间片来满足不同的脊椎间撑开高度,手术创伤小,新月形椎间融合器无需双侧置入,置入方便且更稳定,可吸收聚合物材料逐渐降解被吸收,减少对植骨的应力遮挡,能更好的促进植骨融合。(*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微创组合式可吸收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椎间融合器广泛用于腰椎后路手术中,也可用于颈椎、胸椎手术,其主要是由钛合 金等金属材料制成。钛合金椎间融合器是通过其外部结构将椎体撑开来恢复腰椎的生理 曲度和高度。由于椎间融合器与椎体的接触面有限,应力集中,易破坏上下椎体终板,常导 致椎体塌陷,椎间隙狭窄,造成畸形愈合。钛合金椎间融合器具有足够的强度,但其上下均 为椎体松质骨,两者弹性模量不一致,椎体松质骨因承受压力而发生部分吸收,使术后椎间 隙高度部分丢失;支架永久性置入,可能发生电解,异物刺激反应,从而产生与椎间融合器 有关的并发症;金属置入物存不能被人体椎体吸收,因而存在应力遮挡,由此可导致骨融合 延缓甚至不融合。且现有的椎间融合器均为不可分的整体结构,融合器高度不可调节,因而 不能适应不同的椎间撑开高度,常因此要增大手术创伤,增加病人痛苦;同时现有椎间融合 器多为方形结构,置入不便,占据空间较大,植骨量较少,不利于植骨融合;单侧置入稳定性 差,双侧置入增加了手术量。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椎间融合器使可减小手术创口、置入方便、稳定、且能被人体椎 体部分吸收以减少应力遮挡的椎间融合器,能更好的促进植骨融合,以为患者减轻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小手术创口、置入方便、稳定、能 被部分吸收的微创组合式可吸收椎间融合器,能更好的促进植骨融合,以为患者减轻痛苦。本微创组合式可吸收椎间融合器由均为新月形的顶盖、顶片、中间片和底片依次 重叠形成,所述顶盖、顶片、中间片和底片中相邻的两片在接触面上设置有与新月形轮廓弯 曲方向相同的弧形凸台和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凸台沿弧形方向插入弧形凹槽并与之滑动配 合,所述顶盖可被椎体终板吸收的聚合材料,所述顶盖的上表面与椎体终板自然曲度相适 配,所述底片的下表面与椎体终板自然曲度相适配。进一步,所述顶盖的上表面设置有齿尖朝向植入方向相反一方的锯形齿,所述底 片下表面设置有齿尖朝向植入方向相反一方的锯形齿;进一步,所述中间片的弧形凸台中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中设置有同植 入方向相反的一端与孔壁相连并沿弧形方向延伸的舌形齿,下层中间片的舌形齿向上翘起 卡在相邻的上层中间片的通孔中;进一步,所述顶片的弧形凹槽中设置有与舌形齿适配的凹坑;进一步,所述顶片、中间片和底片的弹性模量为2. 0-5. OMp ;进一步,所述顶盖、顶片、中间片和底片表面均勻分布有直径为90μπι-200μπι的 通孔; 进一步,所述顶盖由硫酸钙/氨基酸聚合物制成,顶片、中间片和底片由不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进一步,所述顶盖、顶片、中间片和底片使用时浸泡或注射有骨形态发生蛋白干细 胞;进一步,所述顶片、中间片和底片的新月形轮廓线在连接处圆滑过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微创组合式可吸收椎间融合器由新月形顶盖、顶片、中间片和底片重叠组合 而成,可通过叠合不同数量的中间片来满足脊椎间需要撑开的高度,创伤小。2、本微创组合式可吸收椎间融合器为新月形,能更灵活的适应非直线的置入通 道,单侧植入稳定,减小手术创伤,且本椎间融合器的上下表面与椎体终板自然曲度相适配 从而有利于保证椎体终板的完整性。3、顶盖采用可吸收聚合物材料制成,随着椎体的融合,可吸收聚合物材料逐渐降 解被吸收,减少对植骨的应力遮挡,能更好的促进植骨融合。4、所用材料弹性模量为2. 0-5. OMPa,同人体骨骼弹性模量接近,在体内能维持足 够的机械强度。5、新月形的椎间融合器支撑稳定且所占空间更小,使植骨量更大,有利于脊柱融I=I O6、顶盖、顶片、中间片和底片可临时浸泡或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干细胞,分布于直 径为90 μ m-200 μ m通孔内缓释,促进植骨融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微创组合式可吸收椎间融合器整体结构剖视图;图2为中间片弧形凸台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中间片弧形凹槽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顶片弧形凹槽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顶片弧形凸台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顶盖弧形凹槽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底片弧形凹槽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微创组合式可吸收椎间融合器整体结构剖视图;图2为中间片弧形凸台 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中间片弧形凹槽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顶片弧形凹槽面立 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顶片弧形凸台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顶盖弧形凹槽面立体结构 示意图;图7为底片弧形凹槽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微创组合式可吸收椎间融合器由均为新月形的顶盖5、顶片1、中间 片2和底片3依次重叠形成,所述顶盖5、顶片1、中间片2和底片3中相邻的两片在接触面 上设置有与新月形轮廓弯曲方向相同的弧形凸台和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凸台沿弧形方向插 入弧形凹槽并与之滑动配合。具体组合方式为下层中间片2的弧形凸台2a嵌入相邻的上 层中间片2的弧形凹槽2d中,与顶片1相邻的中间片2的弧形凸台2a嵌入顶片1的弧形 凹槽Ia中,顶片1的弧形凸台Ic嵌入顶盖5的弧形凹槽5a中,与底片3相邻的中间片2嵌入与中间片2新月形轮廓适形的弧形凹槽3a(当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底片3上表面也可 设置有与中间片2的弧形凹槽2d适形的弧形凸台,通过弧形凸台和弧形凹槽2d配合的方式置合)ο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片2的弧形凸台2a中设置有四个通孔2c,所述通孔2c中设 置有同植入方向相反的一端与孔壁相连并沿弧形凸台2a弧形方向延伸的舌形齿2b,下层 中间片2的舌形齿2b向上翘起卡在相邻的上层中间片2的通孔2c中;所述顶片1的弧形 凹槽Ia中设置有与舌形齿2b适配的凹坑lb,最上一层中间片2的舌形齿2b向上翘起卡在 凹坑Ib中;舌形齿2b可防止中间片2和顶片1向植入方向的反方向退出。在实际手术时,所述顶盖5、顶片1、中间片2和底片3用专用枪按图1箭头所指方 向将各片逐层打入,所述顶盖5的上表面设置有齿尖朝向植入方向相反一方的锯形齿5b, 所述底片3下表面设置有齿尖朝向植入方向相反一方的锯形齿3b,锯形齿有利于本微创组 合式可吸收椎间融合器植入时在椎间定位。本实施例中所述顶盖5由可被椎体终板吸收的硫酸钙/氨基酸聚合物(也可用其 他的可吸收聚合材料如聚DL-乳酸)制成,硫酸钙/氨基酸聚合物被降解吸收后,可减少应 力遮挡,从而使植骨更易融合,能加快病人康复;本实施例中顶盖5的上表面与椎体终板自 然曲度相适配,底片2的下表面与椎体终板自然曲度相适配,从而有利于保证椎体终板的 完整性;本技术微创组合式可吸收椎间融合器的高度可通过组合不同数量的中间片2 来调节,从而可在手术时能适应不同的椎间撑开高度,可减小创口,降低病人痛苦。本实施例微创组合式可吸收椎间融合器为新月形,使得本技术椎间融合器能 更灵活的适应非线性的置入通道,可减小手术创伤,同时新月形椎间融合器所占空间更小 但又不失稳定,植骨量更大,有利于脊柱融合。本实施例微创组合式可吸收椎间融合器的顶盖5、顶片1、中间片2和底片3表面 均勻分布有直径为90 μ m-200 μ m的通孔4,顶盖5、顶片1、中间片2和底片3使用时浸泡或 注射有骨形态发生蛋白干细胞或促进植骨融合的因子,通孔4可积累更多的骨形态发生蛋 白干细胞或促进植骨融合的因子,从而有利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创组合式可吸收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由均为新月形的顶盖(5)、顶片(1)、中间片(2)和底片(3)依次重叠形成,所述顶盖(5)、顶片(1)、中间片(2)和底片(3)中相邻的两片在接触面上设置有与新月形轮廓弯曲方向相同的弧形凸台和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凸台沿弧形方向插入弧形凹槽并与之滑动配合,所述顶盖(5)由可被椎体终板吸收的聚合材料制成,所述顶盖(5)的上表面与椎体终板自然曲度相适配,所述底片(2)的下表面与椎体终板自然曲度相适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忠良马金梁
申请(专利权)人:邓忠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