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昌大学专利>正文

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08629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它包括交流电源、流量计、臭氧发生管,其特征是两个相位差为180°的交流电源连接臭氧发生管的外电极、内电极和中心电极,中心电极接地,流量计连接臭氧发生管的进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1、放电周期长,有利于更多臭氧的产生;2、臭氧的产量大,浓度高,并且臭氧发生器的效率提高了近20%~30%。(*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尤其涉及一种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
技术介绍
臭氧是氧分子的同素异形体,常温下是呈淡蓝色、带草腥味气体。标准状态下的密 度是2. 144kg/m3。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大约是氧的10 15倍,但稳定性较差。臭氧作为 一种强氧化剂、消毒剂、精制剂、催化剂等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纺织、食品、制药及香料 等部门。由于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因此它具有极强的杀菌作业、脱色、脱臭、脱味作用 和分解作用,它广泛应用于饮用水消毒、污水处理、医疗器械及餐具杀菌、食品杀菌保鲜、医 疗等方面,并且它在氧化污染物时不产生二次污染,因此人们通常把它称为“理想的万能绿 色强氧化药剂”,其代替氯已成为一种趋势。目前,商用臭氧发生器主要是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电源一般采用高频高压交流电 源,臭氧浓度和产率分别约为16. 55 60. 7g/m3和小于1 llg/kffh (氧气源),臭氧产率远低 于理论值1226g/kWh。近年来,为改善臭氧发生效率,许多学者先后对此进行了理论研究和 技术改进。这些研究与改进主要集中在电极形式、原料气体、电介质材料、高频高压电源以 及混合放电的采用等方面。尽管对臭氧发生器相关的上述研究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这 些技术只能有限的提高臭氧产率和浓度。因此,寻求一种新的技术以大幅度地提高臭氧产 率和浓度就显得尤为迫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该臭氧发生器能大大提 高臭氧发生器的产量和浓度,并且还能有效提高臭氧发生器的效率。本技术是这样来实现的,它包括交流电源、流量计、臭氧发生管,其特征是两 个相位差为180°的交流电源连接臭氧发生管的外电极、内电极和中心电极,中心电极接 地,流量计连接臭氧发生管的进气孔。所述的臭氧发生管包括耐热玻璃管、不锈钢网状电极、无色玻璃管、不锈钢空心圆 柱体电极、螺旋形铜线圈,螺旋形铜线圈缠绕连接在耐热玻璃管表面,耐热玻璃管、不锈钢 网状电极、无色玻璃管和不锈钢空心圆柱体电极依次从外到内同轴连接。所述的不锈钢网状电极为臭氧发生管的内电极,不锈钢空心圆柱体电极为臭氧发 生管的中心电极,螺旋形铜线圈为臭氧发生管的外电极。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1、放电周期长,有利于更多臭氧的产生;2、臭氧的产 量大,浓度高,并且臭氧发生器的效率提高了近20% 30%。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臭氧发生管的切面图。图3为本技术臭氧发生管的侧面图。在图中,1、交流电源 2、交流电源 3、流量计 4、臭氧发生管 5、耐热玻璃管 6、不锈钢网状电极7、无色玻璃管8、不锈钢空心圆柱体电极9、螺旋形铜线圈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是这样来实现的,交流电源1和交流电源2的电压输出端 分别连接螺旋形铜线圈9和不锈钢网状电极6,而不锈钢空心圆柱体电极8接地,并且耐热 玻璃管5和不锈钢网状电极6形成一个放电气隙,无色玻璃管7和不锈钢网状电极6也形 成一个放电气隙。如图2、图3所示,臭氧发生管4的螺旋形铜线圈9缠绕连接在耐热玻璃管5表面, 耐热玻璃管5、不锈钢网状电极6、无色玻璃管7和不锈钢空心圆柱体8电极依次从外到内 同轴连接,圆柱形无色玻璃管7和圆柱形耐热玻璃管5分别为电介质。放电气隙包括两个 放电气隙,一个是由耐热玻璃管5和不锈钢网状电极6构成,另一个是由无色玻璃管7和不 锈钢网状电极6构成。该装置是通过将两个相位差为180°的交流电源1、2分别施加在内外电极上,且 中心电极接地,从而形成两个放电气隙,在每个放电气隙内都会发生无声放电,通过将两个 放电气隙中的无声放电进行叠加形成混合放电来产生大产量、高浓度的臭氧,并且能有效 提高臭氧发生器的效率。目前,商用臭氧发生器主要是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电源一般采用高 频高压交流电源,臭氧浓度和产率分别约为16. 55 60. 7g/m3和小于lllg/kWh (氧气源), 而此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臭氧浓度和产率最高分别为17185ppm和783g/kWh(氧气源),因 此大大提高了臭氧发生器的臭氧浓度和产率。权利要求一种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它包括交流电源、流量计臭氧发生管,其特征是两个相位差为180°的交流电源连接臭氧发生管的外电极、内电极和中心电极,中心电极接地,流量计连接臭氧发生管的进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臭氧发生管包括耐热 玻璃管、不锈钢网状电极、无色玻璃管、不锈钢空心圆柱体电极、螺旋形铜线圈,螺旋形铜线 圈缠绕连接在耐热玻璃管表面,耐热玻璃管、不锈钢网状电极、无色玻璃管和不锈钢空心圆 柱体电极依次从外到内同轴连接。专利摘要一种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它包括交流电源、流量计、臭氧发生管,其特征是两个相位差为180°的交流电源连接臭氧发生管的外电极、内电极和中心电极,中心电极接地,流量计连接臭氧发生管的进气孔。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1、放电周期长,有利于更多臭氧的产生;2、臭氧的产量大,浓度高,并且臭氧发生器的效率提高了近20%~30%。文档编号C01B13/11GK201713313SQ20102015097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6日专利技术者杨春, 章亚芳, 胡兆吉, 胡大芬, 魏林生 申请人:南昌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它包括交流电源、流量计臭氧发生管,其特征是两个相位差为180°的交流电源连接臭氧发生管的外电极、内电极和中心电极,中心电极接地,流量计连接臭氧发生管的进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林生胡兆吉胡大芬章亚芳杨春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