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积忠专利>正文

防治肺病的中药鼻嗅粉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86717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防治肺病的中药鼻嗅粉剂,它是由下列用量配比的中草药制成:大蒜40-60克,绿茶叶40-50克,荞麦七10-20克,虎杖根10-20克,桔梗8-12克,车前子10-15克,白苏子10-15克,石菖蒲8-12克,猪牙皂18-22克,艾叶12-18克,白芷8-12克,细辛12-18克,广藿香18-22克,苏合香4-6克,薄荷油4-6克,冰片4-6克。本发明专利技术配方适用范围广,可以防治多种呼吸道和肺病,根据“肺朝百脉”的中医理论,采用鼻吸给药方式,使有效成分通过肺气的宣发输布生理功能,渗透到肌体内外,以发挥其逐秽排毒的特殊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治肺病的中药,尤其是一种防治肺病的中药鼻嗅粉剂
技术介绍
有关医学研究表明,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种疾患的重要诱因,吸烟已成为继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号全球杀手。据统计,全球每年有5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如果不加控制,这一数字到2020年时将达到1000万。在我国,目前死于烟草危害者已达60-70万,到2025年将达200万。另外,不吸烟者也会因为被动吸烟而使健康受到损害。香烟产生的烟雾中,含有4000多种烟草燃烧所产生的物质,其中多是有害的。在卫生部2001年公布的中国人十大死亡原因里,占前四位的四种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疾病都与吸烟有关。烟雾的有害气体首先进入呼吸道,故呼吸系统受害最大。在工业发达的国家,肺癌是吸烟造成死亡的首要疾病;而在我国,慢阻肺,百姓称它为老慢支、肺气肿,是人们吸烟造成死亡的首要疾病。我国目前吸烟人数高达3.5亿,占全世界吸烟者的四分之一。2005年统计每年由吸烟导致的死亡人数近150万人,主要是吸烟引起的肺病所致。这个数字超过全国年交通事故、自杀死亡、艾滋病等死亡人数的总和。如不加以控制,若干年后,将有更多人死于慢阻肺及它所引起的并发症。为减少吸烟给人们带来的健康危害,尤其减少慢阻肺、肺癌的发生,人们积极采取措施,如有的在烟上加装过滤嘴,有的在烟中加上活性碳,试图抑制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侵害,但是,这些措施收效不大,吸烟者患肺病率还是以每年10万人迅速增加。目前西医在防治因吸烟导致肺病及其他脏器的损害,尚无特别有效的方法,而中医药对这方面具有其独特的宣散逐秽、排毒养肺等神奇的功效,在防治慢阻肺、肺癌方面有突出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防治肺病方法的缺陷,经过多年探索,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使用方便、防治效果明显的中药组方,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它是由下列用量配比的中草药制成的大蒜40-60,绿茶叶40-50,荞麦七10-20,虎杖根10-20,桔梗8-12,车前子10-15,白苏子10-15 石菖蒲8-12,猪牙皂18-22,艾叶12-18,白芷8-12,细辛12-18,广藿香18-22,苏合香4-6,薄荷油4-6,冰片4-6。2、它的优化组方是由下列用量配比的中草药大蒜50,绿茶叶30,荞麦七15,虎杖根15,桔梗10,车前子12,白苏子12,石菖蒲10,猪牙皂20,艾叶15,白芷10,细辛15,广藿香20,苏合香5,薄荷油5,冰片5。本专利技术针对因吸烟所导致的肺病发病机理,根据“清气入上窍,浊气走下窍”的中医理论,精选组方并通过鼻嗅给药方式发挥宣散逐秽,排毒养肺作用,进而达到防治肺病的效果。本专利技术选用的大蒜为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含硫胺酸、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挥发油、蒜氨酸等,性味苦辛、温,具有行滞气、暖脾胃、解毒、杀虫作用,治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水肿胀满、泄泻、痢疾、疟疾、百日咳、白秃癣疥、蛇虫咬伤等症。茶叶为山茶科植物茶的芽叶,含嘌呤类生物碱,以咖啡碱为主,并含微量可可豆碱、茶碱和磺嘌呤,绿茶叶中含缩合鞣质、挥发油,性味苦甘、凉,具有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作用,治头痛、目昏、多睡善寐、心烦口渴、食积痰滞、疟、痢。荞麦七为蓼科植物翼蓼的块根,含黄酮类,具有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活血消痈作用。虎杖根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茎,含游离蒽醌及蒽醌甙,性味苦、平,具有祛风、利湿、破瘀、通经作用,治风湿关节疼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妇女闭经、产后恶露不下,跌扑损伤、烫伤、恶疮癣疾等。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含皂甙、萜烯类物质,性味苦辛、平,具有开宣肺气、祛痰排脓作用,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胸满肋痛、痢疾腹痛。车前子为车前草科植物车前的种子,含多量粘液、琥珀酸、腺嘌呤、胆碱等,性味甘、寒,具有利水、清热、明目、祛痰作用,治淋浊、带下、尿血、湿痹、目赤障翳等。白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的果实,含脂肪油、挥发油等,性味辛、温、无毒,具有下气、消痰、润肺、宽肠作用,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等。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含挥发油、石竹烯、石菖醚、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性味辛、微温,具有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祛湿功用。猪牙皂豆科植物皂荚已衰老或受伤害后所结果实,含皂甙,性味辛咸、温、有毒,具有通窍、涤痰、搜风、杀虫的功效,治中风口噤、头风、喉痹、痰喘、痞满积滞、痈肿、疥癣、癣疾、头疮。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含挥发油,性味苦辛、温,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功效,主治气滞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下血、月经不调、带下、疥癣等。白芷为伞形科植物兴安白芷、川白芷、杭白芷或云南牛防风的根,含挥发油,性味辛、温,具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作用,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寒湿腹痛、肤燥痒、疥癣等症。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辽细辛或华细辛带根的全草,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油酚,性味辛、温,具有祛风、散寒、行水、开窍作用,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广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全草,含挥发油及微量鞣质,性味辛、微温,具有行气、和中、避秽、祛湿作用,治感冒暑热、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等症。苏合香为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树所分泌的树脂,含齐墩果酮酸和3-表-齐墩果酸,性味甘、温,具有通窍、避秽、开郁、豁痰作用,治猝然昏倒、痰壅气厥、惊痫、温疟、疥癣、冻疮等。薄荷油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新鲜茎叶经蒸馏而得的芳香油,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薄荷醇,其次为薄荷酮、乙酸薄荷酯、树脂、鞣质等,性味辛凉、无毒,具有疏风、清热作用,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齿痛、皮肤风痒。冰片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树脂的加工品,含多种萜类成分,性味辛苦、凉,具有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肿止痛作用,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等。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本专利技术针对因吸烟所导致呼吸系统的发病机理,根据“清气入上窍,浊气走下窍”的中医理论,精选组方进行排毒、消瘀、杀菌、化痰,借肺气的宣发输布生理功能,载药物之功效,宣上逐下,排污涤垢,进而达到防治肺病的效果。2、本专利技术组方适用范围广,可以防治多种呼吸系统的疾病,根据“肺朝百脉”的中医理论,采用鼻嗅给药方式,使有效成分通过呼吸系统渗透到十二经脉,肌体内外,以发挥特有的逐秽涤垢功效,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3、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中药共计治疗了1800多例患者,作用于肺炎治疗,临床治疗全愈率达到86%;作用于肺气肿治疗,临床治疗全愈率达到92%;作用于肺结核治疗,临床治疗全愈率达到98%;作用于重度吸烟者,减量或戒烟率达到100%;作用于肺癌治疗,明显好转,延缓肺癌患者寿命;作用于其他多种呼吸道疾病治疗,临床治疗全愈率达到96%。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实施例一取下列原料大蒜50克,绿茶叶30克,荞麦七15克,虎杖根15克,桔梗10克,车前子12克,白苏子12克,石菖蒲10克,猪牙皂20克,艾叶15克,白芷10克,细辛15克,广藿香20克,苏合香5克,薄荷油5克,冰片5克;取上述配方中的绿茶叶、荞麦七、虎杖根、桔梗、车前子、白苏子、石菖蒲水煎,取头、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防治肺病的中药鼻嗅粉剂,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大蒜40-60,绿茶叶40-50,荞麦七10-20,虎杖根10-20,桔梗8-12,车前子10-15,白苏子10-15石菖蒲8-12,猪牙皂18-22,艾叶12-18,白 芷8-12,细辛12-18,广藿香18-22,苏合香4-6,薄荷油4-6,冰片4-6。所述中药鼻嗅粉剂的制备方法是绿茶叶、荞麦七、虎杖根、桔梗、车前子、白苏子、石菖蒲水煎,取头、二煎汁浓缩至400-500毫升,将大蒜捣汁,并将大蒜汁 加入浓缩汁中得药汁;然后用药汁浸透猪牙皂、艾叶、白芷、细辛、广藿香粉末,并搅拌均匀,干燥后加入薄荷油、冰片、苏合香研成细末,并混合均匀,置入坛中陈化三日以上,后装入容器备用。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治肺病的中药鼻嗅粉剂,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大蒜40-60,绿茶叶40-50,荞麦七10-20,虎杖根10-20,桔梗8-12,车前子10-15,白苏子10-15石菖蒲8-12,猪牙皂18-22,艾叶12-18,白芷8-12,细辛12-18,广藿香18-22,苏合香4-6,薄荷油4-6,冰片4-6。所述中药鼻嗅粉剂的制备方法是绿茶叶、荞麦七、虎杖根、桔梗、车前子、白苏子、石菖蒲水煎,取头、二煎汁浓缩至400-5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积忠
申请(专利权)人:陈积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