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路供电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783888 阅读:2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路供电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和第一可控硅,第一可控硅与第一可控开关并联后连接第一供电支路与输出端,第二可控开关连接第二供电支路与输出端。从第二供电支路输出切换到第一供电支路输出时,第二可控开关断开,第一可控开关与第一可控硅同时导通,在指定时间后第一可控硅断开;当从第一供电支路输出切换到第二供电支路输出时,第二可控开关导通,第一可控开关断开。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双路供电切换装置,单次切换时间在1毫秒以内,并且避免第一可控硅过热损坏,因此能够可靠、快速地实现双路供电切换。(*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双路供电
,尤其涉及一种双路供电切换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气化的广泛应用,在众多领域中都存在不可断电的重要设备。为保证这些 重要设备获得不间断的电源供电,对其采用双路供电。在采用双路供电的情况下,当其中一 路电源供电发生中断时,立即采用另一路电源为设备供电。因此,对于采用双路供电的情 况,需要采用双路供电切换装置在双路电源之间进行切换。图1为现有的第一种双路供电切换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切换 装置包括双向可控硅Tll和交流接触器Q11。其中,双向可控硅Tll用于连接第一供电支 路与输出端,Tll导通时,采用第一供电支路为输出端供电。交流接触器Qll用于连接第二 供电支路与输出端,Qll闭合时,采用第二供电支路为输出端供电。由于双向可控硅Tll为 半导体器件,根据半导体器件的特性,在导通时发热严重,并且闭合时很容易击穿,因此,当 采用第一供电支路为输出端供电时,处于导通状态的Tll发热严重,在使用时间较长或电 流较大时无法正常使用;并且,当采用第二供电支路为输出端供电时,如果Tll击穿,更会 导致第一供电支路与第二供电支路同时导通,因而损坏第一供电支路、第二供电支路和输 出端连接的设备。总之,图1所示的双路供电切换装置不适宜长时间或大电流使用、容易损 坏电器设备,因此该切换装置的可靠性差。图2为现有的第二种双路供电切换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切换 装置包括两个交流接触器,即交流接触器Q21和交流接触器Q22。其中,交流接触器Q21用 于连接第一供电支路与输出端,交流接触器Q21闭合时,采用第一供电支路为输出端供电。 交流接触器Q22用于连接第二供电支路与输出端,交流接触器Q22闭合时,采用第二供电支 路为输出端供电。根据交流接触器自身的特性,其吸合动作与放开动作分别需要大约几十 毫秒,所需的时间较长,因此导致双路供电切换装置的切换时间长,无法满足敏感设备电源 的要求。总之,采用现有的双路供电切换装置,无法可靠、快速地实现双路供电切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双路供电切换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可靠、快速地 实现双路供电切换。本技术提供一种双路供电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和第一可控硅;所述第一可控硅与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并联后连接第一供电支路与输出端;所述第 二可控开关连接第二供电支路与输出端。如上所述的双路供电切换装置,其中,还包括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可控开关断开,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与所述第一可控硅同时导通,在指定时间后控制所述第一可控硅断开。如上所述的双路供电切换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可控开关 导通,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断开。如上所述的双路供电切换装置,其中,还包括第三可控开关和同步检测器;所述第三可控开关与所述第一可控硅串联后与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并联;所述同步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供电支路与所述第二供电支路的同步状态,将 同步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同步检测结果为是时控制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导通,在同步检 测结果为否时控制所述第三可控开关断开。如上所述的双路供电切换装置,其中,还包括第一可控硅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可控硅并将第一可控硅检测结果发送给所 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可控硅检测结果为正常时控制所述第三可控开关 导通,在所述可控硅检测结果为击穿时控制所述第三可控开关断开。如上所述的双路供电切换装置,其中,还包括一个以上第四可控开关、一个以上 第五可控开关和一个以上第二可控硅;每一个第二可控硅与一个第四可控开关并联后连接第一供电支路与输出端;每一个第五可控开关连接第二供电支路与输出端。如上所述的双路供电切换装置,其中,还包括一个以上第六可控开关和一个以上 第二可控硅检测器;每一个第六可控开关与一个第二可控硅串联后与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并联;每一个第二可控硅检测器,用于检测一个第二可控硅并将第二可控硅检测结果发 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同步检测结果为是时控制所述一个以上第六可控开关导通, 在同步检测结果为否时控制所述一个以上第六可控开关断开;在第二可控硅检测结果为正 常时控制对应的第六可控开关导通,在第二可控硅检测结果为击穿时控制对应的第六可控 开关断开。如上所述的双路供电切换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一个以上第四 可控开关、所述一个以上第五可控开关和所述一个以上第二可控硅分别与所述第一可控开 关、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和所述第一可控硅状态同步。如上所述的双路供电切换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可控开关 与所述一个以上第五可控开关中的一项断开,控制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一个以上第四可控 开关中的一项与对应的第一可控硅或第二可控硅同时导通,在指定时间后控制所述第一可 控硅或第二可控硅断开;和/或,控制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和所述一个以上第五可控开关中 一项导通,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和所述一个以上第四可控开关中的一项断开。如上所述的双路供电切换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第三可 控开关、第四可控开关、第五可控开关和第六可控开关为交流接触器。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双路供电切换装置中,采用并联后的第 一可控硅与第一可控开关连接第一供电支路与输出端,采用第二可控开关连接第二供电支路与输出端。从第二供电支路输出切换到第一供电支路输出时,第二可控开关断开,第一可 控开关与第一可控硅同时导通,在指定时间后第一可控硅断开;当从第一供电支路输出切 换到第二供电支路输出时,第二可控开关导通,第一可控开关断开。该双路供电切换装置的 单次切换时间在1毫秒以内,并且避免第一可控硅过热损坏,因此能够可靠、快速地实现双 路供电切换。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第一种双路供电切换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第二种双路供电切换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双路供电切换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双路供电切换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 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 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双路供电切换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该双路供电切换装置中至少包括第一可控开关Q31、第二可控开关Q32和第一可控硅T31。 其中,第一可控硅T31与第一可控开关Q31并联,并联后的第一可控硅T31与第一可控开关 Q31连接第一供电支路与输出端。第二可控开关Q32连接第二供电支路与输出端。一种较 佳的实施方式是,第一可控开关Q31和第二可控开关Q32均采用交流接触器。具体地,第一可控开关Q31受到第一开关控制信号Pl的控制,第二可控开关Q32 受到第二开关控制信号P2的控制,第一可控硅T31受到第一可控硅控制信号的控制。当需 要从第二供电支路输出切换到第一供电支路输出时,首先,第二开关控制信号P2控制第二 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路供电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和第一可控硅;所述第一可控硅与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并联后连接第一供电支路与输出端;所述第二可控开关连接第二供电支路与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鑫刚李世伟刘亚峰陈冀生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先控电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