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兰达专利>正文

后颅脑术后患者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6930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颅脑术后患者枕头,由上布层(1)、下布层(2)、海绵层(3)构成,海绵层(3)夹在上、下布层(1、2)之间,其特征在于在上、下布层(1、2)的中部及海绵层(3)的中部设有圆形连通孔(4),上、下布层(1、2)的左、右端分别固定在左、右支撑板(5、5′)的外、内侧面上,左、右支撑板(5、5′)的底端分别垂直固定在底板(6)的左、右端。该后颅脑术后患者枕头,由于增加了圆形连通孔,后颅脑切口部分可置于圆形连通孔中,故患者可以仰卧。从而可避免因长时间侧卧而导致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且不压迫手术区部位,有利于刀口愈合。可广泛适用于后颅脑术后患者。(*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后颅脑术后护理用品,具体地说是一种后颅脑术后患 者枕头,适用于后颅脑手术后的患者及头部损伤、头部渍疡的患者卧床使用。
技术介绍
目前,无论什么病人,病床上使用的枕头均是由布袋中装有海绵构成,对 于后颅脑术后患者使用这种枕头时,其手术切口部位因有包扎层,故不能触及 枕头,需用头部的非手术部位触及枕头,因此,必须侧卧,以使手术区皮肤不 受压,不影响皮肤血运。这种枕头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患者长时间偏侧姿势 卧床,卧者感到疲劳,病人体位活动受限,可导致褥疮等并发症,影响病人康 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专用于后颅脑术后患者使用的枕头,这种 枕头可利于患者仰卧,避免因长时间侧卧而导致褥疮等并发症,且不压迫手术 区,有利于刀口愈合。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后颅脑术后患者枕 头,由上布层、下布层、海绵层构成,海绵层夹在上、下布层之间,其特征在 于在上、下布层的中部及海绵层的中部设有圆形连通孔,在圆形连通孔的壁上 缝合上纱布筒,上布层的左、右端分别固定在左、右支撑板的外侧面上,下布 层的左、右端分别固定在左、右支撑板的内侧面上,左、右支撑板的底端分别 垂直固定在底板的左、右端。本技术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在左、右支撑板与底板的夹角处设三角形加强板;所述的圆形连通孔的直径为10-15cm,海绵 层的厚度为5-10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病床上使用的枕头相比,由于增加了 圆形连通孔,后颅脑切口部分可置于圆形连通孔中,故患者可以仰卧;当侧卧 位感到疲劳时,可以改为仰卧,从而可避免因长时间侧卧而导致褥疮等并发症 的发生,且不压迫手术区部位,有利于刀口愈合。可广泛用于后颅脑术后患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沿A-A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l、 2制作本技术。该后颅脑术后患者枕头,由上布层l、下布层 2、海绵层3构成,海绵层3夹在上、下布层l、 2之间,其特征在于在上、下 布层l、 2的中部及海绵层3的中部设有圆形连通孔4,在圆形连通孔4的壁上 缝合上纱布筒8,上布层1的左、右端分别固定在左、右支撑板5、 5'的外侧 面上,下布层2的左、右端分别固定在左、右支撑板5、 5'的内侧面上,左、 右支撑板5、 5'的底端分别垂直固定在底板6的左、右端。在左、右支撑板5、 5'与底板6的夹角处设三角形加强板7;所述的圆形连通孔4的直径为10-15cm, 海绵层3的厚度为5-10c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颅脑术后患者枕头,由上布层(1)、下布层(2)、海绵层(3)构成,海绵层(3)夹在上、下布层(1、2)之间,其特征在于在上、下布层(1、2)的中部及海绵层(3)的中部设有圆形连通孔(4),在圆形连通孔(4)的壁上缝合上纱布筒(8),上布层(1)的左、右端分别固定在左、右支撑板(5、5′)的外侧面上,下布层(2)的左、右端分别固定在左、右支撑板(5、5′)的内侧面上,左、右支撑板(5、5′)的底端分别垂直固定在底板(6)的左、右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颅脑术后患者枕头,由上布层(1)、下布层(2)、海绵层(3)构成,海绵层(3)夹在上、下布层(1、2)之间,其特征在于在上、下布层(1、2)的中部及海绵层(3)的中部设有圆形连通孔(4),在圆形连通孔(4)的壁上缝合上纱布筒(8),上布层(1)的左、右端分别固定在左、右支撑板(5、5′)的外侧面上,下布层(2)的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兰达栾贻玫赵传梅
申请(专利权)人:张兰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