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胶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536306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面板胶合装置,其具有第二输送带,以及分别垂直于第二输送带的第一输送带、第三输送带,且第一输送带、第三输送带相互平行,而在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与第三输送带间设有机械手臂,由此,组装触控式液晶面板所使用模具,可在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与第三输送带所组成的输送路径上传输,达到有效减少生产线的机台占据面积,在相同单位厂房内提高生产线的数量,而相对提高产能。(*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胶合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以粘贴触控式显示面板的 面板胶合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高科技电子资讯业的蓬勃发展,消费性电子产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 中的必需品,且许多消费性电子产品已朝向轻薄短小的趋势迈进,特别是结合 显示与输入两种技术的触控式显示面板,其同时具有液晶显示与触控输入的功 能,而能大幅度提升各类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实用性能。触控式显示面板由触控面板与液晶面板所组成,其组装时,主要利用光学 胶,如光学胶带或光学胶液等,将触控面板与液晶面板相互粘贴,接着,施以 压力使光学胶均匀布满触控面板与液晶面板间,待光学胶加热固化后,随即完 成触控式显示面板的组装。在上述过程中,为了利于施压、搬运、加热等步骤,多采用公模具与母模 具相互盖合的方式,即,公模具与母模具内分别置入触控面板与液晶面板,并 完成光学胶的涂布后,把公模具与母模具相互盖合且施压,此时,公模具与母 模具便可搬运到烤箱内进行烘烤。随着产业自动化的快速发展,触控式显示面板的组装技术,也通过自动化 生产的方式,提高生产速度与产品良率。请参阅图1所示,为现有的触控式液晶面板生产示意图,如图所示,生产机台2上具有输送带20,其一端为进料端200,另一端为出料端201,沿着输送 带20侧边依序设有涂胶器21、机械手臂22与置料台23,触控式液晶面板l组 装时,公模具24内部放入触控面板10,并由进料端200进入输送带20,而母 模具25内放入液晶面板11且置于置料台23。生产机台2动作时,输送带20将公模具24先运送到涂胶器21进行涂胶, 接着由机械手臂22将母模具25盖合于公模具24上,完成盖合动作后,便可进3行加压以及搬运到烤箱烘烤的后续动作。但是,上述生产方式,仍具有下列缺失尚待改进一、 现行的生产机台2主要为长条状设置,因此,在空间有限的厂房中, 大量的生产机台2仅能并列设置,同时,生产机台2配合涂胶器21、机械手臂 22与置料台23之后,更占据了厂房内的剩余空间,导致厂房空间利用效率不佳, 无法有效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二、 生产机台2主要为长条状设置,因此,输送带20相同为长条状,输送 带20运送公模具24依序进行涂胶、盖合的动作时,其运送速度受到涂胶、盖 合的作业时间限制,导致输送带20的运转速度必须降低,或是连续启动与停止, 以配合涂胶、盖合的作业,势必导致产能受到限制,无法提高生产速度。有鉴于上述的需求,本创作人精心研究,并积个人从事此事业的多年经验, 终于设计出 一种崭新的面板胶合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提高厂房 空间使用面积,同时降低生产线所占据的空间的面板胶合装置。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面板胶合装置顶面分别设有一第一输送带,一 与所述第一输送带呈垂直设置的一第二输送带、与所述第二输送带呈垂直设置 的一第三输送带,且所述第一输送带与所述第三输送带为相互平行。以及,在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与第三输送带之间设有一机械手臂, 所述机械手臂侧边设有一置料台,而所述第二输送带侧边设有一涂胶机。由此,触控式液晶面板组装时,其所使用的一模具将可在所述第一输送带、 所述第二输送带与所述第三输送带所组成的U形路径上传输,并以所述涂胶机 进行涂胶、以所述机械手臂进行所述的这些模具相互盖合的动作,相较于现有 长条型输送带所存在的占据厂房过多空间的缺失,达到有效减少生产线的机台 占据面积,提高单位厂房内的机台放置率的实用进步性。再者,上述的所述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与所述第三输送带间,并 非限定于U型,其他如V型、L型、Z型、M型或N型等,应再本案所保护的范 围内。触控式液晶面板组装时, 一液晶面板与一触控面板分别置入一第一模具与 一第二模具内,并依照下列步骤进行步骤l: 一第一输送带将所述第一模具输送到一第二输送带; 步骤2:所述第一模具由所述第二输送带改变输送路径,并由一涂胶机进行 涂胶;步骤3:所述第二输送带将所述第一模具输送到一第三输送带,由所述第三输送带改变所述第一模具的输送路径;步骤4: 一机械手臂将所述第二模具盖合于所述第一模具;步骤5: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模内的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触控面板相互粘合。由此,复数的所述第一模具由所述第一输送带进入所述第二输送带时,将 改变输送路径,而与后续的所述第一模具能保持一定的距离,则先进入所述第 二输送带的所述第一模具,以所述涂胶机进行涂胶时,涂胶过程的延迟将不会 影响到面板胶合的产生速度。以及,以涂胶的所述第一模具,由所述第二输送带进入所述第三输送带时, 将改变输送路径,而与后续的所述第一模具能保持一定的距离,则先进入所述 第三输送带的所述第一模具,以所述机械手臂将所述第二模具盖合于所述第一 模具时,盖合过程的延迟将不会影响到面板胶合的产生速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高厂房空间使用面积,同时降低生产线所 占据的空间,同时可减少触控式显示面>^反组装时,各加工动作的延迟时间,达 到可减少生产线作业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触控式液晶面板生产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7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四; 图8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五。附图标记说明1触控式液晶面板;IO触控面板;11液晶面板;2生产机 台;20输送带;200进料端;201出料端;21涂胶器;22机械手臂;23置料台;24公模具;25母模具;3面板胶合装置;30机械手臂;300置料台;31第一输 送带;310进料端;32第二输送带;33第三输送带;330出料端;34涂胶器; 35第一模具;36第二模具;401步骤一;402步骤二; 403步骤三;404步骤四。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 说明。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 新型具有一面板胶合装置3,其具有机械手臂30、第一输送带31、第二输送带 32、第三输送带33与涂胶器34所组成,其中所述第一输送带31 —端为进料端310,其设于面板胶合装置3顶面;所述第二输送带32设于所述面板胶合装置3顶面,其一端相邻第一输送带 31的另一端,并与第一输送带31互为相交;所述第三输送带33—端为出料端330,其设于所述面板胶合装置3顶面, 且与第二输送带32另一端互为相交;所述机械手臂30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带31、所述第二输送带32与所述第三 输送带33之间,且侧边设有置料台300;所述涂胶器34设于所述第二输送带32侧边。则用以组装触控式液晶面板所使用模具,将可在第一输送带31、第二输送 带32与第三输送带33所组成的U形路径上传输,在经过第二输送带3卩时,以 涂胶机34进行涂胶,接着进入第三输送带33时,以机械手臂30进行所述的这 些模具相互盖合的动作,达到有效减少生产线的机台占据面积,提高单位厂房 内的才几台i丈置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带31、所述第二输送带32与所述第三输送带 33间,主要以U型作为主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面板胶合装置,用以将一第一模具与一第二模具相互盖合,以令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模内预先置入的一液晶面板与一触控面板相互粘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板胶合装置包括有: 一第一输送带,设于所述面板胶合装置顶面; 一第二输送带, 设于所述面板胶合装置顶面并与所述第一输送带互为相交; 一第三输送带,设于所述面板胶合装置顶面,且与所述第二输送带互为相交; 一机械手臂,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与所述第三输送带之间; 一涂胶器,设于所述第二输送带 侧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璇骐黄骏燊岩正良朱菱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太士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