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俞轶民专利>正文

变形式挂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62783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变形式挂坠,其壳体包括第一上壳、第一下壳、第二上壳、第二下壳,第一二上壳的内侧面相贴,第一二下壳的内侧面相贴,第一上下壳的斜端面相贴,第二上下壳的斜端面相贴;第一上下壳、第二上下壳的内侧面分别固定磁扣,第一上下壳、第二上下壳的斜端面分别固定磁扣,第一上壳内侧面的磁扣与第二上壳内侧面的磁扣相对应,第一下壳内侧面的磁扣与第二下壳内侧面的磁扣相对应,第一上壳斜端面的磁扣与第一下壳斜端面的磁扣相对应,第二上壳斜端面的磁扣与第二下壳斜端面的磁扣相对应;第一上下壳转动配合,第二上下壳转动配合,第一二下壳转动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挂坠可以变换其造型,如条状形、心形,具有造型多样、美观的优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饰品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变形式挂坠
技术介绍
挂坠是一种常见的饰品,其悬挂于人的脖子上,其内可以插入或粘贴个人照片,便 于随时随地欣赏。挂坠是以外形美观为其主要设计要点,因此,目前的挂坠都是固定造型,无法变换 外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以变换外形的挂坠。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变形式挂坠,包括壳体,壳体包 括外形相同且都形成内侧面和斜端面的第一上壳、第一下壳、第二上壳、第二下壳,第一上 壳与第二上壳的内侧面相贴合,第一下壳与第二下壳的内侧面相贴合,第一上壳与第一下 壳的斜端面相贴合,第二上壳与第二下壳的斜端面相贴合;第一上壳、第一下壳的内侧面处 于同一平面,第二上壳、第二下壳的内侧面处于同一平面,第一上壳、第二上壳的斜端面处 于同一平面,第一下壳、第二下壳的斜端面处于同一平面;第一上壳、第一下壳、第二上壳、 第二下壳的内侧面分别固定至少一磁扣,第一上壳、第一下壳、第二上壳、第二下壳的斜端 面分别固定至少一磁扣,第一上壳内侧面的磁扣与第二上壳内侧面的磁扣相对应,第一下 壳内侧面的磁扣与第二下壳内侧面的磁扣相对应,第一上壳斜端面的磁扣与第一下壳斜端 面的磁扣相对应,第二上壳斜端面的磁扣与第二下壳斜端面的磁扣相对应;第一上壳与第 一下壳转动配合,第二上壳与第二下壳转动配合,第一下壳与第二下壳转动配合。所述的变形式挂坠,第一上壳的内侧面形成与部分球面相适配的第一槽、与部分 圆台侧面相适配的第二槽、第三槽,所述的第一槽、第二槽、第三槽连通,第一槽延伸至第一 上壳的斜端面,第三槽内固接一轴套,轴套形成部分环槽;第一下壳的内侧面形成与部分球 面相适的第一槽,该槽延伸至第一下壳的斜端面;第一上壳的第一槽与第一下壳的第一槽 构成一整体槽,该整体槽内置入一半球轴,该半球轴与第一下壳固定相连;所述半球轴上部 形成半圆环形凸部,环形凸部上部形成对半空心凸柱,所述的环形凸部置于第一上壳的第 二槽,环形凸部与第二槽的内壁间还垫入挡件,挡件的外壁与第二槽的内壁固接,挡件轴向 挡住所述的环形凸部,挡件与环形凸部间可相对转动;所述的空心凸柱转动地置入所述轴 套的环槽;第二上壳、第二下壳的结构分别与第一上壳、第二下壳相对称,且第二上壳和第 二下壳的转动配合关系与第一上壳和第二下壳的转动配合关系相同。所述的变形式挂坠,第二下壳的内侧面固接第二轴套,该轴套的中部开有通孔,该 通孔转动配合带端帽的轴,该轴的端帽与第二下壳转动配合,该轴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轴套 的通孔后固定于第一下壳。所述的变形式挂坠,第一上壳的内侧面通过螺钉固接一挂扣,该挂扣的外端伸出第一上壳之外。所述的变形式挂坠,半球轴的内部镂成呈十字形。所述的变形式挂坠,第一上壳、第一下壳、第二上壳、第二下壳的内侧面分别固设 两颗磁扣。所述的变形式挂坠,第一上壳、第一下壳、第二上壳、第二下壳的斜端面分别固设 两颗磁扣。所述的变形式挂坠,第一下壳的内侧面形成一限位槽,该限位槽与第一下壳的第 一槽连通;所述半球轴的底部向外凸,该外凸底部置入并固定于第一下壳的限位槽。本技术的挂坠通过部件间的翻转,可以变换其造型,如条状形、心形,具有造 型多样、美观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挂坠的爆炸结构图。图2是轴套的结构图。图3是第一上壳的结构图。图4是半球轴的结构图。图5是长条形状态的挂坠结构图。图6是挂坠变换过程某一状态图。图7是心形状态的挂坠结构图。图8是长条形状态的挂坠打开图。图9是心形状态的挂坠打开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参见图1-9,挂坠包括壳体1,常态下,壳体1呈长条形,从其正面投影视图看,其 由两条等长且平行的长侧边及两条弧形边构成,相对称的两条弧形边分别位于壳体1的两 端,将两条长侧边的端部过渡相连。壳体1通过两个“切割面”分成四部分,第一“切割面”是沿壳体1的厚度方向,第 二“切割面”是沿壳体1的正面倾斜方向,四部分分别是第一上壳1-1、第一下壳1-2、第二 上壳1-3、第二下壳1-4,此四部分的外形结构相同,且第一上壳与第二上壳的内侧面相贴 合,第一下壳与第二下壳的内侧面相贴合,第一上壳与第一下壳的斜端面相贴合,第二上壳 与第二下壳的斜端面相贴合;第一上壳、第一下壳的内侧面处于同一平面,第二上壳、第二 下壳的内侧面处于同一平面,第一上壳、第二上壳的斜端面处于同一平面,第一下壳、第二 下壳的斜端面处于同一平面。下面对内部结构予以说明。第一上壳1-1的内侧面(即与第二上壳1-3内侧面相贴的面)上部形成一孔1-11, 该孔通过第一上壳的上部弧形边沿与外界相通,该孔内置入挂扣6,挂扣6通过螺钉7与第 一上壳固定相连,挂扣6的上部伸出第一上壳之外。第一上壳的内侧面上部开有两个扣孔1-12,此两扣孔内各嵌入一磁扣2-1。第一 上壳的下斜面(即与第一下壳1-2上斜面相贴的面)也开有两个扣孔1-13,此两扣孔内各嵌入一磁扣2-2。第一上壳的内侧面下部形成与部分球面相适配的槽1-14,该槽延伸至第一上壳的 下斜面。于槽1-14上方的第一上壳内侧面形成与部分圆台侧面相适配的槽1-15,该槽上方 的第一上壳内侧面形成轴套槽1-16,前述三槽相连通。轴套槽1-6内嵌入轴套5,轴套5形 成部分环槽5-1。第一下壳1-2的上斜面(即与第一上壳1-1下斜面相贴的面)开有两个扣孔,两 扣孔内分别嵌入一磁扣2-3,该两颗磁扣2-3与第一上壳下斜面的两颗磁扣2-2相对应。第一下壳的内侧面形成与部分球面相适的槽1-22,该槽延伸至第一下壳的上斜 面,于槽下方的第一下壳内侧面形成一限位槽1-23,该限位槽1-23与槽1-22连通。第一下壳内侧面的下中部开有一个固定孔1-24,下部还开有两个扣孔1-25,扣孔 内嵌入磁扣2-4,此两颗磁扣2-4与第一上壳内侧面的两颗磁扣2-1相对应。第一上壳1-1与第一下壳1-2通过相对应斜面上的磁扣相吸作用而形成半片壳体 即第一半片壳体,槽1-14、1-22形成一整体槽,该整体槽内置入一半球轴3,半球轴3的底部 3-1向外凸,外凸部3-1嵌入第一下壳的限位槽1-23内并粘接,这样,半球轴3便与第一下 壳固定相连了。半球轴3的顶部形成半圈环形凸部3-2,环形凸部的上部再形成对半的空心凸柱 3-3,环形凸部3-2置于第一上壳的槽1-15,环形凸部3-2与槽1_15的槽壁间还垫入挡件 4,挡件4的外壁与槽1-15的内壁相粘接,其内壁与挡住环形凸部3-2,其对半球轴3的进行 轴向限位,但两者间可相对转动;空心凸柱3-3可转动地置于轴套5的环槽5-1内,从而,半 球轴3与第一上壳1-1形成转动配合的关系。半球轴3的内部部分镂空,呈十字形,其表面可粘贴大小相应的照片。壳体1的第二半片由第二上壳1-3、第二下壳1-4通过另一半球轴组装而成,第二 上壳、第二下壳的结构分别与第一上壳、第二下壳基本相同且相对称,且第二上壳和第二下 壳的转动配合关系与第一上壳和第二下壳的转动配合关系相同,不再详述,下面就不同之 处予以说明。第二上壳与第一上壳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上壳1-3无连接挂扣6的结构。第二下壳与第一下壳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下壳1-4的内侧面下部嵌入并固接轴 套10,轴套10的中部开有通孔,该通孔通过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变形式挂坠,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包括外形相同且都形成内侧面和斜端面的第一上壳、第一下壳、第二上壳、第二下壳,第一上壳与第二上壳的内侧面相贴合,第一下壳与第二下壳的内侧面相贴合,第一上壳与第一下壳的斜端面相贴合,第二上壳与第二下壳的斜端面相贴合;第一上壳、第一下壳的内侧面处于同一平面,第二上壳、第二下壳的内侧面处于同一平面,第一上壳、第二上壳的斜端面处于同一平面,第一下壳、第二下壳的斜端面处于同一平面;  第一上壳、第一下壳、第二上壳、第二下壳的内侧面分别固定至少一磁扣,第一上壳、第一下壳、第二上壳、第二下壳的斜端面分别固定至少一磁扣,第一上壳内侧面的磁扣与第二上壳内侧面的磁扣相对应,第一下壳内侧面的磁扣与第二下壳内侧面的磁扣相对应,第一上壳斜端面的磁扣与第一下壳斜端面的磁扣相对应,第二上壳斜端面的磁扣与第二下壳斜端面的磁扣相对应;  第一上壳与第一下壳转动配合,第二上壳与第二下壳转动配合,第一下壳与第二下壳转动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轶民徐鹏军
申请(专利权)人:俞轶民徐鹏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