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膀胱射频腔内热化疗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6354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医疗器械领域的智能型膀胱射频腔内热化疗治疗仪,包括:多腔治疗导管、温度传感器、射频加热器、射频加热电极、传感器适配电路、数据输入输出电路、机身、蠕动泵,蠕动泵设置在机身内的上层安装板上,多腔治疗导管的外表面设置射频加热电极和温度传感器,射频加热器通过引线连接射频加热电极,温度传感器通过引线连接到传感器适配电路,数据输入输出电路通过引线连接到传感器适配电路和射频加热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射频加热器对腔内药液进行可控的直接加热,温度传感器测量人体膀胱腔内药液温度,蠕动泵可受控地进行正反向转动,工控计算机控制加热温度及注液流量,加热速度快,温控快速、稳定,系统简洁,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化疗装置,具体是一种智能型膀胱射频腔内热化疗治疗仪,用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以膀胱癌为例,对有些已不能进行切除手术,或症状效轻可不必进行切除手术的病例。可用化疗药液注入膀胱腔内并加热到42℃~44℃进行无损伤的热化疗复合治疗。膀胱腔内热化疗技术的临床意义在于它能根据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不同耐热性能,结合热疗、化疗和热化疗的协同作用,有效消灭膀胱腔内癌灶和游离癌细胞。膀胱腔内热化疗技术的推广普及需要一种自动化程度高,能自动向膀胱腔内注入定量化疗药液并准确、快速、稳定地调节膀胱腔内化疗药液温度的新型医疗设备。经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申请号93248061.6,公告号CN2183747Y,名称为膀胱癌腔内热疗仪。该专利申请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药液加温、注液等方面的问题,但存在一些的缺点和不足加热方法简单,只能进行脏器表面治疗,不能渗透脏器组织深度治疗;未能提供治疗参数和重要脏器测量温度的变化曲线,不利于实时监护;控温过于粗糙,控温范围不能连续可调;未采用泵驱动注液和放液,使注液和放液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针对上述不足和膀胱腔的特点,提供一种智能型膀胱射频腔内热化疗治疗仪,使其能够保证人体膀胱腔内恒定的治疗温度,以图形界面形式,可动态和交互方式连续设置控温范围,达到精确地维持膀胱腔内表面组织和深度组织中有效的复合性无创治疗手段。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包括多腔治疗导管、温度传感器、射频加热器、射频加热电极、传感器适配电路、数据输入输出电路、机身、蠕动泵,蠕动泵设置在机身内的上层安装板上,多腔治疗导管的外表面设置射频加热电极和温度传感器,射频加热器9通过引线连接射频加热电极,温度传感器通过引线连接到传感器适配电路,数据输入输出电路通过引线连接到传感器适配电路和射频加热器。蠕动泵通过引线连接数据输入输出电路。蠕动泵泵头可正反向转动。蠕动泵的泵头上设置输液总管。所述的数据输入输出电路是A/D和D/A转换器,数据输入输出电路安装在工控计算机内部。所述的工控计算机设置在机身的台面上方。所述的药液袋设置在机身内的上层安装板上。所述的射频加热器设置在机身的中间安装板上。机身内的底层安装板上还设置回收桶。使用时,药液袋中注入一定量配制的药液,打开手动注液夹断阀,注液导管经过蠕动泵后连接上多腔治疗导管。操作人员通过计算机选择注液方式,设定流量(每分钟100~200ml);由B超检测和病人感觉控制腔内药液量,按医生要求使药液充满腔内后,关闭手动药液夹断阀,取消注液方式进入治疗方式,即在工控计算机的控制下,蠕动泵停止,由射频加热器通过多腔治疗导管上的射频加热电极对腔内的药液进行加热。腔内药温迅速上升并稳定于设定值;治疗中要排尿,打开手动放流夹断阀,通过计算机选择放流方式使蠕动泵反向转动,放液导管出来的液体直接流入回收桶;在排尿后关闭手动放流夹断阀,打开手动注液夹断阀,选择注液方式(蠕动泵正向旋转)进行腔内补充药液,药液补充满腔内后,关闭手动注液夹断阀,取消注液方式选择治疗方式。可持续治疗60~120分钟,在治疗过程中,根据设定的人体膀胱腔内药液温度(一般为42~44℃)和腔内药液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由计算机自动调节来控制射频加热器,保证人体腔内的药液温度保持在预定值,达到治疗效果。治疗结束后,打开手动放流夹断阀,通过计算机选择放流方式使蠕动泵反向转动,腔内的药液在蠕动泵驱动下排入回收桶。药液袋、输液管和多腔治疗管均采用一次性的灭菌药液袋和医用硅橡胶管,每次治疗后全部更换,保证整个液路无菌和不与外界和其它器件接触,杜绝交叉感染。本专利技术采用在人体膀胱腔内直接加热,加热效率高。对膀胱之外组织(如尿道不受热损伤;采用一台泵进行注液和放流,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在工控计算机控制下,治疗温度能快速、稳定、准确地调整到治疗范围,系统简化,安装及输液管更换方便,持续工作性能提高;采用控制加热时间控制腔内治疗温度,使体内药液温度控制在有效的范围之内。工控计算机的采用,使得医务人员既可以即时监视、预测和评估治疗效果,又可以根据需要对膀胱腔内的药温和药量进行实时调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结构2是本专利技术原理及连接关系示意图在图中,药液袋1,手动注液夹断阀2,注液导管3(图1中用粗实线表示),三叉分流管4,输液总管5(图1中用粗实线表示),蠕动泵6,多腔治疗导管7,温度传感器8,射频加热器9,射频加热电极10,手动放液夹断阀11,回收桶12,放液导管13(图1中用粗实线表示),传感器适配电路14,工控计算机15,数据输入输出电路16,机身17。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多腔治疗导管7、温度传感器8、射频加热器9、射频加热电极11、传感器适配电路14、数据输入输出电路16、机身1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蠕动泵6,蠕动泵6设置在机身17内的上层安装板上,多腔治疗导管7的外表面设置射频加热电极11和温度传感器8,射频加热器9通过引线连接射频加热电极11,温度传感器8通过引线连接到传感器适配电路14,数据输入输出电路16通过引线连接到传感器适配电路14和射频加热器9。蠕动泵6通过引线连接数据输入输出电路16。蠕动泵6泵头可正反向转动。蠕动泵6的泵头上设置输液总管5。所述的数据输入输出电路16是A/D和D/A转换器,数据输入输出电路16安装在工控计算机15内部。所述的工控计算机15设置在机身17的台面上方。所述的药液袋1设置在机身17内的上层安装板上。所述的射频加热器9设置在机身17的中间安装板上。机身17内的底层安装板上还设置回收桶12。使用时,多腔治疗导管7插入人体膀胱腔内,把注液导管3一端连接到药液袋1的出液口上,注液导管3另一端经手动注液夹断阀2、连接三叉分流管4的一端,输液总管5一端连接三叉分流管4、另一端经过蠕动泵6后和多腔治疗导管7连接。来自药液袋1经注液导管3的药液由蠕动泵推动流过输液总管6,进入多腔治疗管7,最后药液经多腔治疗管7注入人体膀胱腔内,在人体膀胱腔内注有足够多的药液。药液温度传感器8测量腔内药液温度,监测腔内的药液温度。温度传感器8输出信号经传感器适配电路14放大,由数据输入输出电路15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入工控计算机15。工控计算机15通过数据输入输出电路16输出信号分别连接的射频加热器9和蠕动泵6,完成对射频加热器和蠕动泵等执行元件的驱动。治疗时,在人体膀胱腔内注有足够多的药液后关闭手动注液夹断阀2,射频加热器9通过多腔治疗管7上的电极对腔内药液进行加热,药液温度传感器8测量腔内药液温度,并在工控计算机15控制下将腔内的药液温度迅速调整至治疗范围。工控计算机15能自动调节腔内药液温度。医生可根据病人状况和反应实时调整治疗温度和腔内注液药液量。治疗过程中,如病人在治疗中要排尿,如打开手动放流夹断阀11,通过工控计算机15选择放流方式使蠕动泵6反向转动,放液导管13出来的液体直接流入回收桶12;在排尿后关闭手动放流夹断阀11,打开手动注液夹断阀2,选择注液方式(蠕动泵6正向旋转)进行腔内补充药液,药液补充满腔内后,关闭手动注液夹断阀2,取消注液方式选择治疗方式。治疗结束后,通过工控计算机14选择放流方式使蠕动泵6反向启动、打开手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型膀胱射频腔内热化疗治疗仪,包括:多腔治疗导管(7)、温度传感器(8)、射频加热器(9)、射频加热电极(11)、传感器适配电路(14)、数据输入输出电路(16)、机身(1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蠕动泵(6),蠕动泵(6)设置在机身(17)内的上层安装板上,多腔治疗导管(7)的外表面设置射频加热电极(11)和温度传感器(8),射频加热器(9)通过引线连接射频加热电极(11),温度传感器(8)通过引线连接到传感器适配电路(14),数据输入输出电路(16)通过引线连接到传感器适配电路(14)和射频加热器(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亚珠潘钢白景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