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锁存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43879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速锁存电路,包括一用于锁存输入信号的锁存单元、一与所述锁存单元相连的信号输入单元及一与所述信号输入单元相连的时钟控制单元,所述时钟控制单元包括一第一开关元件、一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相连的第二开关元件及一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相连的反相器,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与所述反相器共同连接一时钟信号输入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减少了信号的触发时间,降低了误触发概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锁存电路,尤指一种触发时间较短的高速锁存电路
技术介绍
锁存,就是把信号暂存以维持某种电平状态。锁存器,就是输出端的状态不会随输 入端的状态变化而变化,仅在有锁存信号时输入的状态被保存到输出,直到下一个锁存信 号到来时才改变。对于高速锁存器而言,在信号触发的半个周期内,需要保持输入信号的稳定,一旦 输入信号的完整性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将可能造成误触发。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触发时间较短的高速锁存电路。一种高速锁存电路,包括一用于锁存输入信号的锁存单元、一与所述锁存单元相 连的信号输入单元及一与所述信号输入单元相连的时钟控制单元,所述时钟控制单元包括 一第一开关元件、一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相连的第二开关元件及一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相 连的反相器,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与所述反相器共同连接一时钟信号输入端。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为一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为一第二场效 应管。优选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反相器的一输入端共同连接所述时钟信 号输入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一接地端,其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 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反相器的一输出端,其漏极连接所述信号输入单元。优选地,所述信号输入单元包括一第一信号输入端、一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入端 的第三场效应管、一第二信号输入端及一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输入端的第四场效应管。优选地,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及所述第四场效 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入端,其漏极连接所述锁存单 元,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输入端,其漏极连接所述锁存单元。优选地,所述锁存单元包括一第五场效应管、一第六场效应管、一第七场效应管、 一第八场效应管、一第一信号输出端及一第二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及所述第 二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五场效应管、所述第六场效应管、所述第七场效应管及所述第 八场效应管相连。优选地,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四场效 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源极。优选地,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 栅极、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漏极及所述第八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与 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栅极及所述第 八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连。3优选地,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源极及所述第八场效应管的源极共同连接一电源端。相对现有技术,本技术高速锁存电路结构简单,减少了信号的触发时间,降低 了误触发概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高速锁存电路较佳实施方式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本技术高速锁存电路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锁存单元、一连接该锁 存单元的信号输入单元及一连接该信号输入单元的时钟控制单元。该时钟控制单元包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CLK、一连接该时钟信号输入端CLK的反 相器INV、一连接该时钟信号输入端CLK的第一开关元件及一连接该反相器INV的第二开关 元件。该信号输入单元包括一第一信号输入端DP、一连接该第一信号输入端的第三开关 元件、一第二信号输入端DN及一连接该第二信号输入端DN的第四开关元件。该锁存单元包括一第五开关元件、一第六开关元件、一第七开关元件、一第八开关 元件、一第一信号输出端QN及一第二信号输出端QP。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开关元件为一第一场效应管Q1,该第二开关元件为一第 二场效应管Q2,该第三开关元件为一第三场效应管Q3,该第四开关元件为一第四场效应管 Q4,该第五开关元件为一第五场效应管Q5,该第六开关元件为一第六场效应管Q6,该第七 开关元件为一第七场效应管Q7,该第八开关元件为一第八场效应管Q8。且第一场效应管 Q1、第二场效应管Q2、第三场效应管Q3、第四场效应管Q4、第五场效应管Q5及第六场效应管 Q6为N型场效应管(NMOS),第七场效应管Q7及第六场效应管Q8为P型场效应管(PMOS)。在 其它实施方式中,开关元件可根据需要变更为能够实现同样功能的其它开关元件或电路。本技术高速锁存电路较佳实施方式的具体连接关系如下该时钟控制单元中 的该时钟信号输入端CLK分别连接该第一场效应管Ql的栅极与该反相器INV的输入端,该 第一场效应管Ql的源极连接一接地端VSS,其漏极连接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该第二 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该反相器INV的输出端,其漏极连接该信号输入单元中第三场效应 管Q3的源极及第四场效应管Q4的源极。该第三场效应管Q3的栅极连接该第一信号输入 端DP,其漏极连接该锁存单元中第五场效应管Q5的源极,该第四场效应管Q4的栅极连接该 第二信号输入端DN,其漏极连接该锁存单元中第六场效应管Q6的源极。该第一信号输出端 QN与该第五场效应管Q5的漏极、该第六场效应管Q6的栅极、该第七场效应管Q7的漏极及 该第八场效应管Q8的栅极相连,该第二信号输出端QP与该第五场效应管Q5的栅极、该第 六场效应管Q6的漏极、该第七场效应管Q7的栅极及该第八场效应管Q8的漏极相连。该第 七场效应管Q7的源极及该第八场效应管Q8的源极共同连接一电源端VDD。本技术高速锁存电路较佳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该时钟信号输入端 CLK输入一第一时钟信号至该第一场效应管Ql及该反相器INV时,该第一时钟信号经过该 反相器INV输出一反相的第二时钟信号至该第二场效应管Q2,从而导致该第二时钟信号与4该第一时钟信号之间具有一定延迟,只有当第一时钟信号与第二时钟信号都为高电平信号 时,该第一场效应管Ql与该第二场效应管Q2都导通,该时钟控制单元处于有效状态;当第 一时钟信号与第二时钟信号其中之一为低电平信号时,该时钟控制单元处于无效状态。信号输入单元的第一信号输入端DP与第二信号输入端DN共同输入一对差分信 号,并通过锁存单元进行锁存,当该时钟控制单元处于有效状态时,将产生使能信号并进行 触发,此时,锁存单元的第一信号输出端QN与第二信号输出端QP共同输出一对差分信号, 且输出的差分信号与输入的差分信号电平高低相同;当该时钟控制单元处于无效状态时, 第一信号输出端QN与第二信号输出端QP输出的差分信号将维持原来的状态,直到该时钟 控制单元的下一个有效状态来临。综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中,信号的触发时间为一个时钟信号的高电平时间,即半个 时钟周期的时间。而本技术将信号的触发时间缩短为一固定的相对延迟时间,即第二 时钟信号相对于第一时钟信号的延迟时间。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该延迟时间远远小于半个 时钟周期,缩短的触发时间意味着更快的响应速度。本技术高速锁存电路结构简单,减少了信号的触发时间,降低了误触发概率。权利要求一种高速锁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锁存电路包括一用于锁存输入信号的锁存单元、一与所述锁存单元相连的信号输入单元及一与所述信号输入单元相连的时钟控制单元,所述时钟控制单元包括一第一开关元件、一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相连的第二开关元件及一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相连的反相器,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与所述反相器共同连接一时钟信号输入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锁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为一第一场效 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速锁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锁存电路包括一用于锁存输入信号的锁存单元、一与所述锁存单元相连的信号输入单元及一与所述信号输入单元相连的时钟控制单元,所述时钟控制单元包括一第一开关元件、一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相连的第二开关元件及一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相连的反相器,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与所述反相器共同连接一时钟信号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勇武国胜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和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