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网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43439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逆变器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并网逆变器,包括直流电源、与直流电源连接的逆变模块。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并网逆变器有效解决了传统单相全桥并网逆变器在采用双极性调制和采用单极性调制时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了逆变器的转换效率和电磁兼容性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逆变器的
,尤其涉及一种并网逆变器
技术介绍
并网逆变器一般分为光伏并网逆变器、风力发电并网逆变器、动力设备并网逆变 器和其他发电设备并网逆变器。并网逆变器能将光伏阵列和风力发电机等产生的再生清洁 电能直接转换为与电网同频率、同相位的正弦波交流电能馈入电网。 传统的单相全桥并网逆变器在采用双极性调制时,逆变器的转换效率低下,而传 统的单相全桥并网逆变器在采用单极性调制时,逆变器的电磁兼容(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性會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并网逆变器,旨在解决现有的单相全桥并网逆变 器存在转换效率低下和电磁兼容性能差的问题。 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并网逆变器,所述并网逆变器包括直流电源,所述 并网逆变器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直流电源和电网连接的逆变模块,所述逆变模块包括 电容、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 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 所述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直流电源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 关管和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同时连接所述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同时接 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接第三开关管的第一 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接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接第四开关管的第 一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接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接第二二极管 的阳极,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接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接电网,所 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接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接第一二极管的 阳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同时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 感的第二端接电网的地端。 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 和第六开关管分别采用第一 IGBT管、第二 IGBT管、第三IGBT管、第四IGBT管、第五IGBT 管和第六IGBT管。 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 和第六开关管分别采用第一 M0S管、第二 M0S管、第三M0S管、第四M0S管、第五M0S管和第 六M0S管。 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的漏极同时连接所述电容的第一端,所 述第一 M0S管的源极同时接第六M0S管的漏极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六M0S管的源 极接第三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接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接第四M0S管的漏极,所述第四M0S管的源极接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 M0S管的源极接第 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接第六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接 电网,所述第五M0S管的漏极接第六M0S管的源极,所述第五M0S管的源极接第一二极管的 阳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同时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 感的第二端接电网的地端。 在本技术中,本技术提供的并网逆变器有效解决了传统单相全桥并网逆 变器在采用双极性调制时,存在电感的电流纹波大、电感损耗严重及逆变器转换效率低等 问题,从而提高了并网逆变器转换效率及提高了并网电流谐波失真度等相关指标,本实用 新型提供的并网逆变器同时还回避了传统单相全桥并网逆变器在采用单极性调制时,电容 两端对电网零线电压存在的高频跳变的问题,从而提高了逆变器的电磁兼容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并网逆变器的结构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并网逆变器的示例电路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并网逆变器的第一工作原理图;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并网逆变器的第二工作原理图; 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并网逆变器的第三工作原理图; 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并网逆变器的第四工作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图l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并网逆变器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 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 并网逆变器包括直流电源100,还包括分别与直流电源100和电网连接的逆变模 块200。 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并网逆变器的示例电路结构,为了便于说 明,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 作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直流电源100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和DC/DC直流升压电 路,简称PV&DC/DC。 逆变模块200包括电容Cl、第一开关管201、第二开关管202、第三开关管203、第 四开关管204、第五开关管205、第六开关管206、第一二极管D5、第二二极管D6、第一电感 Ll和第二电感L2。 电容C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直流电源1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 管201和第二开关管202的第一端同时连接电容Cl的第一端,第一开关管201的第二端同 时接第六开关管206的第一端和第二二极管D6的阴极,第六开关管206的第二端接第三开 关管203的第一端,第三开关管203的第二端接电容C1的第二端,第二二极管D6的阳极接 第四开关管204的第一端,第四开关管204的第二端接电容Cl的第二端,第二开关管202的第二端接第二二极管D6的阳极,第一电感Ll的第一端接第六开关管206的第二端,第一 电感Ll的第二端接电网,Vgrid为电网电压,第五开关管205的第一端接第六开关管206的 第二端,第五开关管205的第二端接第一二极管D5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5的阴极同时接第 二二极管D6的阳极和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接电网的地端。 上述开关管可以采用IGBT管或M0S管,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201、 第二开关管202、第三开关管203、第四开关管204、第五开关管205和第六开关管206分别 采用第一 M0S管Sl、第二 M0S管S2、第三MOS管S3、第四MOS管S4,第五MOS管S5和第六 MOS管S6,第一 MOS管Sl和第二 MOS管S2的漏极同时连接电容Cl的第一端,第一 M0S管 Sl的源极同时接第六M0S管S6的漏极和第二二极管D6的阴极,第六M0S管S6的源极接第 三M0S管S3的漏极,第三M0S管S3的源极接电容Cl的第二端,第二二极管D6的阳极接第 四M0S管S4的漏极,第四M0S管S4的源极接电容Cl的第二端,第二 M0S管S2的源极接第 二二极管D6的阳极,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接第六M0S管S6的源极,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 接电网,第五M0S管S5的漏极接第六M0S管S6的源极,第五M0S管S5的源极接第一二极 管D5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5的阴极同时接第二二极管D6的阳极和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 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接电网的地端。 下面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并网逆变器的示例电路为例,说明该并网逆变器 的工作情况。 电网电压Vgrid为正弦波电压,频率为50HZ或者60HZ。在电网电压Vgrid 处于正半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并网逆变器,所述并网逆变器包括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网逆变器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直流电源和电网连接的逆变模块,所述逆变模块包括:电容、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所述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直流电源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同时连接所述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同时接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接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接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接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接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接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接电网,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接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同时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接电网的地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高宏陈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