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组充放电转换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37813 阅读:3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组充放电转换接头,包括1个母接头和2个公接头;公接头包括1个充电公接头和1个放电公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每个接头与电池组各节电池的正负极相对应,通过两种具有不同的内部导线连接方式的公接头实现电池组在放电时为串联,在充电时为并联的模式转换,无需繁琐的转换开关,使用方便安全,成本低。(*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池组的充放电转换接头。
技术介绍
电池是各种电动设备如电动汽车的主要储能元件,是个比较关键的部件,电池的 性能将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性能。 通常使用的可充电电池组是将多个可充电电池进行串联而组成,所以单节电池是 构成电池组的基本单元。 在组成串联电池组的单节电池之间,由于一致性不好和其他因素的影B向,使得串 联电池组在使用中各节电池所表现出的应用性能也有不同,从而形成了木桶效应。当串联 电池组处于充电状态时,往往会出现一节电池被充满时,其他电池还处于未充满状态,由于 是串联连接,所以,被充满的单节电池处于过充电状态,直至所有单节电池都被充满电。电 池的过充电不仅会使电池的使用寿命大大减少,而且还可能发生电池爆裂的危险。而如果 为了避免过充,就会存在有单节电池充电不够的问题,充电少的电池的寿命縮短,引起所在 的电池组的寿命縮短,从而使整个电池系统的寿命縮短。由此,充放电过程不均衡,不断重 复的充放电过程更加剧了不均衡现象,在这样的状态下长期使用,将会使整个串联电池组 的性能大大降低,甚至发生电池组过早的损坏。 当发生电池组损坏的情况时,通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更换整个电池组,尚未发生损 坏的单节电池在更换中也同时被废弃,这种做法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 须对电池进行综合有效的均衡充电管理。考虑到如果能在电池组充电时,将电池组各节电 池的连接模式从放电时的串联改变为充电时的并联,则可能实现对各节电池的同时充电, 以满足均衡充电的要求。原理上,可以采用多个切换开关组成的开关系统,通过控制开关的 断合来完成串联到并联的转变,但是这样会导致电路复杂、影响系统的稳定性,使用也不方 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的电池组充放电转换接头,能通过不同的接头 对接实现电池组充电和放电的模式转换。 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组充放电转换接头;电池组充放电转 换接头包括1个母接头和2个公接头;公接头包括1个充电公接头和1个放电公接头。 所述母接头包括2N个插孔,按照上下两排平行且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插孔处设有 导电铜片,其中上排插孔分别对应N节电池的正极,下排插孔分别对应N节电池的负极;所 述每个公接头也包括2N个孔槽,按照上下两排平行且一一对应设置,上排孔槽分别对应N 节电池的正极,下排孔槽分别对应N节电池的负极;其中充电公接头下排孔槽由导线连接 在一起;放电公接头下排的第一个孔槽与上排的第二个孔槽、下排的第二个孔槽与上排的 第三个孔槽、……下排的第N-l个孔槽与上排的第N个孔槽分别由导线连接。 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积极效果(1)本技术的电池组充 放电转换接头包括1个母接头和2个公接头,每个接头与电池组各节电池的正负极相对应, 通过两种具有不同的内部导线连接方式的公接头实现电池组在放电时为串联,在充电时为 并联的模式转换,无需繁琐的转换开关,使用方便安全,成本低。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 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公母接头外型结构示意图,图示箭头方向为母接头和公 接头对接的组合方向。 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母接头外部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母接头适合用于4节电 池构成的电池组。 图3为本技术一种公接头外部结构示意图,图中的公接头适合用于4节电池 构成的电池组。 图4为本技术的公母接头内部连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充、放电时公接头内外部连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均衡充电器) 见图1至图5,本实施例的电池组充放电转换接头适用于4节电池组成的电池组,包括1个母接头和2个公接头;公接头包括1个充电公接头和1个放电公接头。 见图l,箭头左边为母接头,箭头右边为公接头,公母接头的尺寸大小能互相配合,按照箭头方向,根据充放电需求,将母接头和充电公接头或放电公接头对接,简单地实现电池组充电与放电模式的转换。 图2为母接头外部结构示意图,母接头包括8个插孔,按照上下两排平行且一一对 应设置,每个插孔处设有导电铜片,上排4个插孔分别对应4节电池的正极,下排4个插孔 分别对应4节电池的负极。图3为公接头外部结构示意图,也包括8个孔槽,按照上下两排 平行且一一对应设置,上排4个孔槽分别对应4节电池的正极,下排4个孔槽分别对应4节 电池的负极。 见图4, (a)图表示4节电池BT1——BT4, XI——X4分别表示4节电池的正极, Yl——Y4分别表示4节电池的负极。(b)图为母接头。(c)图为放电公接头内部连线示意 图,第一节电池BT1的负极Yl与第二节电池BT2的正极X2用导线连接,第二节电池BT2的 负极Y2与第三节电池BT3的正极X3用导线连接,第三节电池BT3的负极Y3与第四节电池 BT4的正极X4用导线连接。(d)图为充电公接头内部连线示意图,第一节电池至第四节电 池的负极Y1——Y4由导线连接在一起。 需要电池组为用电设备供电时,将母接头和放电公接头对接,如图5中(a)所示, 各节电池组成串联形式,将第一节电池BT1的正极XI与第四节电池BT4的负极Y4分别用 导线引出,再将用电设备连接在前述导线之间即可。 需要对电池组充电时,将母接头和充电公接头对接,如图5中(b)所示,将第一节4电池BT1至第四节电池BT4的正极X1——X4均用导线引出,各节电池组成并联形式,再将 各节电池连接到本实施例的各节电池的充电电路当中即可对电池组进行均衡充电。 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实 用新型。由本技术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 范围之中。权利要求一种电池组充放电转换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1个母接头和2个公接头;公接头包括1个充电公接头和1个放电公接头;所述母接头包括2N个插孔,N为整数,N≥2,按照上下两排平行且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插孔处设有导电铜片,其中上排插孔分别对应N节电池的正极,下排插孔分别对应N节电池的负极;所述每个公接头也包括2N个孔槽,按照上下两排平行且一一对应设置,上排孔槽分别对应N节电池的正极,下排孔槽分别对应N节电池的负极;其中充电公接头下排孔槽由导线连接在一起;放电公接头下排的第一个孔槽与上排的第二个孔槽、下排的第二个孔槽与上排的第三个孔槽、……下排的第N-1个孔槽与上排的第N个孔槽分别由导线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组充放电转换接头,包括1个母接头和2个公接头;公接头包括1个充电公接头和1个放电公接头。本技术的每个接头与电池组各节电池的正负极相对应,通过两种具有不同的内部导线连接方式的公接头实现电池组在放电时为串联,在充电时为并联的模式转换,无需繁琐的转换开关,使用方便安全,成本低。文档编号H01M10/44GK201523084SQ200920037938公开日2010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14日专利技术者刘志贤, 唐怀刚, 欧阳明高, 王斌, 王瑛, 王磊, 聂敬礼 申请人:常州麦科卡电动车辆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组充放电转换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1个母接头和2个公接头;公接头包括1个充电公接头和1个放电公接头;所述母接头包括2N个插孔,N为整数,N≥2,按照上下两排平行且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插孔处设有导电铜片,其中上排插孔分别对应N节电池的正极,下排插孔分别对应N节电池的负极;所述每个公接头也包括2N个孔槽,按照上下两排平行且一一对应设置,上排孔槽分别对应N节电池的正极,下排孔槽分别对应N节电池的负极;其中充电公接头下排孔槽由导线连接在一起;放电公接头下排的第一个孔槽与上排的第二个孔槽、下排的第二个孔槽与上排的第三个孔槽、……下排的第N-1个孔槽与上排的第N个孔槽分别由导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贤王磊欧阳明高唐怀刚王斌聂敬礼王瑛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麦科卡电动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